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佛山推动凉山盐源县产业进阶 苹果树变“摇钱树”贫困县拔“穷根子”

佛山推动凉山盐源县产业进阶 苹果树变“摇钱树”贫困县拔“穷根子”

阅读量:3791860 2019-10-25




佛山推动凉山盐源县产业进阶
高山峡谷环抱中的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因盛产个大味美、皮薄肉脆的苹果而远近闻名。
如何把40多万亩苹果树变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组驻盐源工作小组干部廖流波、张向锋,一直在思考,在实践。
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到设立扶贫车间,再到引入佛山企业打造电商平台,佛山干部全力以赴。在佛山力量的推动下,这个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农业大县,正快步迈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进阶之路,为脱贫攻坚及长远发展蓄积强大动能。
佛山援建的佛凉盐源县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
农业园区补链强链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
“加快进度,想办法解决影响进度的任何问题”
发展产业既是带动群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最直接的路径,更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最有力的支撑。
以苹果为代表的绿色农产品,是盐源蓄积产业发展动能的王牌。截至目前,该县苹果种植规模已达41.3万亩,核桃120万亩,花椒41万亩。
如何让盐源这个农业大县进阶农业强县,真正拔掉“穷根子”?这是当地干部的一块“心病”,也是佛山派驻干部思考最多、全力攻克的一道难题。
“盐源苹果品质不错,名声在外,但是当地欠缺品牌经营意识,而产业基础也主要集中在上游的种植环节。因此通过建产业园区为农业发展补链强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正是当务之急。我们要帮他们打好基础。”佛山市三水区委常委、驻盐源工作小组组长,挂任凉山州盐源县委常委、副县长廖流波说。
9月中旬,佛山援建的佛凉盐源县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内一派忙碌景象。在一处凉棚内,鲜红肥硕的西红柿堆成了一座小山,工人们正在分拣装箱。

佛凉盐源县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内,廖流波(右二)与分拣西红柿的工人交谈。
佛山派驻盐源工作小组干部、挂任盐源县委办副主任张向锋介绍,这个园区占地约200亩,2018年投入佛山援助产业资金300万元,用于改建圆拱生产大棚、智能育苗温室等设施。目前园区内共吸纳解决当地50余人就业,并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1人增收。
距此不远的另一个产业载体正孕育着更大的惊喜。占地8万平方米的佛凉盐源农业产业园正在加紧施工,共投入佛山援助产业资金2341.6万元,主要用于建设冷藏库、气调库、农产品(中药材)初加工生产车间、农产品交易中心、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将为盐源补齐现代农业产业链条的多个关键环节。
园区负责人袁德蛹表示,目前冷藏库、气调库均已建好,其中气调库等设施的硬件配置在当地堪称一流,投入运营后将有力提升盐源苹果、花椒、核桃等农产品的附加值。
“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必须加快工程进度,每月咱们都要开个碰头会,想办法解决影响进度的任何问题。”9月12日下午,廖流波再次来到园区现场“督战”,嘱咐袁德蛹务必盯紧进度。
9月13日上午,廖流波、张向锋又驱车来到盐源县境内S307省道旁的一处旅游服务站。花椒、土蜂蜜、野生菇菌等农特产品陈列其间,琳琅满目,吸引着过路前往著名景区泸沽湖的游客前来购买。
运营该服务站的,是盐源工作小组为盐源打通农产品销售环节所找来的一位“好帮手”——佛山市三水区南嘉洲农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三水的农业龙头企业,在凉山注册成立了有田友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共在盐源通往泸沽湖的必经之路上打造了土公铺、卫城、梅雨、花鱼塘4个旅游服务站,并建设了“沿图农特”电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农产品加工、展销、乡村旅游推广,促进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业发展。
佛山干部的这一招,正打在制约盐源产业发展的“七寸”上。盐源县政府党组成员、县委办副主任、扶贫开发局局长张云华说:“在产业对接上,盐源农副产品比较丰富,而佛山农业管理经验先进,刚好可以优势互补。目前陆续有不少佛山优质企业来盐源落户,可以进一步扩大销售半径,解决销售难题。”
扶贫车间吸引彝族村民投身文创产业
“订单多了,我们会就近建设更大面积的厂房”
坐在缝纫机前,彝族妇女严布布莫双手小心翼翼地挪动着一小块黑布,让机针牵引着白色的棉线,在布上跑出美丽的花纹。
去年,严布布莫一家从盐源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洼里乡,搬到了佛山投入2000多万元援建的龙家湾新村。
看着乡亲们住进了美丽宽敞的安全住房,来自佛山的干部又操心起他们的生计来。
产业基础薄弱、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不足……佛山干部深知这些长期性的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迎难而上、创新探索,才能拓宽脱贫的路子,播下致富的种子。
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针对异地搬迁贫困户这一群体,盐源工作小组利用彝族女性心灵手巧、擅长针线活的特点,在龙家湾新村附近建起了一个制作彝族服饰、礼品袋等文化创意产品的扶贫车间。

扶贫车间内,负责业务指导的老师正在手把手教授彝族女工车缝技巧,生产具有彝族风情的文创产品。
“我们出场地,西昌的凉山州造梦者创意设计有限公司出缝纫机等设备,还派了一位技术人员来培训当地妇女。目前车间已经接到几万元的订单了,正在加紧培训,让她们尽快熟练使用缝纫机。”廖流波介绍。
这是一个专为居住在龙家湾新村的妇女量身打造的项目。扶贫车间距离该村只有10多分钟路程,距离学校仅六七百米远,且工作机制非常弹性,计件领薪。这些妇女早上送完孩子上学,就可以到车间里开工,做到下午3时前即可离开去接孩子放学,做不完的还可以带回家里手工缝制。
今年8月,扶贫车间投入使用,迎来了严布布莫等第一批10多名学徒。严布布莫说:“不耽误带孩子,还能挣点钱,一开始我不太相信有这样的好事。来参加培训后觉得挺好的,快的话一周就能用好缝纫机,在这做手工比下田干活可轻松多了。”
负责带动贫困妇女就业的洼里乡副乡长米兰表示:“目前龙家湾新村安置点有数百名妇女,但她们习惯了农闲时不干活,就业缺乏积极性。我们会尽快培养起第一批学徒,她们得到实惠了,就能现身说法,带动身边更多人加入。”
只要能够助力脱贫,佛山干部都全心投入。每次回佛山,廖流波和张向锋都会立即变成扶贫车间文旅产品的“推销员”,不放过任何一次拉订单的机会。
“前不久我回三水,专门向芦苞镇推荐了扶贫车间做的手工艺环保袋,他们每年举行的北帝诞活动完全可以用我们的产品啊。”廖流波说,“希望扶贫车间能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以后人多了,订单多了,我们会就近再找一个地方建设更大面积的厂房。”
优化环境带动当地提升政务服务效能
“不求留名声,只为干实事”
再大的困难,再多的危险,也挡不住佛山干部前行的脚步。2017年的一天,张向锋入村考察,天冷雾大,山路崎岖,他所乘坐的越野车托底抛锚,找来石头垫路,才摆脱困境;2019年6月,廖流波与企业负责人一大早出发去村里考察,路上突然有巨石滚落山崖,幸亏司机及时刹车,石头落在了距离车头仅几米远的路边。
“我们肩负重大使命,代表佛山而来,必须以最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好的作风带到当地。”这是佛山工作组与驻县工作小组所有干部的共识。
在张云华看来,佛山派驻盐源的扶贫干部有两个显著的特征:执行力强,做事雷厉风行,踏实苦干,不讲条件不折不扣完成任务;业务水平高,敢于开拓创新,能把改革开放精神带到盐源的脱贫攻坚事业中来。
踏实苦干、开拓创新的佛山作风,带动了盐源当地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这恰恰是推动盐源产业长远发展的又一关键因素。如果将园区载体比作培育产业的沃土,那么,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无疑是助力企业落地并发展壮大的阳光雨露。
廖流波、张向锋积极牵线搭桥,促成盐源各级干部多次到佛山禅城、顺德、三水等区展开深入考察调研,内容涉及政务服务改革、招商引资政策、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营等多个方面。
盐源县委副书记高晓表示:“这几次考察对我们的触动非常大,佛山为客商和老百姓提供的政务服务非常高效,而且是全方位的。无论是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还是产业园区的运营管理模式,有很多做法都值得复制到盐源。”
今年9月,盐源制定出台了培育市场主体、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16条政策,其中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帮助企业降成本等多项政策均借鉴了三水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激励扶持政策。
锲而不舍拔穷根,着眼长远谋发展。佛山驻盐源工作小组坚持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为盐源发展注入了佛山智慧、佛山力量。
“佛山干部非常务实,能深入到偏远的贫困户家中了解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而且,他们在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还对关系盐源长远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且做了不少工作,对我们帮助非常大。”高晓说。
踏石留印,水滴石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廖流波特别提到了一位前辈先贤的故事。三水历史上的第一位翰林梁鸿翥,在清光绪年间曾在盐源担任知县。史料记载,他到任后“兴教化,饬胥吏,息夷争,清积狱”,使当地得享太平。在他去任之日,“绅民攀辕送至数十里,又以彩红挂轿,并请留靴于清官亭纪念”。
廖流波、张向锋恰是来自三水的干部。廖流波说:“我们要传承先贤的实干精神,不求留什么名声,只希望让当地百姓看到,佛山干部确实在盐源的脱贫攻坚事业中干了一点实事。”
◎对话
只要真心融入当地 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记者:初到盐源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如何打开工作局面?
廖流波:到盐源后首先是摸清楚基本情况,从总体上把握脱贫攻坚的任务要求,结合当地的短板与佛山长处,深入思考我们如何发挥桥梁作用,让佛山与盐源展开深入的扶贫协作。在此基础上,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尽快融入当地,迅速开展扶贫协作工作。在这方面,佛山驻凉山州工作组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撑。州工作组在每年初就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全年工作计划,为我们驻县小组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记者:扶贫协作强调因地制宜,盐源有何特点?工作组如何精准施策?
廖流波:与凉山州的其他贫困县相比,盐源的基础比较好,GDP在全州排名靠前,县里的领导干部有想法也有干劲。因此,我们在做好安全住房建设、劳务输出、教育医疗帮扶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帮助当地打造产业平台,为其长远发展铺好路。接下来,我们还会进一步加大力度,帮助当地招商引资,并推动他们出台一些扶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来安商稳商。
在盐源只有我和张向锋两人常驻,所有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当地干部的全力配合、支持以及州工作组和佛山后方的鼎力支持。前后方形成合力,工作就好开展了。另外,我们在帮助当地建设产业载体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让当地干部参与进来,大家从头跟到尾一起干,这样即使我们离开这里,他们也可以无缝对接,把载体建设、运营好。
记者:在距离佛山近两千公里的高原上开展工作,家人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吧?
廖流波:是的。我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我在龙江工作时,从周一到周五都会先把她送到喝早茶的地方,然后再去单位上班。后来我去广东顺德(英德)产业园工作了三年,其间就改由我老婆送老人家去喝茶。这次来盐源后,又是我老婆接班。其实她工作也特别忙,能坚持做这件事是很不容易的。去年我上大学的孩子也专门到盐源看了看,发朋友圈说“欣赏了别样的风景,也体验了扶贫的艰辛,理解便是最好的关心”,让我非常感动。
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公务员,在这里离乡背井,夜深人静时也会想家。但我也是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干不好,没脸回去见乡亲父老。其实在这里只是与佛山的工作环境不同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困难。我相信只要真心融入到当地,什么硬骨头都能啃下来,什么问题也都能迎刃而解。

数据来源:佛山日报
整理:文明三水微信编辑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