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橘韵流芳千秋史 砺学力行百年计——郴州市一中近年来改革发展纪实(转自10月18日郴州日报)

橘韵流芳千秋史 砺学力行百年计——郴州市一中近年来改革发展纪实(转自10月18日郴州日报)

阅读量:3667021 2019-10-22


(郴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娟丽 通讯员 肖华根)
编者按
“橘井旧地宅,仙山引舟航。”——唐 杜甫
说到郴州市一中,就不能不提橘井。这口位于市一中校园内、从两千多年前的历史长河中走来的古井,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滋养着郴州这座林邑之城的根,也奠定着郴州市一中蓬勃发展的今朝!
郴州市一中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其前身是郴州官立学堂,由时任郴州牧的金镜蓉先生牵头创办。百年风雨百年弦歌,学校尽管几度迁建,但一直育人不辍,英才辈出。
近年来,该校在郴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以“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为办学理念,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教育教学成果丰硕,高考成绩亮点纷呈。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安全文明校园”“湖南省教育科学学科研究基地”“湖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样板校”“湖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学校”“湖南省百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典型”“湖南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生态文明示范校”“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市一中大门及校园一角
建设篇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郴州市一中,发现在通往图书馆的一面护坡上雕刻了九篇著名文章及作者简介,其中有屈原的《湘君》、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等。这是该校于2017年新建的《湖南九章》文化墙。
为改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2017年该校投入200万元,实施了“郴州一中校园文化改造项目”。在这次改造过程中,学校特别重视精神文化建设,自2016年11月就开始面向全校师生及全国各地的校友,广泛征集校徽、校旗设计图案,征集楼宇名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设计方案。整个设计方案前后历时八个月,七易其稿,最后由全体教职工投票确定。其中,《郴州一中赋》《郴州一中铭文》,“责任至上”文化石,“崇尚一流、追求卓越”校园精神墙等均为本校老师撰写。长达一年半的校园文化设计,成为了一次挖掘一中文化内涵、提升一中精神、增强一中凝聚力的思想大洗礼,也使校园的文化风貌更加完善,学校的形象定位更加鲜明,学校文化的外显功能更加突出。
而今,漫步校园,古樟撑天,兰桂飘香,诗词长廊,橘韵弦歌,自然人文,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彰显出百年一中的办学传统和文化特色,成为了陶冶学生情操的“立体画、无声诗”。

航拍足球场
采访中,郴州市一中党委书记、校长郭洪波告诉记者,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郴州市一中寄予厚望,从政策、资金等各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仅2016年以来的四年间就先后投入了3400多万元改造资金。除了实施校园文化改造项目之外,全面升级改造了体育馆、田径运动场、电子监控系统、实验功能室、学生机房、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新建了高标准的实验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大数据应用中心、音乐功能室、教师健身房、教师书吧,所有教室和学生宿舍全部安装了空调;采购了近80万元图书,大大丰富了学生的阅读生活。
2017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科学决策,着眼改善民生福祉、做强做大优质教育品牌,实现郴州市一中从名校向强校的跨越,在同心桥片区投资8.3亿元,建设了占地261亩、建筑面积18.29万平方米的郴州一中北校区,今年9月北校区正式招生。这是郴州市一中发展史上掀开的新篇章,也是郴州教育史上的大手笔。郴州一中北校区的开办,让郴州一中有了新希冀,让郴州教育有了新期待。
师资篇
2016年3月,郴州市政府印发《市直普通高中学校招聘免费师范生及优秀人才实施办法》,2018年全面启动“名校优生” 招聘引进工程,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为学校教师引进铺平了道路。四年来,市一中引进奥赛教练、高级教师、市级以上骨干教师23名,引进高校优秀师范毕业生34人,进一步优化了教师队伍。
为了打造一支素质优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该校不断强化师德师风,严格廉洁从教。先后修订了《郴州市一中教辅资料征订管理制度》《郴州市一中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学校与每位教职工签定了《廉洁从教承诺书》,学校就师德师风相关规定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监督;学校把师德师风列为评先评优、职称评聘、绩效考核、岗位设置的重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同时,该校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近几年,学校把专业培训作为老师最大的“福利”,助推教师专业素质提升。2017年8月,学校在北师大开设了“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94位班主任及管理人员参训;在华东师大开设了“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57位青年教师参训;2018年暑假举办了两期沪杭新高考培训班,参训人数184人;2019年暑期举办了“新高考改革应对策略高级研修班”,参训人数81人。据统计,2016年以来,该校参加国培、省培、市培、校本培训近两千人次。2017年12月,学校“青年教师发展研究会”正式成立,更为加速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常态化的发展平台。

泉香校园
该校关心教师诉求,努力改善教师福利待遇,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一系列强化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让教师增强了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真正感受到了教师这份职业的尊严与幸福。2015年以来,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涌现出一大批业绩突出、师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其中郭洪波等35人荣获“郴州市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优秀团队奖”;曾德璋、邓威、梁晓南、蒋华春、成家杨、豆朝晖先后荣获“郴州市教育突出贡献奖”;张积平、侯赋非获评“郴州市明星教育奖”;彭太军、杨全发、梁晓南获评正高级教师;彭太军被评为“郴州市最美教师”;蒋华春获评“湖南省优秀教师”,豆朝晖获评“全国优秀教师”,李细前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该校还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近年来,学校党委先后组织开展了“亮身份、作表率、树形象”活动、党员先锋岗、党员结对帮扶、党员进社区、主题党日等系列活动,加强党建阵地建设,切实规范组织生活,从严教育管理,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办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了坚强保障。
育人篇
2019年2月11日,郴州市一中高二学生王晨,面对七旬老人栽倒在一台正在缓慢行驶的面包车底时,一个箭步冲上去,双手死死拽住老人的肩膀,用全身力量一把将老人从车轮下拉出来,一场惨剧得以避免。千钧一发之际,王晨见义勇为之举,正是该校立德树人成效明显的一个缩影。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市一中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明确“抓队伍、明主题、成主线、有特色”的工作思路,让德育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该校建立了学校、处室、年级三级德育工作机制,形成了完善的德育管理网络系统,提升了德育常规管理水平。
育人首先从养成教育开始。学校坚持干部值班制度,加强对学生仪表行为、文明礼貌的日常管理;设立了学生文明监督岗,成立“小黄帽”志愿者组织,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广泛开展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劳逸结合。同时,结合全市文明创建工作,长期坚持开展“文明班级”“最美少年”“最美教室”“文明寝室”等评比活动,不断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学生打篮球
高中生正值青春叛逆期,加之学习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心理疏导非常重要。为此,该校投入50万元新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设有心理接待室、心理咨询室、沙盘活动室、音乐放松室、团体辅导室、心理宣泄室、心理测评室、心理档案室等,编印了三个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高一年级每周开设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高二高三定期举行专题讲座。各班设立了心理委员,组织成立了心理社团,通过校园网站、宣传橱窗、心语信箱、社团小报、心理讲座、班会课等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心理教育和咨询活动,有力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2018年,学校被评为“湖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一直以来都是该校向社会做出的承诺。学校长期坚持做好爱心助学工作,除国家助学金外,该校还设立了教育基金会的爱心助学、大学新生资助、国防科大对口资助、远大扶助、香港烛光基金、建行“成长计划”奖学金、郴州市金贵银业资助、滋蕙计划、自强计划等项目,仅2016-2018学年度就累计资助学生4852人次,金额达547.14万元。
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也是该校的一大亮点和特色。近年来,该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广泛开展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放飞理想·圆梦高考”“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新时代好少年评选”等活动,每年举办“Dream Party”元旦晚会、“Dream Festival”社团文化艺术节、“我要人声鼎沸”歌手大赛、中华经典诵读等一系列活动。各种丰富的校园活动及行之有效的育人措施,既陶冶了学生情操,又增长了才干,一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2016年伍妍洁同学获评“湖南省最美共青团员”;2017年李子晗同学获评“全国最美中学生”“郴州最美青少年”;2018年姚思宇同学获评“湖南省新时代好少年”,陈诗剑同学获评“郴州市新时代好少年”;2019年刘畅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黄杨丹被评为“湖南省优秀共青团员”,王晨被评为“郴州市新时代好少年”,并被市文明办推报为“湖南省新时代好少年”。

诗词大会
教研篇
沿着一中大门往运动场方向走,迎面看到的是矗立在古樟树下的校训碑,“砺学力行”四个大字遒劲有力。它就犹如一盏指路明灯,激励着每一位教师和学子,迸发教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砥砺前行。
该校以教学常规管理为切入点,紧抓课堂教学。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课程方案,开齐开足课程,落实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学校每期组织两次定期常规检查、两次动态常规检查,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年级教学质量分析会,主动邀请家长监督,充分听取家长意见,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全面掌握一线教学动态,改进教学工作。
该校把青年教师的培养摆在重要位置。每年4月、10月都要举行“新进教师汇报课比赛”。2018年11月启动了“青蓝工程”,为50对师徒举行了“青蓝相接,携手前行”的师徒结对拜师仪式,2019年10月举行了2018-2019年度优秀师徒表彰暨2019-2020年度师徒结对拜师仪式,为11对优秀师徒颁发了荣誉证书,为36对新师徒颁发了聘任证书。学校“青研会”定期举办“桔韵讲坛——香樟树下话成长”活动,定期编印会刊《橘韵观澜》。学校定期组织师生同考,要求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与高三学生一起参加全市质监检测,加速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
该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2017年,该校申报了三项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其中《家书家训在普通高中德育中的应用研究》被确立为省级重点资助课题。2018年新增省市立项课题4个,2019年新增加省市立项课题2个。目前学校在研的市级以上课题有23个。此外,学校还立足校本,积极开展了全员参与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小课题研究”。各备课组围绕本学科常态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学期研究的“小课题”,通过“同课异构”或“异课同构”方式开展研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仅2017年上期,各备课组及个人开展的小课题研究就达35个,课题覆盖全部学科。

校训碑
广泛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强大引擎。多年来,该校高考成绩稳居全市前茅。2019年高考再创佳绩,实现历史性突破:清华北大上线8人,其中刘颖劼、周益萱、匡敏嘉、彭昱霖、何江恺、曹艺轩、吴俊毅等7人被清华北大录取;600分以上人数157人;一本上线810人,上线率60.4%;二本上线1100人,二本上线率82.6%;5人位列全省单科万分之一,人数居湖南省第9名;魏政等9人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世界前50名大学录取。2010年以来,该校共有25名同学获数、理、化、生、信息奥赛全国一等奖,196名同学获全国二等奖。
橘井泉香,香飘林邑。“我校将在市委、市政府及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继续坚守‘文化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之路,为实现‘市内引领、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展望未来,郭洪波信心满满地说。

    sdfd

               编辑:彭梓泰    白杰峰
审核:肖华根

校    训:  砺学  力行
校    风:  德为魂  勤为本  严为经  活为纬
校园精神:  崇尚一流  追求卓越  
办学理念:  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  
                   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
办学策略:  科学治校  民主兴校  
                   文化立校  质量强校
发展愿景:  市内引领  省内一流  全国知名
一个您值得关注的公众号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