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出发的时候正好学校把暑假的工资都发了,我跟女儿说,这下咱们有钱了,可以去波士顿吃龙虾了。女儿说,妈妈你怎么一有钱就要花,波士顿龙虾是骗局,其实波士顿根本就没有龙虾。好吧,那反正波士顿还有MIT和哈佛呢。
离开纽约,绕道Providence,拜访了一下布朗大学。再从Providence坐火车到波士顿。美国的火车,如同它的城市,真是老旧啊。坐车的人也不多,一上车,像座黑塔一样的彪形大汉乘务员大吼一声“行李不能放在座位上!”吓的我马上使出吃奶的劲儿和女儿把箱子举到行李架上。乘务员铁青着脸开始检票。我跟女儿低声嘟囔,如果我们的高铁乘务员都像这样的,谁还敢霸座。大约一个小时,火车进入波士顿的South Station。终于有扶手梯了。我和女儿大喜。在纽约,在Providence,车站很少有电梯的,习惯了国内的便利,在这里拖着箱子上上下下真是觉得艰苦。出站用lyft叫了车,5分钟不到车就来了,司机是个白人老头,我和女儿正要搬箱子,他说放着放着,他来,我说箱子很重,他说没关系,结果差点闪了腰。估计他心里想,这个中国女人怎么这么大劲儿,拖了这么重两个箱子。大约二十多分钟,我们到了住处。老头又说他来搬箱子,先搬了小的,笑,说:This is the easy one. 这次有了心里准备了,使足劲儿一气呵成搬下大箱子。我觉得特别不好意思,让人家一个老人给我干这体力活儿,手机上付车费的时候勾选了最高项的小费。
安顿下来了,女儿很忙,我每天只好自己出出进进到处走走。我们住处的街对面就是一座教堂,女儿说她看到门口有写周日早上9点敬拜。第二天正好是周日,我九点刚过就去了教堂,没有人。正要往出走,一个穿的花花绿绿的老太太进来,跟我叽里呱啦的说,我问她会不会说英语,她还是在说她自己的语言,看我不懂,用手指比划,哦,好像是11。我也只好不管她听得懂不,跟她说我只是来看看,然后跟她告别。出来后看到牌子上写的9点是英语弥撒,11点是葡萄牙语弥撒。后来买菜回来的时候快11点,果然看到好多老年人,都穿的花花绿绿的,像是异族,来教堂。与这座教堂隔一个街区有一座西班牙语教堂,再稍微走远一些是一座英语教堂。这附近没见到华人,估计也就没有中国人专用的教堂了吧。
来到波士顿,明显感觉到与纽约不同。地铁安静了好多,没那么多人。街上也没有太多人。而且人们的穿着也很普通,没有纽约那么eye-catching。另外,在这里行人似乎都不管红绿灯,随时过街。车让行人,不急不躁。这一点让我很不习惯,每次行人红灯时站在路口过也不是,不过也不是。
每天的生活依然是琐碎的买菜做饭,吃喝拉撒。不管是美国超市还是亚洲超市,都是大份量,大包装。我第一次买菜回来,女儿惊叫,妈妈,感觉咱们能吃一辈子!我跟曾经在美国生活过的闺蜜感慨,美国才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什么都是可着劲儿的用。闺蜜笑,说这是很多刚到美国的人的感慨。
这里的人似乎都很悠闲,也很友好。每天都能看到坐在门廊晒太阳的邻居。我散步到别的街区,总有恰好在家门口摆弄着什么的人,抬起头来看到我时,微笑着跟我打招呼。开始我很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应答,后来习惯了也友好的问候。在纽约的时候,会遇到乞讨的黑人,有时地铁上也会有黑人慷慨激昂的演讲,当然目的也是乞讨。所以对黑人有点偏见。可是在这里,我遇到的黑人都很有教养的样子。租同一栋房子的邻居是个黑人,每天西装革履的出门,见我总是很认真的打招呼。有一天坐公交车的时候,一个黑人老人先我之前就等在那里了,车来了却让我先上。
也可能是住在郊区吧,没有太多的商店。每天傍晚时分都会有冰激淋车播放着可爱的音乐慢慢驶过街区,随时停下来卖给小朋友冰激淋。女儿说有一天晚饭后她去散步的时候看到有人在自家后院卖二手货。女儿感慨,这是她小时候读《贝贝熊》的画面,没想到现在还是这样。美国啊,真是把我搞糊涂了。走在大学校园里,我深信不疑,这里有最强大的最先进的科技和教育。可是,走在街头,即便是大都会纽约,一切都那么老旧,时光似乎停留在20年前。
今天是在波士顿的最后一天,在夜幕降临之前,我和女儿赶到MIT,膜拜了这所著名学府,感受了现代的美国。
明天就要启程返家了,波士顿龙虾,我们始终没来得及去吃。没关系,每次旅行都会有遗憾,就作为下一次出发的理由吧。
(深爱波士顿的夜色,就贴几张暮色中的波士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