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0日,在全国各地有近40多场马拉松鸣枪起跑,在其中两场比赛,有两名跑者先后猝然倒地,心脏骤停、呼吸停止。

在某场马拉松比赛中,一位50岁的跑者,在距离半马终点100米处倒地,虽然在1分钟之内进行了心脏除颤,仍显示没有生命体征,结果这位跑者在送往医院途中告别了人世。
同一天在龙口,一位半马跑友在20.5公里处倒地,此前,医护人员曾劝其停下,但该选手仍想要继续完赛,结果在终点前口吐白沫,再次昏厥,虽经紧急抢救,仍因心脏骤停猝死。

近年来,半程马拉松是发生猝死最多的项目,甚至比“拳拳到肉”的拳击还多,为何半程马拉松成了运动猝死的重灾区呢?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许多入门跑者都认为,半马是全程马拉松打了个五折,难度也相应打了五折。半马咬着牙可以坚持下来。其实不然,如果没有经受过专业训练,不知道自己极限在哪里贸然参赛,猝死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半程马拉松的最后2公里已经是人体的极点,也是马拉松猝死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此时,如果不考虑现实的身体情况“冲一冲”,心跳及呼吸会急速加快,并感到肌肉无力,这也增加了发生意外的可能性。

人民日报评论称,最近发生的这两起选手猝死事件,有两个共同点:一是都发生在相比于全马比赛距离更短的半马赛道上;二是选手都是在接近终点,胜利在望的时候突发意外,最终经抢救无效死亡。而这两个共同点,并非只是一种巧合,而是揭开了马拉松赛事选手猝死悲剧的一个内在规律。
参加半马的选手,可能只是平时喜欢跑步,不少人平时只能跑5公里或者10公里,但是感觉21公里的赛程只要“咬咬牙就能跑完”,并没有去了解自己的身体极限,从而做出了“冲动型消费”。
知名马拉松耐力选手陈盆滨 表示:马拉松现在非常火热,应该算是最火爆的运动了,但每年马拉松比赛当中都有人死亡,这其实是因为跑步姿势不对,导致力量过大,心脏过速,最终可能会导致猝死。
可以这么说吧,直接导致业余跑步爱好者猝死的原因,是跑姿和追求速度过于用力,花的力量就会比专业人的运动的跑姿要花的力量大很多。很多专业运动员的是用髋跑啊。业余运动员用大腿和小腿跑那肌肉参与的越多,跑步中力量就会大,心跳自然也就跳快了。
开开心心跑马,健健康康回家,心存敬畏且量力而行,只有所有跑者真正做到这一点,才能让猝死等让人痛心的意外情况远离马拉松赛道。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