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息羽听雪】进行关注,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息羽听雪 | 聆听天籁的日子
这一章讲的是道体。大手印有体和用,道也有体和用。体就是道的本体,用就是妙用。这里讲的都是对道体的描述。
那么,道是什么?道是“冲”。有人认为“冲”是虚空的意思,但这种说法不够准确一一注意,据说在老子那个时代,“冲”和酒盅的“盅”是同一个字,这种说法也许是真的,但我们不是在说文解字,所以我们不去考证,只讲如何妙用—那么,如果“冲”就是虚空的意思,老子为什么不直接用“虚”,而用了“冲”呢?我觉得,它一定代表了一种妙用。因为,“道冲”代表的这个“虚”,它不仅仅是空,它是有着无穷活性的。如果是死的,就可以用“虚”或用“空”,但它既然是活的,就要再加一点东西,所以用“冲”。“冲”既是虚空,又有一种活性的内容,它代表了道的状态。
一定要注意,有时,一个词不同,代表的境界就不一样。就像佛教的空性,不能说它是虚无主义,它和虚无主义不是一个东西,道冲和道虚也不是一个概念。道的体性虽然是虚空的,但它同时俱足了无穷的活力,妙用无穷,世间万物都离不开它。
我看过一部武侠小说,里面有个道长就叫冲虚,《笑做江湖》里也有个令孤冲。为啥这么多地方都出现“冲”?因为,冲不仅仅是境界呈现,也是一种修道的方法。比如冲虚道长的“冲虚”,它本身就是一种见道的方法,也就是慢慢地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进入那境界之后,就慢慢训练,训练到一定时候,就会见道,就能感受到道体。如果没有证道,也没有机缘证道也不要紧,你可以胜解作意。胜解作意就是观想。很多人修道时,用的都是这种方法。如果你实在证不到,也可以这么修。佛教的生起次第就是这样。他本身不是佛,但他想成为佛,于是就首先观想佛,就像整天想着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师一样。这里的想,不仅仅是想念,更多的是向往,想要向他学习,想要变得像他那么伟大,这就是胜解作意。当你老是在模仿,老是在向往时,你就会慢慢地走近他,融入他的那种境界,你去体会它,慢慢地体悟。由最初的胜解作意,变成后来本来就那样,也就是先是假的,然后慢慢变成真的。修道必须让自己融入那种境界,体悟那种境界,如果体悟不到的话,你是没法修道的。
有了《道德经》之后,很多修道者就照着老子的文字,一步步去修。既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又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两者相合之后,就能在生活中修道。
当然,能做到这一点的,不仅仅是老子和道家,儒家也有很多高人能做到,比如颜回。“一笔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品尝的是什么乐?大道之乐。他的状态非常接近修道,这是儒家里比较典型的例子。除了颜回,还有孟子,孟子的“养吾浩然之气”也是修道,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在修道。以后有机缘的话,我会系统地讲一下儒家文化。
“用之或不盈”,可以用,但永远也不会穷尽,永远也用不完。它不像我们喝的酒,再多的酒,喝一段时间也就喝完了;也不像其他东西,数量再多,也有极限,过了极限就用完了。道却是永无止境的,它就像虚空。虚空无尽,道也无尽。宇宙大爆炸前有没有道?有道。即使宇宙再一次大爆炸,也仍然有道。哪怕在宇宙大爆炸的当下,道也仍然存在,甚至大爆炸也是它的妙用之一。世间万物都是由道化现的,但道本身是无始无终、无形无相的。
“渊兮,似万物之宗”,渊是深不可测的意思。道非常深奥,深不可测,就像无底深渊一样。它就像万物的祖宗,万物之母,它不仅仅是死的。修道的人修到一定时候,真正证道了,就会如丧考妣,注意,证道时就像死了父母一样。为什么?因为,他突然发现了这种悲欣交集的难言境界。吕洞宾有一首诗写的就是这种境界:“独上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这是一种贯通天地的大孤独,当然也是大自在。仅仅见道的话,你还体会不到这种境界,你必须得道了,才知道这种境界到底是怎么回事。得道之后和见道之后是不一样的。
佛家的开悟也叫见道,开悟之后进入修道,最后证道,都是道。得道高僧也是道。高僧明明是佛教的,怎么能得道呢?因为,道不是道家独有的,但老子用了这个玄妙、绝妙的字来代表它。它是万物之祖,深不可测,但又非常平常,平常到佛教也可以拿来用。“平常心是道”就是这个意思。
“挫其锐”,锐是锋芒,锋芒毕露。道是不是锋芒毕露的?肯定不是。我们平时看不见道,能看见道的人,我们称之为开悟者。这说明,道平时隐藏在万物之中,是非常内敛、不露锋芒的。所以说“整其钱”:将锐气都挫平了,一点都显不出特立独行。整,就悬磨掉。一点一点把多余的棱角磨掉,再也看不出夺目的光明,再也看不到张牙舞爪,再也看不到狰狞,再也看不到它的一切,一切都隐在一团混沌之中,恬淡虚无,又无所不包。
“解其纷”,“纷”是纷繁,排解万象的纷繁、纷扰,让万象井然有序。比如大山,无论森林、小草、小花,一切都井然有序,万物欣欣向荣,非常美丽。人一插手,大自然就没那么美丽了,反而会变得非常糟糕。樟木头这边就是这样。刚开始有一片很好的原始森林,结果人开始伐木,开始干预大自然的运作,于是很好的森林很快就被破坏了。但我们也没有办法,干预了好几次,都没见什么改善,反而又有树木被伐掉了。大自然就是这样,人不干预,让它自己发展,它就会给你贡献很美的风景;人一干预,它就变样了,美景也立刻就被破坏了。道不像人类,道是不会干预万物的,它不干预人类,它也不干预大自然,但一切都井然有序,自然就“解其纷”,毫无争斗,毫不混乱。
“和其光,同其尘”是“和光同尘”的前身。关于这个词,有两种解释:第一,遇到光明融入光明,遇到尘垢融入尘垢;第二,把光明和尘土混为一体,不加分别。得道高人就是这样,他在世间法中一点都不扎眼,没有一点锋芒毕露的东西,真正是真人不露相。
注意,这四句话是对道的本体性的典型表述。首先,将道的锋芒隐于万物之中,毫不张牙舞爪;第二,让大自然的万象井然有序、有条不紊,让它不再纷扰繁杂;第三,混迹于光明与尘土之中,毫无分别,也叫“道在屎溺”——就连大小便之中都有道,形容道的平常。
前段时间,有个科学家跟我谈到细胞,他说,每个细胞里都有很多种蛋白质,它们就像部队一样,各自承担着相应的职责,有些输送营养,有些增强免疫力等等,就像国家一样。我问他,是谁让它们这么做的?他说他们也不知道。我再问他,细胞的原动力哪里来?他也说不知道。实际上,让它们这么做的就是道,它们的原动力也是道。我曾勉强用科学语言描述过它,我说它是宇宙间的原创力,也就是宇宙间最本初的,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动力。它“湛兮,似或存”,就像深渊一样,湛然空寂,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非空非有。这种表述,跟佛教的《金刚经》非常像。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孩子,也不知道谁创造了它,好像上帝还没出现,它就已经存在了。注意,老子是怎么说出这种文字的?他是在描述证道之后,自己体会到的那种境界。这里所有的文字,都是他的境界呈现。他在极力地告诉弟子尹喜,道是什么样子?在“光明大手印”书中,我也有很多类似的表述,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包括我写的很多倡子,也都是一种境界的呈现。
雪漠寄语
“百川入大海,整合成一景”可谓雪漠心学最突出的特点,甚至可以说,雪漠心学是一门“整合心学”,有着“集大成”的学术气象。——《真心》
国学 | 人文 | 性灵 | 美学
— 热门推荐阅读 —
▼
⊕ 典藏 | 整张好佛
⊕ 影视经典:《玄奘大师》
⊕ 佛说丨前世相欠,今生相见
⊕ 《道德经》: 美,来自何处?
⊕ 性灵:唤醒内在本然的觉性
⊕ 国学:人体十四经络动态图
⊕ 性灵:生圆二次第·修行诀窍
⊕ 人文:觉悟就这样发生了
⊕ 人文:什么是易经
⊕ 2017年香巴文化研究院大事记
⊕ 性灵:如何超越灵与肉?
⊕ 息羽听雪·人文学堂 | 2018年度回顾
⊕ 息羽听雪·人文学堂 | 2017年专题讲座回顾
⊕ 2017雪漠作品简介集合
明变化 | 守真心 | 借事炼心 | 理事一味
人的一生中 | 起码要到沙漠里走一趟。
在路上 | 所有的旅途都是归途;
在路上 | 所有的终点都是故乡。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购买链接- 「 让分享成为一种问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