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尤太忠将军为何下令:我们军区不演这个戏!

尤太忠将军为何下令:我们军区不演这个戏!

阅读量:3809063 2019-10-26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来源: 军事书庐
题目:吴东峰:为什么“坚决”不同意用此稿?| 我与开国将军们的笔墨缘之尤太忠将军“此稿,我坚决不同意发表”
 “首长,想请你谈谈长征――”那时我在广州军区战士报任副社长。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我们决定为尤太忠将军做一个专访。

1996年4月13日吴东峰采访尤太忠 1996年4月13日上午,我应邀前往尤太忠家,采访将军在长征中的故事。   “长征啊,不是走路就是打仗。”忆昔抚今,将军说:“你现在叫我走,也走不了。这几个月就是在门口站一站。那时年轻啊!”长征刚开始,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九十三师二七九团五连指导员尤太忠,还是个十七岁的小青年。在刚踏上那第一蓬荒草的时候,他并没有想到自己面对的,将是戎马一生中最惨痛的记忆——待他领着那些官兵走出草地,只剩下了一半人。还有一半,长眠在草地上。是齐齐整整的一半哪!
“我们四方面军是三过草地。第一次过草地,走到中间又返回去了,在四川南下,那时说,打下成都吃大米。这是两过。第三次又返回来,北上陕甘。我们走了三次啊,困难得很啊。过草地有的走一二十天,有的走半个月,有的走一个把月,红军到了陕北好多人开了小差,回去了,不干了。太艰苦了。”六十年了,那一个一个战友的容颜,还鲜活地在将军眼前晃动。在长征途中倒下的同志,将军许多都还记得,但有的姓名想不起来了,有的只记得绰号。他们连同姓名都永远消失了。“这个数字,我记得清楚得很,我要跟你们讲一讲——”将军板起手指头,提高嗓门,一字一顿:“我那个连队,从四川出发,是一百零六人。走出草地时,还剩下五十三人!”损失了齐齐整整的一半。尤太忠将军的记忆力十分惊人,但遗憾的是他晚年没有留下详尽的回忆。采访后,我们很快就写好了一篇专访,题目叫《那半个连队,留在了草地――访尤太忠将军》。按照惯例我把这篇文章送给尤太忠将军审阅,但万万没有想到,将军竟不同意发这篇稿子。6月1日,我收到了尤太忠将军对这篇稿子的批示,在打印稿的左上角空白处,将军用签字笔写道:       吴社长:               此稿,我坚决不同意发表。                                               尤太忠 5\30我百思不得其解,反复望着将军的批示默默发呆,确实弄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如果事实有误,还可以修改嘛;不同意发表就不同意发表,为什么还要加两个字――“坚决”。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篇稿子都符合发表的水平和要求,但将军为什么要“坚决”枪毙它呢?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将军不愿意发表这篇文章,并不是对我们这篇文章不满意,而是对那段历史有他内心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
1986年,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总政治部有关单位向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下达了上演话剧《北上》的任务。而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尤太忠将军竟然向军区政治部指示:“我们军区不演这个戏!”尤太忠将军夫人王雪晨对我说,他真是吃了豹子胆!那天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孙志承再次向老尤请示:“首长演不演?”老尤果断地说:“不演!”孙志承为难地说:“我们不好对总政说。”老尤说:“不好说我来说。”于是,老尤打了一个电话给总政文化部的一位处长。他说:“这个戏我们军区决定不演了。”对方说:“这是***的指示啊!”
尤太忠将军回答:“天王老子的指示也不演!”将军拍案,震动京华。据说此事在北京军界上层曾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元帅将军们议论纷纭,最后还是邓小平说了话才不了了之。在和尤太忠将军交往的过程中,我曾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他:为什么不愿上演《北上》?尤太忠将军眉头拧得紧紧的,回答得简单而干脆:“胡**瞎编。”将军说:“1981年我在成都军区就看过《北上》电视,看了一半就把电视关了。” “总政要军区演《北上》,我专门把剧本要来看了三遍。”将军把右手掌握成拳头,然后伸出一个个指头,“一二三四”地数落道:“哪有那回事嘛?四方面军三十军九师师长要跟毛主席、党中央北上,结果不让他北上,把他枪毙了。九师师长我熟得很,叫汪乃贵,住在武汉元宝山,前几年才去世。还枪毙了两个团长,四方面军的团长我都认识嘛,哪有被枪毙的。”“哪有那回事嘛?她(剧中女主角)与张国焘斗争。我还不知道。她编的“反对毛周张博,右倾向北逃跑”歌,教我们在一个礼拜学会,这歌我还记得嘛,四方面军的老干部谁不知道?”将军夫人王雪晨插话补充道:“我们到北京看望几位老首长时,他们都能背下这首歌。”“哪有那回事嘛?张国焘犯了错误,不等于下面的干部都犯错误嘛……”长征,对于红四方面军全体将士来说,是他们心中的隐痛。记得我在采访许世友和陈锡联时,他们都表达了类似的心情。显然,尤太忠将军是以自己亲身经历的历史事实,与艺术典型化的《北上》的故事情节进行了简单的比照。对于那个历史事件的亲历者来说,这种比照当然也在情理之中。尤太忠将军的道德标准没有因意识形态宣传的需要而动摇。他对红四方面军的胜败功过有着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实标准,有着自己出生入死的亲身体验。他个人对当时不实事求是的长征宣传的抵制,是一种道德良知的坚持。“不说了,不说了。”将军挥挥手,神情有点疲惫。我们的交谈戛然而止,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现推出吴东峰新作
【笔墨硝烟 将星璀璨——开国将军手迹展作品选】
笔墨真迹,难得一见,不可再现娓娓道来的采访经历,第一手珍贵资料
软精装全彩印刷  大16开珍藏本本书工本费60元前100名购买者可获作者吴东峰签名版

   ▼                       
阅读文件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