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蓝字我们大耒阳加入耒阳老乡万人群
——编者电话:13728263781微信同号——
耒阳市导子镇横塘村一边邻亮源乡,一边邻大市镇,横塘二组,又叫丰园里,是一个自然村,并村前叫雄江村二组。丰园里十七户人家,总人口八十几个。
那天,笔者爱吃辣椒在热心网友横塘小学原校长张老师的带领下去走访丰园里,张老师文质彬彬,热情善良。
张老师告诉爱吃辣椒丰园里只有一条小山路直通横塘村部,步行需要超过半小时。车路从横塘小学到丰园里那要从大市镇石壕村绕进去,坐摩托也要超过半个小时。
丰园里有一条车路通大市镇石壕村,但是没硬化,是一条泥石路,要修成水泥路,工程量较大,大约有二三公里长。凭他们八十几个人口,十几户人家那是很难做得到的!
爱吃辣椒走了耒阳二百多个行政村,几百个自然村,个人觉得横塘村二组(丰园里)应该是最闭塞的了;因为连一条直达村部的泥巴车路都没有。而且通往石壕村的车路也很远,左拐右拐地在深山密林中穿行,高低不平的泥石路,我坐在张老师的女式摩托上,不时地叫他慢一点,小心些,因为确实有点危险。
丰园里是一个较小的自然村,全组十七户,八十几口人。从成年到50岁的男性共17个,35岁以上未婚的大龄男青年有8个,大约占到一半,在农村男青年过了35岁未婚,“打单身”的机率是很大的,丰园里人自己戏称这里是“单身村”。除了大约一半的男青年没结婚,还有结了婚的一般也不会带老婆回来安家,一般都在老婆家落户。丰园里一个大叔有二个儿子,都成了家,儿媳妇都是外地的,两个儿子一年难得回来一次,过年一般才能回家。去年一个儿子回耒阳了,事情太多,没下乡。大叔苦笑着说,丰园里交通太闭塞,一个路子竟像没路一样,笑容中的酸楚,很难形容。
丰园里基本都是瓦房,如今的状况还停留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张老师说,这里在搞集体时,是个好地方,山多土多,红薯顶吃,饿不了肚子,或许这就丰园里的祖先,选择丰园里安家落户的原因,农耕社会有田有土有山就是好地方。
丰园里的人们很勤劳,能吃苦,从小就在地里劳作,这里的孩子读书很少,绝大多数是小学文化,以前文化程度最高的是一个高中没毕业的,去年才出了第一个大学生。
偏僻的位置造成了闭塞的交通,但比交通更重要的是思想文化。丰园里那几个大龄男青年,一般都是小学文化,有的小学没毕业。由于文化程度较低,他们去外打工,很难找到好的工作,在外发展也一般不太好。在家交通闭塞,找不到女朋友,出外打工没好工作也找不到女朋友,就算在外打工找到女朋友,带到山沟里也不一定留得住,爱情虽美妙,面包更重要。一年一年错过,一个又一个35岁以上男青年未婚,屈指一算,大约占了男青年总数的一半,还有结婚的也不带老婆回来,丰园里人开始着急了,自称丰园里是“单身村”,“单身村”就这样炼成了。
其实横塘村雄江片以前最偏僻的,交通最困难的不是二组,是一组麻拐石坳上。麻拐石坳上,山更高,坳更陡,但那里通水泥路比横塘村部还早。横塘一组人重视教育,尽力让孩子读书,这里的孩子也会读书,这里几十年前就考出了大学生,前两年还出了个清华生,现大学生有十几个。有了人才办起事来容易些,这里人决心也很大,当年为了通水泥路,据说集资数额巨大,但这里的人不放弃,一样修成了水泥路,人定胜天,有时精神很重要。如今麻拐石坳上,高楼别墅不少,和丰园里区别很大。横塘一组(麻拐石坳上)变化很大,是如今的新农村;横塘二组(丰园里)还停留在上世纪(1980、90年代)。丰园里要是接通麻拐石坳上的水泥路也不是很远,主路估计在一公里以内!
丰园里的落后,他们自称的“单身村”的炼成,交通是外因,教育是内因。要改变丰园里的落后,必须双管齐下,要想富先修路,要尽早让丰园里,通上水泥路,知识改变命运,要尽量让孩子多读书。丰园里除了交通闭塞外,山冲里面凉风习习,空气质量和自然环境明显比冲外好。方园里的老祖宗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肯定有充分的理由的。
丰园里搞养殖条件不错,有一户在油茶山里养了几百头香猪,香猪长得不错,但是山里闭塞,养殖户不懂销售,卖起来费力!
丰园里人希望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关注丰园里,帮助他们赶上相邻的村组!希望丰园里也象其它村组一样早日通上水泥路!但愿丰园里的8个大龄男青年早日找到女朋友,早日结婚!
爱吃辣椒
2019.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