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大家都说“谈钱伤感情”,但如果关系好的朋友真的需要救急,不少人还是会选择慷慨解囊。不过,
即使头像相同、昵称一样、语音极其相似,这钱,真的借给朋友了吗?

最近,南京陈先生的好兄弟王某通过微信向他借5000块钱陈先生特地留了个心眼,直到听见对方的语音才转了账可即便如此,陈先生居然还是上当了…“方便借我5000块钱吗?
急用!”

当天,陈先生收到朋友王某的一条微信语音,找他借钱买东西。
钱转出去后,陈先生又打了通电话给王某确认此事,才发现王某的微信号被盗了,刚刚向自己借钱的根本不是王某。

陈先生气愤地表示,如果当时没有听到王某的语音,这钱肯定不会转出去。
“就是我朋友的声音,一模一样,我就被语音干扰了!”

民警表示,从语音的声音判断,和他好兄弟王某的声音极其相似,所以陈先生信以为真,认为兄弟有困难向自己借钱。
目前,南京市江宁区警方正根据陈先生提供的线索,对此案展开调查。
冒充好友语音“借钱”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这些和好友本人声音相似度极高的声音,到底是从哪来的?难道真是按照本人声音,用“黑科技”合成的吗?
答案是:这些“语音”真有可能是“私人订制”合成的,不过也有以往进行“语音验证”操作时,语音被盗用的情况。
“私人定制”语音包,
还是被盗用的“语音验证”

No.1
“私人定制”语音包?现在微信语音信息使用率很高,但你也许想不到,一条语音信息,可能并不是出自本人之口。

如今网上有不少各式各样的“社交语音包”,售价从10元到99元不等。购买后安装相关微信插件就可将这设定好的声音信息转发给他人。语音内容涵盖日常聊天的多个方面,包括问好、道歉、借钱、甚至索要红包等。

如果想要其它内容,还可以按照每条数元的价格进行私人定制。而骗子为了伪装身份,很可能利用这样的语音包来编造谎言、博取同情、迷惑受害者。No.2
被盗用的“语音验证”去年,孙女士的微信被盗号,其好友接连收到“孙女士”向他们借钱的消息,当时,好友们也曾提出要核实“孙女士”到底是不是本人。

好友刚准备打电话跟孙女士确认,对方就发来一条1秒长的语音,内容就4个字:“是我是我”。由于声音确实是孙女士本人的,足足有4个好友相信了并转了账,共被骗走3500元左右。原来,孙女士平常爱玩某款手机游戏,骗子冒充客服,以“充值游戏点券”为名诱使她提供微信账号、密码,并以“语音验证”为由,让孙女士说出了“是我是我”的语音。警方提醒:
网络交友当心掉入社交陷阱

近日,浙江警方破获了一起社交类诈骗案,抓获了犯罪嫌疑人邓某。自今年3月份以来,男子邓某通过某社交软件,注册了多个女性账号。这期间,有不少男性添加邓某为好友。邓某在与受害人聊天过程中,为了骗取受害人的信任,通过语音包插件,用下载的女性声音和受害人聊天。通过"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方式,在社交软件上大量撒饵,再经过一番精心包装,坐等受害人"咬钩"。

利用虚假语音进行诈骗的案件屡见不鲜,警方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也需要市民加强防骗意识!不管是语音包还是语音验证,只要涉及到钱财问题,无论熟人还是朋友,必须要通过电话联系或者当面确认求证是否属实后再借钱。
特别要注意以种种借口不见面,却找你借钱、消费、游戏充值的“可疑信息”,在操作前一定要通过电话联系或者当面确认。如果发现被骗后,要保存好相关证据,立即拨打110报案。还有提醒一点:网上有很多“语音包”,声称可以模仿、改变声音,而且很多时候被包装成娱乐工具,切勿因为好奇心而下载安装使用,因为在其制作、售卖和使用中,不仅存在违法风险,而且也有可能暴露自己的个人隐私,千万不要轻易尝试。提到钱这个事,务必谨慎再谨慎!如果真要借,最好当面交接!

来源:江苏警方
编辑:黄凤乾
编审:刘娜
审核:邱宇松

好看你就点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