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齐风鲁韵,做儒雅少年”
十岁成长课程
济南市经五路小学四(6)中队
尼山圣境研学
2019年10月18日



十岁,一个独具灵性的节点,生命的航船在一路欢笑中告别幼稚的童年,迈入憧憬无限的少年时代!
为了让这特别的十岁铭刻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经五路小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十岁成长课程》的研发、构建和实践。今年我们四年级团队中的老师们继续深化研究课程,重新梳理了课程脉络,开启了新一轮的课程构建和进化。今年十岁课程的主题是“品齐风鲁韵 做儒雅少年”,把课程的启动仪式放在尼山圣境举行,就是想用实际行动诠释儒家思想的精髓:仁、义、礼、智、信,以此做为培养学生的目标,引导学生做儒雅、文明、有内涵的阳光少年。
行 前 准 备


从确定行程到现场踩点到行前讲座再到研学手册、胸牌、桌牌、大巴指引牌……每一个细枝末节都感受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严谨、用心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鲁国昌平陬邑大夫叔梁纥与颜征在“祷于尼丘得孔子”。传说有一次,孔子的母亲颜征在祈祷后回家的途中临产,于山洞内生下孔子,这个山洞被后人称为“夫子洞”,“夫子洞”所在的尼丘山即是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从曲阜市区往东南方向行驶 25公里,便可见尼山隐于郁郁万木之中。这里五峰并峙,五水汇流,源泉不断,楷树成阴,古柏参天。山环水抱之中,孔子父亲生活过的鲁源村,孔子母亲的家乡颜母村,孔子出生的夫子洞,形成中国文化特有的圣山、圣水、圣地的圣境景观和圣父、圣母、圣人的圣境格局,故名尼山圣境。
出 发


2019年10月18日清晨,四(6)中队的全体队员们在辅导员许老师和刘老师的带领下,在六位家长志愿者的陪同下,迈着整齐的步伐,开启了十岁课程研学之旅。
虽然天还没亮,虽然初秋的早上有点凉,但是丝毫不影响我们的热情和对研学的向往。


女生在前,男生在后,有序上车。
在 路 上


早上有点凉,细心的辅导员老师和家长志愿者们关闭空调的出风口,并检查每个孩子的安全带,确保万无一失。行车途中导游详细地为队员讲解了孔子的诞生和齐鲁儒家文化,还跟队员玩了猜甲骨文的游戏。队员们勇跃举手,积极参与。


泰山服务区,队员们在家长志愿者的带领下,整齐有序的去卫生间。回来后辅导员许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给队员们发放面包、牛奶、水果补充能量。
换汉服、过泮桥、开营


平安抵达尼山圣境。队员们在辅导员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协助下快速换好汉服,在导游的引领下整齐有序地走过泮桥。
泮桥又称状元桥,意为跨过此桥,科举应试之时就能独占鳌头。
走过泮桥,队员们步行到圣贤广场。所有中队集合完毕,十岁成长课程开营仪式正式开始。
金 声 玉 振


开营仪式结束,队员们步行至大学堂观看《金声玉振》演出。
《金声玉振》共三篇九章,以“世界的孔子”和“孔子的世界”作为立意方向,取材于《礼记》《周礼》《仪礼》等经典典籍,将诗、乐、舞等中国古典艺术形式与当代艺术最前沿的舞台装置、大型机械、全息影像等手段相结合,以四季更迭、人生九大阶段所涉及的重要仪式为主轴线,展现圣贤君子由凡入圣的过程。全场演出以乐明礼、以乐行礼、以乐演礼,在“名礼”体验中,让“明礼生活方式”回归当代人心,传承、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午 餐


演出结束,队员们在辅导员老师和家长志愿者的引领下,来到西香坊就餐。队员们有的分筷子、有的分碗、有的帮忙盛米饭,礼让师长,安静用餐,体现了经五学子的文明风貌。
大 学 堂


午饭后,在导游的引领下,队员们参观了大学堂。队员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聚精会神地听导游讲解。
大学堂,依山而建,整体呈退台式形制,总高65米,共9层。建筑外观大气磅礴,建筑风格“拙朴、自然”。力求开创儒家思想智慧与现代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新东方古典风格。
大学堂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包含迎宾大厅、台阶大厅、七十二贤廊、礼厅、义厅、仁厅、智厅、信厅、礼乐堂等有序的、仪式化的文化空间,汇集中华传统文化之大成、中华传统艺术之大观、中华民族当代文化成就之大器,构成集博物、典礼、讲堂、会议、演艺以及其他配套功能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建筑。
参与大学之道,拾级而上,寓意将来学识水平越来越高;到达台阶最高处时音乐声响起,在极富感染力的画外音中,参加仪式的队员们有序进入大学之道“仲尼之门”成为君子、游览七十二贤廊。
手 牍 论 语


大学堂的仁厅内,队员们安静地跪在桌几前抄一段论语,与儒家思想零距离接触。队员们通过抄写快慢之间的速度可以悟出其中的禅机:快有快的激情,慢有慢的稳妥。快与慢都是一种境界,各有各的妙处,凡事总要经历一个慢慢地等待过程之后,才能获得最终的绽放。所以请给自己足够的时间,体会快与慢的妙处,品尝成功后的一刹惊艳。
入 泮 礼


分三个环节进行。
一、正衣冠: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二、朱砂开智:寓意着孩子从此眼亮心明,好读书,读好书。
三、击鼓明智:其目的在于让儿童目明耳聪、茅塞顿开、创业建功。



入泮礼是古时学生的入学大礼。在古代,凡是新入学的生员,都需进行称为“入冸”的入学仪式。《礼记·王制》记载:“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
又称开笔礼,孩子将入学堂,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学生”,学生如何当?古人不用言教,用“开笔礼”仪式为孩子点聪明,让孩子记住“天天上进,年年上进,终生上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礼 敬 先 师


最后,在圣贤广场,四年级全体队员在王伦老师的带领下,面对世界最高孔子像举行礼敬先师仪式,使队员们对孔子、对传统文化的礼敬、恭敬之情油然而生。
归途、课程收获


返程抵达泰安服务区,天已黑透,有很多大车进出。为了确保队员们的安全,刘老师和四位家长志愿在外面建起防护线,一位家长志愿者往返多次带一组组队员去卫生间,辅导员老师和另一位家长志愿者看护车上的队员们。抵达济南后,班主任许老师确保每一个孩子安安全全被家长接走。


十岁成长礼,收获成长,懂得感恩,感知责任,此次研学意义非凡。翩翩少年们,加油吧!愿你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微观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