格力研发工业机器人、碧桂园布局农业和建筑机器人、海尔推出智慧家庭……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很多传统企业积极谋求转型,跨入新的领域。
“企业转型是指企业通过对业务和管理进行结构性变革,获取经营收益的改观。”近年来关注中国企业转型的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陶鑫良对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表示,转型成功,企业将进一步激发活力,获得新一轮增长点;转型不成功,则意味着失去一次发展的机遇,甚至面临诸多风险。作为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因素,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家电厂商瞄准智能制造
长沙的一个注塑智能车间内,制作出来的成品由格力机器人进行全自动取件,取出后放到三层物流皮带线上输送到旁边仓库进行集中打包。按照常规模式,整条线体需要10人进行操作,如今引入格力机器人后,整条线体只需2人配合即可完成。
上述智能工厂,是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力电器)在全球布局的第10个空调基地,也是格力智能化水平较高的基地。这个工厂的工艺自动化、生产效率和节能环保等方面都走在行业的前列。近年来,格力电器在坚守空调等主营业务的同时深耕智能制造领域,潜心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装备,走上了转型之路。
据了解,格力电器的转型起步于党的十八大以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多次提出,“要加快推进智能制造,迈向先进制造水平,让世界爱上中国制造”。基于此,格力电器开始了转型升级,首先进入其视野的是智能装备领域。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格力电器在智能制造方面累计投入了50亿元,自主研发了8000多台高端设备,实现了2.2万个岗位优化。此外,自2014年起,格力电器开始带动其上下游产业智能改造,涉及8个领域、共500家企业,优化升级8000多个岗位。
在企业转型中,格力电器一直践行着“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的使命,这个使命也伴随着格力电器进入智能装备领域。董明珠曾指出,“我们的空调能做到极品,我相信自动化设备一定也能做到极品。”
在格力电器的大事记里,记录着一段见证格力转型的话:2016年3月2日,格力智能装备产业园在湖北武汉蔡甸经济开发区正式开建,该基地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智能自动化设备、高端数控机床、精密模具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这标志着格力电器向智能制造领域迈出一大步。
目前,格力智能装备已服务涵盖汽车、家电、食品等传统行业,3C、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应用场景,也从生产线向仓储、物流拓展。记者通过梳理发现,目前除了格力电器外,还有诸多传统企业正在经历转型阶段。例如传统制造企业格兰仕正在向物联网领域转型;白色家电巨头海尔向智慧家庭转型等。
地产公司跨界高新科技
转型不只发生在传统的制造业,在房地产等领域也不乏代表,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碧桂园)就是其中之一。
1992年以来,碧桂园以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身体力行者以及全球绿色生态智慧城市的建造者自居,深耕房地产行业。不过,随着战略布局转移,碧桂园先后成立成立了农业公司和机器人公司。
在今年初公司的年会上,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指出,“去年,我们农业公司和机器人公司的框架已经搭起来了,发展的思路也有了,接下来期待他们的精彩表现。”杨国强口中所指的农业公司就是2018年5月成立的碧桂园农业控股有限公司(下称碧桂园农业)。碧桂园农业旨在建立一个综合平台,着力打造科技型、平台型、国际型农业。
碧桂园向科技领域转型的另一标志性事件是2018年7月成立的广东博智林机器人公司(下称博智林机器人)。据了解,博智林机器人聚焦建筑机器人研发与应用,横向拓展其他类别机器人,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向上集成系统化解决方案,拓展无人工厂、智慧建造、智能社区等领域,向下深耕核心关键技术,力争实现核心零部件全自主,形成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
在碧桂园的官网企业介绍一栏中这样写着:“碧桂园是为全世界创造美好生活产品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可见,碧桂园早已不是一家纯粹的房地产公司,从深耕房地产,到向农业和高科技迈进,其转型的决心和步伐可见一斑。
博智林机器人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军机器人领域是碧桂园布局多元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据了解,碧桂园计划5年内在机器人领域投入800亿元,将机器人更广泛地运用到建筑建造、社区服务、生活起居等各类场景,让其成为集团未来强大竞争力的来源,也能给其他各项业务的应用带来质的提升。
“市场决定方向,需求决定前行。”陶鑫良认为,企业转型的基本原因是企业发展需要。以碧桂园为例,企业要想发展得更好就必须寻求新的产业增长点,而转型就是寻找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是撬动企业发展的支点。
转型企业加快专利布局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在陶鑫良看来,企业能够转型固然可喜,但不可忽视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在转型过程中,如果知识产权不在自己手里,而在他人手中,特别是在主要竞争对手手里,甚至是非专利实施实体手中,那么很可能被‘一剑封喉’,不但自己研发的东西不能为自己所用,而且还要受制于人。”
这种情况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并不少见。HTC原来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代工厂商。作为一家以代工起家的企业,HTC实现了第一次转型,成功推出了自己的手机品牌。在智能手机兴起之际,搭载安卓系统的HTC手机号称“机皇”迅速占领市场,一度威胁苹果手机的市场地位。为争夺市场,苹果于2010年3月开始起诉HTC专利侵权,涵盖手机UI、底层架构和硬件设计方面的专利。
随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HTC部分设备侵犯苹果专利权,并发布禁售令。由于自身的专利“弹药库”储备不足,在专利战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受专利诉讼案件以及自身战略定位不准确和三星等品牌手机不断崛起等多重因素影响,HTC最终不得不卖掉相关手机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技术研发时,格力电器、碧桂园等企业深谙专利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据了解,在智能装备板块,格力电器目前累计提交专利申请1886件,已获得授权393件。“目前,格力电器掌握机器人领域的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机三大关键核心技术,具备数控机床、智能物流仓储、智能检测、自动化集成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格力电器知识产权运营主管刘明表示。
碧桂园虽然以房地产起家,并且在科技领域起步较晚,但它旗下子公司博智林机器人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大,专利布局比较快。博智林机器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博智林机器人已提交相关专利申请超过600件。该负责人强调,公司目前每个月以100多件专利申请的增速加速布局机器人领域。
在陶鑫良看来,企业转型,无论是技术领先型,还是品牌引领型,都少不了知识产权的保护作用。“传统企业向高新技术领域转型发展时,一定要考虑好知识产权攻防进退。如果不考虑这些问题,一旦在转型关键时刻涉及专利诉讼,悔之晚矣。”陶鑫良强调,企业转型牵动的是科技创新和科技引领,以及后面不可脱离的知识产权运用和管理。专利布局是指企业综合产业、市场和法律等因素,对专利进行有机结合,涵盖了企业利害相关的时间、地域、技术和产品等维度,构建严密高效的专利保护网,最终形成对企业有利格局的专利组合。作为专利布局的成果,企业的专利组合应该具备一定的数量规模,保护层级分明、功效齐备,从而获得在特定领域的专利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