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阅读原文,看哈尔滨复古又摩登的Vlog啦
中国,哈尔滨
8
China, Haerbin哈尔滨:华贵、精致与豪放。》中国 哈尔滨
9°C—19°C 晴
早上起来,在酒店吃个早餐,转头就出去玩啦。
哈尔滨这几天天气不错,晴冷干燥,阳光也很温柔不刺眼,比北京天津的暴晒舒服多了。走在路上暖洋洋的,感觉很补钙嘞。
》01
哈尔滨 / 老道外
哈尔滨有个“道外区”,与之对应还有个“道里区”。虽然游客们都说拍照去老道外老道外,但是和出租车师傅说“师傅您好我去老道外”,还是容易产生歧义。更准确的说法,经过我的亲身实践,应该是叫做“中华巴洛克”才对。
老道外这个地区算是个“活化石”街区,保留着中国面积最大的“中华巴洛克”建筑街区。这些历经百年沧桑的老房子,虽然具有西洋的外表,里面却藏着中式的庭院,可以说是是哈尔滨人独创的一种建筑形式。
19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松花江的通航,大批外国人涌入哈尔滨,让这里成为历史上东北三省最著名的国际商埠之一。
他们在当时还是沙俄附属地的道里区,大刀阔斧地开始搞起了城市建设,欧洲风格的建筑雨后春笋般出现。
20世纪初,民族资本家崛起,开始在道外区置办房产,建起“前店后宅”的四合院。对面热烈繁华的巴洛克风格建筑,也许是刚好迎合了资本家“炫富”心理,于是他们就照搬起了对面道里区的西洋建筑。
但同时,他们还对这些欧洲的建筑风格进行了一点中国特色的改造。于是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立面里开始出现了蝙蝠、石榴、牡丹等等具有吉祥意义的中式图案,背面藏着的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生活功能和建筑布局。
后来这种风格被一位叫做西泽泰彦的日本学者命名为“中华巴洛克”。
这种混血风情的确是非常特别,老弄堂里随处可见的是20世纪初华丽的巴洛克风格。写满了岁月的痕迹,是一件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外衣。
但其间又掺杂着不少中国元素。内里浓浓的市井气息,依旧真实得让人感动。
老道外的街巷中藏着不少老字号。
比如老鼎丰、张包铺、张飞扒肉等等,都是伴着哈尔滨人成长的老味道。
上午在这里慢慢走走,巷口早餐铺里的缸炉烧饼热气腾腾,小推车的油锅里炸着耳朵眼炸糕香气四溢。装满酱骨的大铁锅里滚出的白色热气,张包铺的排骨馅儿包子十里飘香,小孩子拽着妈妈的衣服角一定要买一个来吃。
这些地道的味道和烟火气,在这座城市里流淌了近百年。无关价格的奢侈与否,也无关岁月的历久弥新,它就是哈尔滨最市井的一面,鲜活又明媚。这或许也是上世纪末至今,哈尔滨最甘甜的舌尖记忆之一了吧。
老道外好吃,同样也非常好逛。其实从建筑就能看出来,这个街区极具包容性,古今中外的故事都在这里相遇。如今,它依旧包容着五行八作、十样杂耍,各种民间手艺在这里生机勃勃,活得旺盛而持久。
历史变迁,岁月流转。而今,几经浮沉的老道外,重新翻修之后华丽转身,成了哈尔滨最热门的旅游景点。
虽然许多原住民搬离,少了一些生活的味道,但老道外依旧见证着哈尔滨这座城的百年沧桑,传承着这座城的文化血脉。这里的砖石墙面,依然在叙述着那些娓娓动听、鲜活动人的故事和回忆。
》02
哈尔滨 / 老厨家锅包肉
我在纽约上学的时候,很多东北的朋友每次一出去吃饭,只要看到菜单上有“锅包肉”就一定嚷嚷着要点,简直是他们心头的朱砂痣白月光。但是纽约那个中餐水平你们也知道,做什么菜都是Orange Chicken同款,味道基本等于糖醋里脊。所以来了哈尔滨,我就一定要尝一尝最正宗的锅包肉。
这是一盘来自纽约的锅包肉“锅包肉是东北名菜”这事人尽皆知,但是鲜少有人知道锅包肉起源于哈尔滨一家百年老字号——老厨家。老厨家起源于清朝光绪年间,前身是北京一家叫做“真味居”的酒家。后来老板郑兴文的儿子在道里开了家私家菜馆,被顾客们戏称为“老厨家”,后来这名字就沿用至今了。
锅包肉的故事
锅包肉,其实原本应该叫“锅爆肉”的。
20世纪初,真味居的老板郑兴文当上了官厨,经常要做宴请外国宾客,尤其是俄罗斯人的宴席。
为了适应外宾的口味,他把原来咸鲜口味的“焦烧肉条”改成了酸甜口味,结果特别合俄罗斯客人的口味,每次吃饭都必点这道菜。
我想了想,大概就和美国人疯狂热爱左宗棠鸡Orange Chicken是一个道理吧。都是酸酸甜甜还要勾芡的炸肉块,怎么吃都和糖醋里脊一个味道hh具体做法其实不难,就是把猪里脊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炸至金黄,再下锅拌炒勾芡就行。因为用急火快炒,把铁锅烧热,把汁淋到锅里,浸透到肉里,所以起名叫“锅爆肉”。
但是俄罗斯人“爆”这个音怎么发都是“包”,所以时间一长,“锅爆肉”就被迫改名成“锅包肉”了。
如今的老厨家凭一盘锅包肉大杀四方,开在中央大街最繁华的地段。虽然装修比较陈旧朴素,但其实还挺敞亮的,而且生意真的非常好。
我们点了一盘东北大拉皮,好家伙,上来比我脸还大三圈的盘子,凉皮和各种菜码整整齐齐地躺在盘子里。淋上满满的芝麻酱,非常浓郁。不过吃到底下会发现水有点多,稍稍有点影响口感。
另外就是每桌必点的锅包肉啦!一盘锅包肉堆得满当当,色泽金黄,看起来就很有食欲。每一块肉都炸的酥酥脆脆,咬下去会听到清脆的嘎嘣嘎嘣,口感超级好。味道酸酸甜甜,勾芡的感觉很轻,粘稠的酱汁尝的出来,大多来自浓郁的糖。但同时糖和醋的比例也掌握的非常好,没有任何一种口味喧宾夺主,很平衡。
这是一盘来自哈尔滨的锅包肉就是吃的猛了容易被醋呛到,别问我怎么知道的:)》03
哈尔滨 / 东大直街&果戈里大街
哈尔滨该去的地方我们好像已经去了个七七八八,所以剩下的一个下午变得有点无所事事。随便找个地方晃悠一下,于是去了东大直街。
天主堂,天主教东大直街是哈尔滨一条很有意思的街,在短短的100米中,却汇集着三座不同建筑风格和宗教教派的教堂——
圣母守护堂,东正教有着漂亮花窗和哥特式尖顶的天主堂,属于天主教;顶着“大洋葱头”圆形穹顶的圣母守护堂,属于东正教;红砖绿瓦颇为鲜艳的基督教堂,自然是属于基督教。
基督教堂,基督教再往前走走就是果戈里大街,这也是哈尔滨南岗区很热闹的一条商业街。这条繁华的街上汇集着很多有趣的建筑,比如拜占庭风格的东正教堂——圣·阿列克谢耶夫教堂,巴洛克风格的原日本驻哈特别市总领事馆,文艺复兴风格的和平电影院等等。
当然还有秋林公司,这也是哈尔滨的著名老字号了。这个跨国公司由俄罗斯人创建,在哈尔滨开了个分公司,命名为“秋林洋行”。十月革命之后,秋林公司的总部迁至哈尔滨,发展的越来越好。
现在大名鼎鼎的哈尔滨红肠、俄罗斯大列巴,人们都要在秋林公司买了,店铺开的满大街都是,走三步就能看到一个呢。
04
哈尔滨 / 老昌春饼
中央大街的老昌春饼,也是哈尔滨的一家挺有名的店,蛮值得尝试的。
因为之前每次吃春饼都能吃到120分饱,所以这次点菜我们特别特别理智,只点了一份春饼、一份京酱肉丝、一份炒笨鸡蛋。
春饼很薄,比北京那家的好吃很多,非常有韧劲。京酱肉丝味道超浓郁,稍稍有一丢丢咸,但是适合包在饼里吃。
炒蛋黄澄澄的很漂亮,也很嫩,但是我作为一个煎鸡蛋都不放油的人觉得还是有点腻……而且真的量也太大了,怕是有十个鸡蛋!!!这谁吃的完啊!!!
是的,最后我们两个菜都没吃完:)》05
哈尔滨 / 中央大街
晚上回到中央大街,去夜市溜达了一圈。这里虽然热闹,但是买的东西其实都差不多,大多是些烤串、海鲜、冷面、啤酒之类的。我点了一份烤冷面,和平时吃的那种一大片的不太一样,是真的一根根的荞麦面打个蛋烤的。不过酸唧唧的不是很好吃,而且小小一份就要25,超贵的,不推荐!
而马迭尔的楼上还是一样的热热闹闹,漂亮的俄罗斯妹妹在唱欢快的民歌。对面是新华书店,我逛了一圈买了张明信片,在门口的邮筒里寄出去,回家之后一周就收到啦!
TO BE CONTINUED
?点击阅读原文,看哈尔滨复古又摩登的Vlog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