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点击左上方古董收藏金融论坛可快速关注我们
从内蒙古赤峰市往北约80千米,有一个叫做翁牛特旗的美丽县城。县里有个村落,名叫“三星塔拉嘎查村”,蒙语意为“美丽的草甸”。
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年方17岁的村民张凤祥在村东果林干活时,意外发现了一块石板,大约离地面有两尺深。张凤祥好奇地拨开石板,却发现里面除了一些小石头外,只有一块长满土锈的“铁疙瘩”。这块“锈铁”呈圆环形状,灰白色,有些像“马蹄铁”。当时一斤铁能卖几分钱,张凤祥便打算把这块两三斤重的“锈铁”拿回家换些钱。
红山碧玉龙,国家博物馆藏
下午收工后,张凤祥把“锈铁”拿给家人看。大家都觉得这东西不值钱,铁上长了这么多锈,也卖不出去。张凤祥觉得家人说得有理,就把它扔给自己最小的弟弟当了玩具。这个4岁的小男孩,每天就拿麻绳拴在铁块上,拖着跑来跑去。久而久之,“锈铁”上面的锈越磨越薄,竟露出了墨绿的颜色。这可惊动了左邻右舍,有一个见过些世面的邻居认出来,这是一块玉石。张凤祥一家仔细看了看,这个物件在墨绿中透着晶莹的光泽,好像真是值钱的宝物,从此就不敢让孩子拖着玩了。
一夜成名 当时正值文革期间,全国上下都兴起破“四旧”的风潮。张凤祥担心这件玉器会给家里带来麻烦,便和父亲商量用一块红布将它包好,锁在柜子中。后来,有人建议他们把玉器送到生产大队。张凤祥拿着玉器到了生产大队,又在生产大队领导的指挥下,赶着驴车前往翁牛特旗旗委宣传部和文化馆。谁知,接待张凤祥的工作人员并不懂文物,坚持不收这件玉器。
网络配图,与本文无关
相传,张凤祥还曾经想过要把玉器切割成四五块,制成玉烟嘴去卖钱。当时,一个玉烟嘴能换一头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诱惑。幸好张凤祥的父亲及时拦住了他,决定再次把它送到生产大队。这一次,文化馆收取了这件玉器,并支付了张家200元人民币作为奖金。
1974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刘观民先生看到了这件玉器。他一眼就认出这是红山文化的遗物,兴奋不已。这一发现也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1985年,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再次对这件玉器进行鉴定,并指出这是一块红山文化时期的碧玉龙。第二年,《人民画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登载了碧玉龙的照片,还发表文章肯定了红山碧玉龙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价值。
台湾震旦艺术博物馆藏玉龙
就这样,蛰伏了五六千年、又在张家埋没了15年之久的碧玉龙几乎是一夜成名,身价陡增,真正印证了“龙非池中物,乘雷欲上天”的诗句。赤峰市翁牛特旗也因此获得了“玉龙的故乡”的美誉。
龙行天下 红山碧玉龙成名后,曾经被送到日本等国展出,获得了如潮的好评。人们称誉它为“中华第一龙”、“华夏第一龙”或“天下第一龙”。如今,它被正式收入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国家永久收藏的一级文物。
红山碧玉龙用一整块玉材雕刻而成,主要运用圆雕,细节处还运用了浮雕、浅浮雕等技艺,周身光洁。玉龙通高26厘米,剖面直径2.3至2.9厘米,重1千克,整体造型像英文字母C,也很像甲骨文中的“龙”字。上面刻有猪的头、马的鬃和蛇的身,因此又被称为“猪嘴玉龙”。
赤峰博物馆红山碧玉龙的仿制品
红山碧玉龙还有一个不解之谜,那就是在它的背部有一个穿孔,如果用绳子吊起来,玉龙摇摆之后毫不倾斜,头尾处于同一水平线。据说,曾经有一段时间赤峰市假玉龙泛滥,然而背部的穿孔几乎都不能把握尺寸,用细绳一吊就会失去平衡。在生产工具很不发达的新石器时代,很难想象我们的祖先是如何测算得这样精确,又是如何雕刻出这样精美的玉器作品。
经考证,红山碧玉龙距今约6660年~5000年,是中国年代最早、体积最大的龙形玉器,已经具有了龙的基本形态。它象征了当时部落的图腾崇拜,可能是祭天、祭祖时使用的一种特殊神器。
来源:网络分享,仅供参考。
更多好文:
艺术品产业金融化(古董抵押贷款)
世上汝窑就70几件?我对汝窑的几个不同的看法
各博物馆典藏宋代建盏欣赏
高古瓷装饰:刻花、划花、印花、剔花等工艺图解!
人生太多泪点 他借画翻白眼(图)
我是这样应对焦虑的
中国13位顶级美女画家
看不见的收藏
赏千年文明之瑰宝; 鉴艺术藏品之真伪
古董抵押致电: 17688410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