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海绵读物
文 | 海绵
这是海绵读物推的第 31篇文章
“只要经过训练,孩子就可以在5分钟内看完一本十万字的书并完整复述内容。”
这样的好事,真的存在吗?
还真有。
在视频里,一群蒙眼孩子人手一本书,以飞快速度哗啦啦翻书,动静不小。你以为他们在参加翻书大赛?其实他们是在参加量子波动速读大赛。
仔细一看,发现里面有的孩子翻书时,连书都拿倒了……
按照这个速度,四大名著,通读一遍顶多1个钟头;金庸全集,通读一遍不过半天;二十四史,通读一遍也就两三天。
即使读书破万卷,也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
这种读书法,源自于深奥玄妙的科学原理,那就是量子理论。
简单来说,就是书中的文字看似是静态的,实际上在以波的形式,一直在运动传播。
看看看看北京这家教育机构海报上的宣传语:
运用HSP高感知力进行量子波动速读,大脑呈现动态的影像,1~5分钟看完一本10万字左右的书籍,并且可以把内容完整复述出来,全面提升阅读兴趣和阅读数量,blabla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该培训机构称,学会“量子波动速读”后,不仅可以速读,还能闭着眼睛就和书本发生感应,即使戴上眼罩也能知道作者传达的情绪和内容。
视频在网上扩散后,引起了网友的群嘲,纷纷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
可即使如此,仍然有大量家长络绎不绝的把孩子送往培训班,心甘情愿的上当受骗。
01
培训班的走廊上,挤满了接送孩子的家长。
为了让孩子早日成才,她们连午饭都来不及吃。
如果你认为这些家长都是文化程度不高,才会受骗,那可就错了。
据知情网友表示,就她参加过的家长课程而言,其中不乏高学历,比如博士、双硕士家长。
课程的学习更是天价,人均三五万那都是小意思,还有家长带着孩子参加各地的“量子波动”速读的比赛。
微博上有网友迅速出来现身说法,说自己当年上过这种培训班,练习的就是量子波动速读术,使用的课本是学校的教材。
当他闭着眼睛讲书本内容的时候,他妈妈一个劲儿的夸奖。
当然,为了这份夸奖,他妈妈花了5万块。
据了解,这一速读方法最初由日本人飞谷由美子研发,她声称这是一种结合听觉视觉等多方面能力的一种方法。
更神奇的是,用这种方法,即便是外语书,翻书的过程也能激发大脑迅速翻译成母语。
这套说辞,熟悉吗?
这不就是翻版的“蒙眼识字?”
02
几年前,“全脑开发、蒙眼识字”大受中国家长的追捧。
机构号称可以通过音乐激活孩子们的‘松果体’,蒙着眼睛就能感知到物体、文字或者图案。
随后,被央视新闻曝光。
在节目《被蒙眼的孩子》中,做了两个实验。
第一个试验,孩子没有蒙眼,只是用纸片挡住她的双眼。孩子能说出牌上的数字与颜色。但慢镜头显示,她是在拿牌时快速移到眼睛可以看到的地方偷看。
第二次试验,在蒙眼识别卡片时,如果卡片只能从背面看,孩子就不能识别。而且孩子蒙眼识别时的嗅牌动作很大,会把牌贴着嘴唇,正好处在眼罩下方。
也就是说,所谓的“超能力”根本源自于偷看。
03
骗局总是相似的,无论过了多少年,受骗的始终是那一群人。
早在22年前,背背佳创始人杜国楹就已经用过这一招,利用的,无非是家长对孩子的焦虑。
当时的家长们正好经历过高考改革,对知识改变命运渴望大,为了孩子敢烧钱敢砸钱。
正好那时候孩子们学习刻苦导致弯腰驼背,落下了不少坏毛病。
就这样,背背佳打着孩子们的未来口号,在电视等各大媒体不断宣传产品,开始大肆宣传背背佳的好处:矫正、矫正、再矫正,让孩子们赢得未来。
这样还不够!
还请了当时特别火的明星——何洁,来代言背背佳。
经过明星广告轮番轰炸,即使在那个年代,一件几百块钱的背背佳可能要花费一对父母一个月的工资。
但是为了给孩子带来好身体,即使再高价,背背佳依旧供不应求。
可是给我们带来的效益是什么?
多名孩子们穿了背背佳以后,腰椎前凸,胸椎后凸。这就是背背佳的影响。
这还远远不够。
这名杜大师,真的很会抓住人性,套路是一样的套路,在2002年,于是他又创办了“好记星”,宣扬可以有独特的方法记单词。
这一套操作下来,家长们又被忽悠瘸了,纷纷跑去新华书店买好记星,只为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
说到此,不得不惭愧的说,我也是当年的受骗群众之一。
那个时候,虽然好记星售价高达1000多,可是班里几乎人手一个,甚至以此为炫耀的谈资。
但是随后,好记星就被曝出是虚假宣传。
真的很可悲啊,20年前受骗的孩子,如今在“量子波动速读”这样的教育骗局面前,又成为了受骗的家长。
04
各类骗局大行其道,背后当然与家长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有关。
基础教育阶段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式各样的神童让家长倍感压力。
一些恨铁不成钢的父母,对培训机构宣传的各类超能力培养非常着迷,甚至失去了基本常识与理性,在某种程度上“走火入魔”。
这种教育骗局它们普遍存在一个通用公式:
骗局成立=望子成龙的心态+科学信息差
而新时代家长的焦虑,有一个显著特征:他们绝不仅仅生活在一个维度里,他们生活在各种“群”里,因此,任何消息都会飞速地传递。
初三孩子家长的经验和教训能够迅速传递给初一孩子家长,初一孩子家长的经验也很快传递给了小学六年级孩子家长,六年级孩子家长的经验继续快速向下传递,经验传递的同时,焦虑也在聚集。
只要看到别的家长报了补习班,自己的孩子就绝不能落下。
这样,家长们的“信息流”畅通之后,焦虑也“首尾相连”地形成了闭合链条,家长们只要迈入这个闭合的链条,就很难挣脱。
更可怕的是,中国父母无形中把自己成长中的焦虑转移给了孩子。
我们小时候没考上好大学,想让孩子考上985,211;
我们小时侯成绩不如别人,想让孩子一定要争口气,超过别人家的孩子;
我们没过上安稳的生活,催促孩子一定要过上理想生活……
不是孩子输在了起跑线,而是家长输不起。
这种过度焦虑的心态,可能会废掉我们的孩子。
05
就像在这一场场的教育骗局中,家长花了钱,孩子付出了精力,最后孩子不仅知识、技能没学到,反而学会了怎么蒙骗家长,怎么随波逐流。
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建立在虚假的事情之上,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虚假人格
家长的焦虑或许在被骗中获得了满足,但这样的培训到底是为家长服务,还是为孩子服务?
当身边充斥着欺骗,真实反而成了谎言。
只要神童情结在,这种骗局,就算被揭露100次,也会在第101次换上新的名头卷土重来。
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然没错,但要三思而后行。
复旦名师、哲学博士陈果就在她的书中谈到:
生活中我们常把对子女强烈的爱说成是“恨铁不成钢”,但在真爱中,不存在“恨铁不成钢”。
如果你真的爱他,你了解到他是一块铁而不是一块钢,那么你会把他当一块铁来爱,让他自由地成为一块铁,并且因为你的爱而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美满的一块铁、最幸福的一块铁。
如果你爱的是钢,发自内心地爱钢,而你了解到他是一块铁,那么请你放过这块铁,不要用你所谓的“爱”强行把这块铁锻造成你理想中的钢。
他没有这个义务,也许也根本没有这个天性和意愿去成为你想要的钢。
为人父母的我们是时候给自己降降温了,有时候不是孩子不优秀,是我们太着急了。
不是你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工程师、医生、科学家和艺术家,但是所有人都要成为父亲和母亲、丈夫和妻子。
学校的重要教育任务是培养人,不单单是培养人才。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家长。
当所有家长都想着如何把自己的孩子首先培养为一个将来的丈夫、妻子、母亲、父亲时,也许就能放松下来吧。
作者:海绵,95年双鱼女。大学四年游遍中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还开过一家半吊子私厨店,带着一颗不着调的好奇心去感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