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mbiz.qpic.cn/mmbiz/cZV2hRpuAPhQmPPCyMGfbceYAFImOiaofKwTHibYHj2x88YG8YmPia46TC9lykAOBLJxibcoWFiaeAN6POOpDZ3FViaQ/640?wx_fmt=jpeg)
眼药水别乱用,使用不当会伤眼;
网站“淘药”擦亮眼,看清“一证”再付钱……
昨天,
在2019“全省安全用药月”活动启动仪式上,
安徽省药监局向社会发布了安全用药十大警示,
提醒公众科学用药,安全用药。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w8Sk5fozDLXqrvKEribqbicEtmIrnGBuM6uPP3HJicQH4RrcLvXS8nE8c5hXtibibWMDu36u3yR0ZCJMCMicRCicfgyQ/640?wx_fmt=jpeg)
01眼药水别乱用 使用不当会伤眼
大多数眼药水中都含有药物成分及防腐剂,使用后虽然可以马上缓解眼部疲劳,但长期使用会对眼睛造成一定伤害。
02儿童慎用成人药 专用剂型效果好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生理、病理都存在差异,肝、肾功能发育均不完善,药物代谢和排泄都与成人不同,容易产生不良反应。
给儿童服药前一定要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按说明书标注的用药剂量和使用方法或遵医嘱服药。选择针对儿童症状的专用剂型药品效果好。
03感冒用药易犯困 拒绝“药驾”保平安
感冒药大都含有抗过敏成分,对人体产生嗜睡、犯困等副作用。易造成驾驶者大脑反应迟钝、精神不集中,昏昏欲睡。
服用镇咳药、解热镇痛药、解除胃痉挛药、扩张血管药、抗心绞痛药、抗癫痫药等也易出现嗜睡、眩晕、头痛、心慌、视物模糊等影响行车安全的症状。
04老人用药需注意 种类过多伤身体
老年人由于慢性病、并发症多,联合用药机会增多,产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增加。老年人在肝、肾功能衰退的情况下,过多使用药物,只会加重脏器负担,不利于康复。老年人用药宜少,选用药物要有针对性。
05网站“淘药”擦亮眼 看清“一证”再付钱
网上购买药品,要判定是不是合法网上药店,才可放心购药。
首先查看网上药店是否有《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再登录国家药监局网站:http://www.nmpa.gov.cn/WS04/CL2042/;
点击“互联网查询服务”查询互联网信息服务资格证上的机构名称,对比查询的编号和展示的编号是否一致。
06使用“药妆”要注意 爱美也得有前提
我国化妆品法规中没有“药妆品”概念,规定化妆品标签、小包装或说明书不得注有适应症,不得宣传疗效,不得使用医疗术语,广告宣传不得宣传医疗作用。以化妆品名义注册或备案的产品,宣称药妆、医学护肤品等“药妆品”概念的,都属于违法行为。
07美瞳添美丽 未必适合你
患有角膜炎、结膜炎、麦粒肿、干眼症,以及急性和慢性泪囊炎、青光眼、眼睑闭合不全的人群不适合佩戴美瞳。美瞳属于医疗器械,要选择有《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商家购买,还要查看美瞳产品是否有《医疗器械注册证》。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w8Sk5fozDLXqrvKEribqbicEtmIrnGBuM5gib8ibicIk4EzsKxDltp3e3zHQH9mpwtNvjnr2KDCFic7nMbJuCH3QicRA/640?wx_fmt=jpeg)
08用药骤停存风险 谨遵医嘱保安全
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降糖药、抗癫痫药和一些安定类的药品都不宜骤停,容易造成疾病反复、症状加重的情况。如想换药、停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用药,切不可擅自更改服用的药物或剂量。
09谨防售药陷阱 莫信“免费体验”
名为健康体检或免费体验,实为推销产品。其产品夸大宣传功效,质量无保证,假劣药械常混迹其中,不仅耽误正常治疗,一旦发生事故,无法追查责任人。任何产品都不能包治百病。
10买药莫跟广告走 对症用药才可靠
不要相信“药到病除”“三盒见效”“治愈率100%”等广告语,凡含有“根治”“安全无副作用”“疗效最佳”“包治百病”“国家级新药”“最新技术”或专家、患者名义作证明,均为违法广告。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w8Sk5fozDLXqrvKEribqbicEtmIrnGBuMZvUib0iabW8Q9LObaw4ib80EhkJTw5opE89PIibyQVibbT3LOibdKlJx3KDw/640?wx_fmt=jpeg)
END
来源 / 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 / 安徽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Ww8Sk5fozDK79MwXichfiaqsYE2xIqqneCnIFwOicIqz7TRfTlI3MkB2hGNRnQYoSec4Qhnl0RnbBVPry2X0iaxoYg/640?wx_fmt=jpeg)
扫描二维码关注
发布药品安全监管动态
传播药品安全科普知识
? 投诉举报:12315
(注:本文为“安徽药品监管”政务微信原创稿件,转载请署名“石跃新”)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7QRTvkK2qC5ricrpxA0Tln6U4mt6c9God8owkFMgicqnvogW8znAX84Syp3PSlsnkPKnE2n4ZyZs8E73qZj6XgyA/640?wx_fmt=png)
点赞支持我们 分享药品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