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浅谈历史上真实的袁绍:他真的如《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吗?

浅谈历史上真实的袁绍:他真的如《三国演义》中说的那样吗?

阅读量:3603139 2019-10-20


前言
众所周知,三国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历史。在这短短90余年的历史上,涌现出了很多英雄人物,有雄才大略的曹操,有礼贤下士的刘备,有老谋深算的孙权,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有义薄云天的关羽,等等。在这篇文章中,我要给大家介绍的人是袁绍。
注解:三国,一般是指从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一共90余年的历史。
一提到袁绍,我想很多人都会一致说他昏庸无能、胸无大志、刚愎自用。这也是《三国演义》和相关影视剧给大家极力塑造的袁绍形象。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袁绍,真的如《三国演义》中说的那么样吗?下面,我就给大家仔细分析一下袁绍。
一、袁绍及其家族介绍
袁绍,何许人也呢?
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袁绍,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人。他的祖上,一共有四个人担任过“三公”的职务。
注解:袁绍的高祖父叫袁安,汉章帝刘炟时担任司徒,叔太祖父叫袁敞,担任过司空,祖父叫袁汤,担任过司空、司徒、太尉,父亲叫袁逢,担任过司空。汉朝官制,以司空、司徒、太尉为“三公”,地位仅次于皇帝之下,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由此可见,袁绍出身是很好的,他家族的势力也是巨大的,可谓是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袁绍自身的条件也是很好的,按照陈寿的说法,是“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因此,当时有很多人追随袁绍(士多附之)。不仅如此,袁绍的为人也是很正派的,至少前期是如此。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当时董卓打算废掉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于是找到了袁绍,问他有什么建议。袁绍没有回应董卓,而是拿着一把刀,扬长而去(绍不应,横刀长揖而去)!董卓勃然大怒,说道:天下的事,都是我说了算,你是想试下我的刀吗?袁绍也不甘示弱,拔出刀,怒道:难道只有你的刀够快吗?
大家可以想下,董卓当时找袁绍商量“废帝之事”,身边肯定是很多人的,想要袁绍的命,真是易如反掌。袁绍敢董卓叫板,足见他的勇气了。
这么说,大家是不是有点佩服袁绍?
不管你们怎么想,至少我是如此。当然了,我这么说并不是为袁绍辩诬,否定前人对他的盖棺定论。
二、袁绍做了哪些愚蠢的事
1.跟何进商量,请外将来诛杀宦官
董卓之乱,就是袁绍惹出来的。
具体来说是这样的。汉灵帝刘宏驾崩后,朝廷中,以何进为首的外戚和以张让为首的宦官,产生了不可调节的矛盾,他们二人为了争权夺利,展开了激烈的厮杀。
正当双方闹得不可开交时,袁绍出来说话了。
袁绍建议何进,将宦官斩尽杀绝。这让何进显得有点为难,因为他的妹妹何太后不同意。想当年,何太后杀死了刘协的母亲王美人,差点被汉灵帝废掉,是宦官的求情才逃过一劫。
袁绍就跟何进出主意,召外面的将领前来,逼迫何太后就范,董卓就是这样入京的。
曹操听到袁绍的建议后,大笑道:要想解决宦官的问题,只需要杀掉几个为首的人就行,需要召外将吗?
显然,袁绍出了个“馊主意”,因为“请贼容易送贼难”,董卓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嗜杀成性。他来了京城,能做出什么好事吗?结果,董卓一进京,京城就成了一片火海和废墟。
2.立新皇帝
袁绍当上冀州牧后,野心逐渐大了起来,他也萌生了换掉皇帝的想法。但是方式跟董卓不同,他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
换掉皇帝,不是一件好事,说难听点,那是“大逆不道”。
那么,袁绍给出的理由是什么呢?
“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可否。”
意思很简单,就是说汉献帝被董卓胁迫,现在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袁绍接着说,刘虞是长者,应该由他当皇帝。
好在刘虞没有利令智昏,一下子就看出了袁绍的心思,当即拒绝了他的建议。
袁绍的想法,显然过于愚蠢。现在汉天子还在,天下人又饱受流离之苦,他作为汉臣,不想着匡济天下,却想着立新皇帝。有这样的臣子吗?
当时,曹操就不以为然,认为袁绍是在玩火自焚。不光是曹操,就连袁绍的弟弟袁术也不赞同,他说:有种,就自己当皇帝呀!立什么新皇帝!
3.拒绝迎奉天子
袁绍本来是有机会迎奉汉献帝的,但是他拒绝了。当时袁绍手下有个叫郭图的人,劝他迎接天子,定都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但是袁绍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后来曹操抢先一步,迎奉天子,定都许昌,关中的诸侯无不臣服。
袁绍后悔不已,还向曹操提出了将天子迁徙到鄄城(今山东省菏泽市)的建议。曹操当然不会同意,但他只是呵呵一笑。
此外,据《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注引《献帝传》,袁绍的谋臣沮授也劝过他,理由还说得很充分,沮授先是夸赞了袁绍一番,说他出身好,名望高。之后,又说如果挟持天子以号令诸侯,谁能够阻挡呢(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袁绍错过了那次机会,而这将是他终生的遗憾。
大家要知道,汉朝虽然名存实亡,但是毕竟还没有亡。也就是说,“汉朝”的号召力还是有的,天下也没有哪位军阀敢公然反抗汉朝(除了董卓)。曹操能够从一个小小的军阀,一下子就崛起了,跟他挟持了天子有很大关系。道理很简单,曹操掌握了舆论的话语权,可以用天子的命令做很多事,比如让一个诸侯攻打另一个诸侯,再比如随便削减一个诸侯的土地。
三、袁绍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
①自大狂妄,贪图虚名
袁绍这个人,是很爱慕虚荣的,他仗着自己的家族势力和出身,收买人心,用荀彧的话说,是“凭世资,从容服饰智,以收名誉”。有个例子可以说明这点。曹操迎奉(或者说挟持)天子后,被封为大将军,而袁绍则被封为太尉。太尉的官衔比大将军低一级,所以袁绍就感到羞耻,死活不接受那个封号,他还大怒道:曹阿满,是想用天子,来号令我吗?曹操听到后,主动将大将军的位置让给袁绍,袁绍这才肯罢休。
显然,曹操比袁绍要聪明,他才不在乎什么虚名。既然袁绍想当大将军,就让他当吧!反正他当了大将军,还是要听“我”的,因为天子还在“我”手上呢!
②固持己见,自行其是
袁绍手下的谋臣是很多的,如前面提到的郭图和沮授,还有著名的田丰、许攸,等等。但是袁绍往往听不进他们的劝谏,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事例一
建安四年(公元199元),袁绍率领步兵十万,骑兵一万,浩浩荡荡地向许昌进发。田丰和沮授劝谏道:这样劳师远征,是不行的,会将军队陷入绝境。不如先休养生息,然后再跟曹操决一死战。这样一来,三年之内,则霸业可成。郭图和审配却一致同意袁绍的做法。
沮授见势,只得死谏:如果我们兴的是义兵,则必定能够战胜曹操。但是现在情况不同,曹操令行禁止,兵强马壮,而我们师出无名,我为主公您感到担心!袁绍没能采纳沮授和田丰的建议。后来结果证明,沮授和田丰说得是对的。
事例二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东征刘备,田丰劝袁绍袭击许昌,袁绍却以自己的小儿子生病为由拒绝了。袁绍真是荒唐,儿子生病了,可以让医生去治疗,自己陪在他身边,只会碍事。作为三军统帅,怎么能这么意气用事呢?难怪田丰气不打一处来:
“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
事例三
袁绍进军到黎阳(今河南省浚县)时,派颜良去攻打刘延,沮授劝谏:颜良是骁勇善战,但是他性格急躁,不能任用他。袁绍不听,结果颜良被关羽所杀。这样例子,真可谓是不胜枚举、数不胜数。
③袁绍知错不改,执迷不悟
官渡之战前,田丰劝袁绍不能攻曹操过急,要缓缓进攻,打持久。袁绍不听,田丰死谏。袁绍大怒,下令将田丰给关了起来。官渡之战,袁绍败得一塌涂地。有人就对田丰说:你马上就能出来了。田丰仰天长笑:不会的,袁公要是胜利了,我才能活着出去。现在他败了,一定会杀了我。后来,果如田丰所言。
俗话说得好,“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袁绍的做法,无疑是自取灭亡。
此外,袁绍身上还有一大堆缺点,如“以宽济宽”、“多谋少决”、“不知兵要”,等等。
结语
正史上的袁绍,跟《三国演义》中说的差不多。但是前期的袁绍,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如他跟董卓那段对话。
参考文献:《三国志·袁绍传》、《三国志·郭嘉传》、裴松之的注、易中天《品三国》。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