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期,姬姓周族有王裔名弱,受封于顿(今河南商水),建立顿子国,也称弱顿子。到了西周末期,顿国为妫姓的陈国所逼,被迫南迁至今河南项城西南一带,因而又称为南顿国。
南顿国(顿子国)最后的确是被楚国所灭亡的,但时间是在河南省项城市政府所说鲁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29年)的一百三十四年后的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顿国从公元前1046年建立,经历了比较稳定的西周时期至春秋早期,自春秋中期开始,在陈、楚、鲁、宋、晋等大国争霸中原的夹缝中艰难生存,或失或续,到公元前496年终为强楚所灭,总共存在了五百五十来年。顿国的存续,是西周至春秋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见证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幻。到了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顿国故地设置了南顿郡。到了汉朝时期,汉高祖刘邦将其改置为南顿县。亡国后的南顿国(顿子国)王室子孙和国民们,以原国名为姓氏,称顿氏。
著名人物有:西汉孝子顿琦;宋朝泰州通判顿起;明洪武年间举人顿钦,明朝学者顿锐;当代著名基础教育家顿嵩元,著名石油地质专家顿铁军。
·END·
太昊伏羲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