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9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召开了出土文献与商周社会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的王进锋组织,由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澳门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境内外学者48人参加。
会议时间持续一整天,分为两部分:上午为第一部分,全体学者于同一会场进行全体研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党委书记王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刘源研究员、中山大学于薇分别致辞,为本次研讨会拉开序幕。其后,刘源研究员分享了其对“师氏与西周社会”的研究、北京大学董珊教授作了题为“西周时代的天命观与德配观”研究报告、四川大学彭华教授主讲了“《尔雅·释天》岁名疏证——兼论上古纪年方式三种”、澳门大学杨兆贵则“论周公天、帝观:以《尚书·周书》为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张怀通教授分享了其“克钟与清华简《摄命》‘伯摄’职责考论”。短暂茶歇过后,上海大学宁镇疆教授做了“由安大简《诗经》之‘寺子’说《书》类文献中的‘时’字”的报告、台湾清华大学邴尚白分享了其对“清华七《赵简子》新探”,东北师范大学谢乃和教授(由上海师范大学杨永生代为宣读)作了题为“略论先秦《军志》佚文及其相关军事思想”的研究报告、华东师范大学白于蓝教授(由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沈奇石代为宣读)对“
字补释”。
19日下午为第二部分,与会学者分为三组进行不同主题的研讨。
第一组研讨会地点在人文楼5303室,第一场的主持人为于薇和黄晓军,第二场主持人为黄国辉和吴毅强。参与研讨会的学者主题大多是对西周时期的研究,例如黄国辉进行了以“家谱刻辞”为主题的报告,王进锋由农卣铭文出发,对西周时期的赈济制度进行了阐发。
第二组探讨会地点在人文楼1306室,第一场的主持人为黄人二和胡文波,第二场主持人为杨兆贵和李世佳,参与研讨会的学者主题大多是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研究,例如晁天义做了以“‘天下为家’与中国古代亲属称谓的泛化”为题的报告,唐明亮对公元前8至5世纪的晋国分封制度做了相关探讨。
第三组研讨会地点在人文楼1130室,第一场的主持人为何有祖和邴尚白,第二场主持人为刘光胜和陈颖飞。参与研讨会的学者主题大多是对清华简和安大简等战国简牍的研究,例如刘光胜对清华简《书》类文献界定原则进行探讨,刘伟就清华简《系年》与千亩之战结局的问题进行阐释。
学者研讨会结束后,19日下午17:30分王进锋老师在人文楼5303室主持了闭幕式。四川大学的吴毅强、四川大学的李世佳、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的杨博分别对会议进行了总结,澳门大学杨兆贵、北京师范大学的黄国辉、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怀通教授对本次“出土文献与商周文化”学术研讨会进行闭幕致辞,为本次学术探讨会画下圆满的句号。
撰稿 秦景钰 刘展博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