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化莫测的世界,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是多年前那英演唱的《雾里看花》,想必大家是耳熟能详,那朦朦胧胧的意境自是美不胜收,让人回味悠长。话又说回来,三句话不离本行,我们来聊聊个税的“累计预扣法”,要是不得其中的要领,体会到的可不是朦胧的美境,恐怕那可真就是云里雾里,迷失了方向。
当年在某月拿到工资单的时候,细心的你也许发现了代扣个税的金额比以前月份多了很多。细想起来,各月的收入也很平均。为什么本月的个税突然飙升呢?如某人工资17,000元左右,其公积金、社保等五险一金的个人部分大概缴纳3,000元,另外对于房贷和子女教育两项支出,“专项附加扣除”可以减抵2,000元。按照个税的计算公式,一月份应扣个税=(17,000-5,000-3,000-2,000)*3%=210元,这里的(17,000-5,000-3,000-2,000)是应纳税所得额,我们查找年度个税税率表,在36000元之内的,税率是3%,速算扣除数是0,所以计算出的应纳税额是210元。在前5个月的扣除都是210元。但在6月份时,应纳税所得额是(17,000-5,000-3,000-2,000)*6个月,是42,000元,再查个税税率表,发现在36,000元到144,000之间的税率是10%,速算扣除数是2,520元,所以应纳税额=42,000*10%-2,520-210*5=630元。这里需要考虑的是累计6个月的应纳税额,并减去前5个月的累计扣除的个税。这个月扣除的630元是前面每个月份的3倍。到了7月份,应纳税所得额是(17,000-5,000-3,000-2,000)*7个月,是49,000元,再查个税税率表,发现在36,000元到144,000之间的税率是10%,速算扣除数是2,520元,所以应纳税额=49,000*10%-2,520-210*5-630=700元。
目前个税计算由过来的按月改为“累计预扣法”,累计预扣法下,每月为员工预扣预缴税款的计算公式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中,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据此,累计预扣法下,员工每月预扣预缴税款都是以全年累计工资、薪金所得为基础来计算的。由于累计收入逐月增加,尽管员工每月收入一样,却会出现适用税率跳档,预扣税款“前低后高”的现象。这种现象其实也是正常的,它不是员工多交税款,事实上累计预扣法的实施,倒是减少了员工的在前面若干月份税金的支出,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相当于是给予员工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这才是问题的本质。至此,我们应该可以明白其中的原因,希望不再是雾里看花。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
(居民个人工资、薪金所得预扣预缴适用)
级数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预扣率(%)
速算扣除数
1
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
3
0
2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10
2520
3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20
16920
4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25
31920
5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30
52920
6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35
85920
7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
45
1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