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我的父亲是一位航天科技工作者,他为所热爱的航天事业默默地奋斗着,他对工作的热忱和坚持不懈深深地感染着我,一直激励着我前行”。这是一个孩子对父亲的评价,没有华丽的词藻,字里行间却充满对父亲的无限敬仰和崇拜之情。
一
“言必称质量,以质量为生命”, 他研究质量,运用质量28年,曾多次被评为单位先进个人,并获得国家质量奖推荐者,这位孩子眼里的父亲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技术总体部门的高级工程师董学军。

航天质量控制在航天事业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而质量控制团队是保证航天任务各阶段工作质量的重要部分。近年来,中心航天发射任务从过去一年发几颗卫星,发展到一年发几十颗,工作频率和难度急剧上升,如何保证每次任务保质保量、次次成功成了备受关注的话题。

董学军是长期奋斗在航天发射任务质量控制一线的领头人,以“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而闻名。他带领下的质量控制团队次次圆满完成航天发射任务,用团队人员的话说“他是一个团队离不开的灵魂人物”。



二
董学军说:“工作能给人带来活力,是生命当中最值得追寻的东西。从平凡到卓越,就像是一场修行。”他怀揣着梦想,孜孜不倦地工作,从技术小白成长为质量控制管理的专家,这“万水千山”的跨越对于董学军来说是一场历练,更是一场自我修行。

在一次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使董学军陷入了困境。问题出现的两个多月时间里,他几乎将所有时间都花费在构建、仿真、验证上,从办公室到实验室来回奔走,他甚至已经忘了还要回家。“有好几次等到深夜都不见他回来,我和妈妈还以为他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呢,十号也有迷路的人?!”董学军的儿子董晨昊跟记者调侃道。
很长一段时间里董学军茶饭无味,夜难成昧。一次凌晨两点多还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的董学军,突然脑中蹦出一个解决难题的方法,便立即跳下床朝实验室奔去。后来,他提出的方法完美解决了这项技术难题。

提到自己的工作,董学军总是欣喜而兴奋。工作中的他是个很有想法的人,敢想敢做。今年,他又投身到质量,安全,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外部审核认证工作之中,带领中心质量体系专家组加班加点梳理外部认证准备工作项目,制定重大危险源一系列项目的评价准则,深入基层单位指导解决各类问题500余项。
今年4月19日,中心高标准通过了新时代认证中心组织的质量,安全和环境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这标志着中心一体化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
他在自己努力成长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培养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质量控制管理讲求团队协作,工作是培养年轻人的最好土壤。”在董学军的带领下,单位年轻科技工作者迅速融入团队,很快成长为质量控制的行家能手,一个朝气蓬勃又极富战斗力的质量团队也逐渐形成,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他们按照董学军设计的质量控制运行模式,多次保障了任务的成功进行。单位的很多年轻科技人员纷纷表示,对能够在团队中快速成长感到前所未有的欣喜,对未来的事业发展充满信心。

董学军的专注、努力、上进,对待工作的细致、严谨以及面对每一件事每一个问题的深入与坚持,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尤其是他的儿子董晨昊。如今,已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研究生的董晨昊准备毕业后去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一直以父亲为骄傲,并向往学成归来后成为父亲那样的航天人。

“人生的价值是用贡献而换取的,生命尊严是靠成为不可或缺的人来维系的,而这些,都需要坚持到底的奋斗!”数十年如一日,董学军扎根大漠,潜心研究探索,诠释着中心技术总体部门“忠诚为魂,技术为本,创新为源,奉献为荣”的“四为”精神,为中心任务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是当之无愧的“质量精英”。





作者:何洁
摄影:李石磊
编辑:杨桂锦 奉青玲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