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复旦爱国老人-马相伯(爱国青年知)

复旦爱国老人-马相伯(爱国青年知)

阅读量:3625563 2019-10-21


关于复旦大学,在很多90后小学时候印象里大人们口中传来一句话就是“中国最好的四大名校莫过于-清华北大复旦南开”(现在是”清北复交“),所以一直认为复旦大学是仅次于清华北大的名校,知道在上海的地位相当于清华在北京,还知道严复是复旦大学的历任校长之一,而严复这个人的名字就很熟悉,经过查阅才想起是中学时候历史课本中提到的《天演论》翻译者,结合当时国内即将面临“灭国亡族”的实际情况,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事实与道理激励中国人奋发自强,救亡图存,成为了当时很多社会精英如梁启超、康有为等作为救亡、维新的与革命的主要思想武器,被称为“近代中国开启民智的一代宗师”;还知道的就是一个叫李登辉的复旦大学老校长,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世界知名的教育家,几乎将自己的一生都投身于复旦大学的维护与发展,教育思想中充分反映了“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另一个人是此前听武汉大学孙来斌教授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有关于《共产党宣言》章节时候的一个小故事关于“墨汁为什么那样甜呢?原来,信仰也是有味道的”,这个人就是复旦大学历任校长之一的也是《共产党宣言》的翻译者陈望道先生,能将墨汁当作红糖一样甜的用粽子蘸着吃,这也是我第一次通过一个小故事感受到了信仰的迷人之处,信仰是有味道的,直到现在还经常对朋友说“今天你吃墨汁了没?”(意思就是你学习了没,哈哈);还有是此前看一个《遇见大咖》的专访栏目讲述复星集团和郭广昌的故事,了解到创业初团队都是毕业于复旦大学并被称之为“复兴五虎”,故以“复旦之星”的复星命名。而最值得我们怀念和敬重的,却是一个少有人知的老者。

大概是在2018年3月的某个周末,我坐在办公室里处在半睡半醒的状态,自我挣扎着做着逻辑和数学题(这个是因为当时在做考研准备,是另一个话题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知乎搜索“复旦大学MPA2018-2019备考全程”,作者:然燃),实在是脑细胞不够杀了,拿起手机继续看此前一直在看的一个节目叫《大师》,当时看到的正好是讲马相伯先生的,最初的印象来自一副他的肖像,是一个瘦瘦的有一把长长胡须的老头,眼睛炯炯有神而且表情淡然笃定。但当我继续看下去后,对这个老头儿的敬意油然而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倾佩和感动,不只是那么一瞬间,而是产生了对于我来说很重要的影响,也因此对复旦大学也有了很特殊的感觉,也更坚定了对这所高校的选择。

因为这个老人确实很不简单,没办法做到简短叙述,他传奇的一生,也被某网红考研老师称之为“开挂的一生”,也是像一只“狗”一样叫了一百年的一生,已经是尽可能精简至八条内容:
1. 活了100岁;他算是中国晚清寿命最长的人了吧,1840年鸦片战争之时,他诞生了,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他离去了,他亲身经历了中国,最多灾多难的100年,见过5位皇帝: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6任总统: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曹锟、蒋介石;
2. 南京市第一个位市长;辛亥革命胜利后,接受孙中山亲自登门拜访邀请,72岁时担任南京市首任市长;
3. 精通8国语言;晚清时期非常稀有的全才,学贯中西,掌握并熟练运用8国语言(拉丁希腊法英意大利等),提倡源于教会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
4. 12岁独自一人步行数百公里求学;拥有强大意志力、勇气和独立的自我思想,12岁独自一人从丹阳(今江苏镇江下属区域)徒步行走两百多公里到上海求学(徐家汇天主教学校),估计要走几天吧,这期间有多少艰难经历在那个年代,不言而喻;
5. 复旦大学创始人,北大临时校长;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尤其伟大,毁家兴学,将自己名下全部财产包括三千多亩良田全部捐赠办学,除了是复旦大学的创始人外,还参与过“辅仁大学”的筹建,临时担任过北大校长,启明女子中学发起者之一。还培养出了一批大师级人物:北大校长蔡元培,中国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历任浙大校长之一),民国艺术大师李叔同,国学大师陈寅恪,著名数学家胡敦复,中国第一任轻工业部部长黄炎培,政治家、教育家邵力子......
6. 赢得5亿海军贷款;他曾周旋于各国谈判之中为晚清政府赢得5亿元的海军贷款(争取到24家银行向清政府贷款,清政府却不要,怀疑是马相伯与洋鬼子勾结,卖国求荣的勾当);
7. 他被称为是”国家之光,人类之瑞;在爱国方面,中共中央在他百岁寿辰之际,电贺尊称他为”国家之光,人类之瑞”,从1932年11月起,他连续4个月发表12次国难广播演说,出任支援东北抗日义勇军协会领袖、出任上海各界救国会领袖、出版了马相伯先生国难言论集;
8. 中国第一本语法书《马氏文通》的作者;在学术方面,他翻译了第一本中文的《圣经》,与弟弟一起完成了中国第一本语法书《马氏文通》,也是最早提倡激发学生原创力,注重逻辑思维的、编写中国最早的形式逻辑教科书的第一人。
其中,令我最倾佩最感动的是在马相伯老先生唯一的孙女(孙玉章,于2015年4月27日辞世,享年101岁)在《大师》栏目专访时讲述到:“冯玉祥将军抗日缺少粮食物资,爷爷就做义卖,一个“寿”字30块钱,一副对联50块钱,爷爷一个脚是坏的,站着的时候需要两个人扶着才行,一个脚站着写字,就那么30块50块..30元50元的..,你们能想出来爷爷靠写字卖了多少钱吗?10万块钱..(颤抖的声音说到)不停的写啊!劝都劝不了,写到自己实在写不动了才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再连着写(眼睛湿润的不只是叙述者,我也感动...)”,将义卖所得全部毫无保留的捐给了前线。
1939年,老先生一直以为还在国内,因为他坚决不肯离开战时艰难的祖国,在家人的隐瞒下于越南凉山过的百岁生日,他最后将收到的寿礼也全部都捐献用作救助伤员、接济难民。在临死前,他将孙女叫到身边说:“九香(马玉章小名),爷爷一分钱都没留给你,属于你的也没留给你,你恨爷爷不恨?”,孙女说“爷爷,是您一手把我抚养长大,还没来得及好好孝顺您,怎么会恨您呢...”(说到这里时,流泪的,不只是诉说者...)这里说的”属于九香的“是指在九香6个月时候爸爸去世后,马相伯的学生们凑的一万块钱用来抚养九香的费用,被马相伯捐给启明女子中学建校用了。最终,老人在听到一次打击日军的捷报后,激动不己,“消息!消息!”在兴奋中离世,至死不知身是客。
即使此刻回想起,依然还是有那种感动的心情,这是一种毫无保留的爱国情怀,用尽了一生,散尽了才华钱财,把全部都奉献给了这个国家。从年轻时候的把最宝贵的十年都献给了洋务运动,却没想到是一个注定无法逆转的失败事业,又因自己信仰天主教和西洋学问而备受清廷猜疑,后因参与《马关条约》的谈判(翻译)环节而背上“汉奸”、“卖国贼”的骂名,甚至说马氏兄弟(马相伯和弟弟马建忠)是李鸿章的私生子、或者根本就是外国人(因为他们是天主教徒,而且会说那么多外语),也表现了晚清老百姓的无知,在当时成了“千古罪人”。就在心灰意懒之时,不幸却毫无情面的向他袭来,54岁时在一场海难中失去了妻子和儿子,在56岁时母亲过世却临死不认这个叛教的儿子(因1875年中法战争期间,马相伯虽然也是虔诚的信徒,但在国家面前,他选择了国家离开了那个由法国传教徒控制的充满对中国人歧视不公的教会,从而受到了母亲的谴责),在60岁时,与他朝夕相处、同样是学贯中西、精通八国语言的同为洋务派领袖李鸿章的重要幕僚的弟弟马建忠也突然去世(据说是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时替李鸿章起草文书累死的,生前未留下任何影像除了那本与马相伯共同编写的《马氏文通》外)。


也就是在这一年他仿佛认识到了当时能医治中国的愚昧无知、落后和腐败的最好良方就是办教育培养人,然而在教育道路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历经磨难。在当时,时任南洋公学的也是后来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的求学,直接推动了马相伯教育立国立人志向的实现。蔡元培每天早上五点,会步行来到土山湾马相伯的寓所等候马相伯醒来,做完晨祷跟着老人学习拉丁文,无论寒暑,毕恭毕敬,堪称程门立雪。当时的蔡元培认为了解西方必须要从了解拉丁文这个基础做起才行,马相伯主张最好找一些年轻人来大家一起学,最初将24个学生送到马相伯门下如黄炎培, 李叔同,胡敦复,邵力子等。在如此情形的鼓励下,马相伯似乎考到了教育之路的希望,于是再次要求教会办学院-震旦学院(1903年开始了)在当年徐家汇天文台旧址上建成,马相伯也创建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完全现代意义的新型私立大学(这一年他64岁)。马相伯当时已经发现中国学生原创力不够的问题,亲自设计课程和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原创力,主张“教育要自主,学术独立,思想自由”。并且算是重建了孔子提的有教无类的传统,只要有才能愿意学的人都收到门下,如于右任作诗讽刺慈溪被通缉逃亡上海,马相伯毫不畏惧收于门下并免去其学费,对他说“不以空言抒愤,救国必先科学”,影响了他一生。

每逢星期日马相伯都会亲自主持学校演讲会训练学生的演说能力,但有一个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此学校是天主教设立,所以强制要求学生必须改信天主教及遵守教会规矩,马相伯虽然是一个很虔诚的信徒,但他认为在大学里可以自由选择信或不信,这就与当时的法国传教士产生了冲突,1905年震旦学生已经有150多人,学术气氛浓厚,但那时教会要取消马相伯主管权改组震旦,制度及课程都发生变化,让马相伯无病而入院(没病也要马相伯进医院,不让他到学校里),学生们派了代表于右任、邵力子等去找马相伯说“马院长,我们已经散学了,但是我们还要读书”,话音刚落,马相伯的眼泪掉了下来,一个一米八的老人面对着学生是老泪纵横啊!(曾经在清廷被陷害背骂名、伤痕累累的时候也未曾流过一滴泪,这个时候却哭了),一方面为震旦解散伤心,同时又为学生命运担心,学生中的很多人因为反清,离开震旦就会有生命之虞。于是,66岁的他又带着学生在吴淞找到已经废弃的提督衙门为校舍办起了“复旦公学”(寓含恢复震旦和振兴中华的两层意思),为了节省开支,年迈的他亲自教授法文班各课程,“崇尚科学,注重文艺,不谈教理”、“开宗明义,力求自主”,被复旦公学继承下来了,复旦校歌中的有两句很有名“学术独立,思想自由”与此不无关联。
但好景不长,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马老心中忧愤奔走呼号四处发表演说激励国人御侮自救,共赴国难!“我国民其猛省,我国民其亟起!”时人赞其为“呼号抗日老青年”(93岁),1937年,他已经98岁,上海沦陷也走上了流亡的路,先是流亡桂林,再流转昆明,当走到越南凉山时,他羸弱的身子再也走不动了,也是在流亡的路上,他为复旦的学生写下了“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这是他讲了三十多年的一句名言。还是在流亡的路上,马相伯度过了他百岁的生日,老师与学生祝寿,他却写了这样一封信,信中有这样的字句“国无宁土,民不聊生,老朽何为,流离异域,正愧无德无功,每嫌多寿多辱”,抗战中的中国举国为他祝寿,老人却说“寿者多辱!”(这是一种多么痛苦的心情,不以寿者多福,而是因国家沦陷而再也无能为力时的发自内心的感慨),在他生命的后四十年已身无分文,晚年大部分的时间居住在徐家汇的孤儿院内。

马相伯的一生,很长很长,非常坎坷,经受过叛徒和不孝骂名的屈辱以及来自清廷、教会的阻碍、怀疑和磨难,但依然未能阻止他前进的坚定的步伐。对推崇教育兴国、尽一己之力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兴起以及民国时期各领域科技人才的培养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国家民族的进步有着重大的影响,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彻彻底底的爱国者。

他是历史上难以磨灭的一道爱国之光,创新教育的先驱。谨以此文代表对这位爱国老人的尊敬之意,他是应该被更多爱国青年知道的人,应该在和平年代去感受的爱国情怀。
 
 
部分选文借鉴于:
《大师》-马相伯篇章;
《先生》-马相伯篇章;
复旦大学历史专家-朱维铮教授;
非常感谢!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