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印度行(3)布巴内什瓦尔——千庙之城的灵性

​印度行(3)布巴内什瓦尔——千庙之城的灵性

阅读量:3880042 2019-10-28


印度行(3)布巴内什瓦尔——千庙之城的灵性
文/图:云水音
 
布巴纳什瓦尔(Bhubaneswar)或者布巴内什瓦尔都是一个地方,只是翻译时的音译不同,是奥里萨省(也翻译成奥里萨邦)的省会。关于奥里萨有两个英文名Orissa和Odisa,我们看到对外都是用Odisa,很难听出印度人是读Orissa还是Odisa,但翻译成中文一律都是奥里萨,没有用奥迪萨。奥里萨最初还有个名字叫羯陵伽,相传公元前261年,阿育王大帝通过血战占领的就是羯陵伽,正是在羯陵伽阿育王决定信奉佛教。羯陵伽在公元前一世纪喀罗吠剌国王执政期间曾达到辉煌顶峰,被称为羯陵伽帝国。奥里萨使用的奥里雅语(Oriya)来源于梵语,是印度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是这里的官方语言,走进奥里萨就走进古印度。
布巴内什瓦尔的意思是“神的住所”或“乾坤之王”。据说公元7世纪,中国高僧玄奘访问过奥里萨,也许来的地方就是布巴内什瓦尔。一说布巴内什瓦尔曾经拥有7000座寺庙,一说是拥有2000多座寺庙,总之,这里不愧“千庙之城”。经过2000多年的历史演变现在依然有约500座。根据百度百科,在2005年布巴内什瓦尔人口为80万,假设14年后增加到90万,平均1800个人就拥有一个寺庙。难怪他有“东方大教堂”之美称,因为美国社区的标准是每1500个居民就需建一个教堂。而正是在布巴内什瓦尔,奥里萨神庙的建筑风格从其初期逐步发展成熟,达到顶峰。所以来到布巴内什瓦尔,不看它的神庙建筑就会是一种遗憾。所以我要走进布巴内什瓦尔市,看这里的寺庙,看这里的信徒,看这里的城市,感受这里的灵气。

街拍庙宇
我一早向诗友张琴和她妹妹了解她们前几天去帱里寺庙的情况,增加我独自前往的信心。张琴入籍西班牙,认识好几年了,很热情很有活力,为中国和西班牙之间的文化交流尽心尽力。比如诗人王芳闻曾经组织过一次去西班牙的文化交流活动,当时邀请我去,但我的时间排不开。那次张琴就给予出访团很大帮助,诗友们在这次诗会上还在赞美她,感谢她。
我请大堂帮忙约好了一辆车,桂林兄还很担心我独自出行的安全问题,我也稍有犹豫,这时罗鹿鸣的夫人白姐毅然决定要和我去,接着海南诗人虹羽也要去,阿B本来计划在房间处理公司的事情,也改主意要去,于是四姐妹就开始了一天的“布城之旅”。我们根据酒店提供的宣传册,请司机师傅按照最佳路线带我们去。

街拍庙宇
车子驶出酒店,沿途穿过多个镇子来到林迦拉贾神庙。林迦拉贾神庙建于11世纪,位于布巴内什瓦尔老城,是这里具有象征性的建筑。车子停在离神庙不远的地方,过来一位地导模样的人,说要带领我们参观,司机留在原地等我们。神庙的周围是地摊市场,我们穿过人群走到神庙大门口,他说我们不可以进入,只有信徒才可以。我们相信了他的话,于是只站在门口往里望,大门不高却是较为华丽,五颜六色,雕刻各种花纹、人像和动物像。院内的白塔远远高出大门,塔顶部的雕像放佛坐在莲花上。我们绕着神庙的围墙向侧面走去,街对过有较为齐整的祭祀堂,比在加尔各答看到的好很多,但仍然能看出来是居民们自己建的。路边卖各种蔬菜,我们问了一下价钱,折合成人民币基本差不多。侧面有个门,门关着,门口有两个黄色动物雕像,和我们的石狮子一个功能。附近有一眼井,这眼井一定有什么故事,当时没有在意。据说穆克泰西瓦尔神庙的西南角上有一口井,喝了井水可以解决生育问题,不知这眼井能有什么功效。爬上看台,基本可以看到整个建筑群的轮廓,但是看不全。资料显示林迦拉贾神庙的塔的高度超过180英尺,建筑雕刻描画许多宗教活动或正在演奏的人群,建筑群中有150座神龛,是人们膜拜神的地方,也是该区域内旧式建筑的最佳典范。站在看台上观察这里的建筑,大部分颜色发黑,但不是黑色,高低错落,形态迥异。最高的形如玉米棒;有的呈蘑菇型一层一层向顶部缩小;有的形如折叠的油纸伞,顶部都有一个像壶盖一样圆形覆盖,花边如莲花瓣。另外也有深红色的,也有白色的。白色的建筑更特别,更难形容,好像是石头雕刻出来的,整体形状似金字塔,但一层一层,不光滑,很厚实,每层就像我们房子的出沿,翘起部分是方形的。紧接着地导把我们直接带到不远处的另一个神庙,面积不大,正中间有一高一矮两个建筑,院落四个角各有一个柱式建筑,和林迦拉贾神庙的建制基本是一样的,这会不会是这里的典型院落呢?发黑的建筑矗立在绿色的草坪,身穿粉色衣服的我和打着粉色遮阳伞的白老师穿行在期间,的确很怡人。不知是神庙赋予了我们灵性还是我们自生了灵性,整个感觉都不一样了。
(以下是我查到的资料:“塔为蜂窝状塔(通常被人们叫做玖勒)和塔前的门廊(通常被人们叫做迦格莫罕)。塔檐层层叠叠地向上堆积成尖顶,塔檐角为莲花状。塔身的每一面在中央都有隆起的一条‘脊’,像是一条自下向上逐渐尖细的‘翼肋’汇集到塔顶。塔的门廊成矩形,上面覆盖着厚厚的石材板。光线通过天窗、门洞和镂空的窗格射入内部。尽管这是一座湿婆神庙,但也是毗湿奴和雷雨神因陀罗、太阳神苏里耶和阎魔的象征,同时还是七位母亲女神的象征。在南边的墙上,是卡尔迪克耶(湿婆诸多儿子中的一个)骑在孔雀上的一幅精美的肖像。大多数的雕刻都装饰在内部的含糊不清的马蹄形石质‘框’中。这些雕刻都和佛教早期的石头僧院有关,就像不同的神的象征一样,它们说明了印度神性的相互渗透性。”我没有来得及核实这些描述的准确性,目前先行采纳。)

林迦拉贾神庙

林迦拉贾神庙的水井

林迦拉贾神庙

不知名的神庙
返回到停车场,付了地导200卢比。又开车几分钟来到穆克泰西瓦尔(Muktesvara)神庙。小巧而雅致的穆克泰西瓦尔神庙(公元950年)被称作是“奥里萨建筑艺术的珍宝”,是最漂亮最精致的神庙之一。这座神庙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神庙建筑艺术羯陵伽学派早期和晚期之间的过渡点。在神庙的外墙上装饰有许多雕刻,表现了神的各种变化。穆克泰西瓦尔神庙的内部装饰很精美,拱形门道(韬拉纳)雕刻也极其精美,包括涡卷形雕刻、优美的女性形象、猴子和孔雀,以及装饰性细部。神庙主建筑在一个较低的院落,我们脱鞋走下去并走到建筑前的门口,门口站着一位管理者模样的男子,邀请我们进去,但我们不敢冒然行动。探头往里看,里边空间并不大,光线不是很充足,没有能看出装饰讲究,地上丢的纸币一定是有意义的。我围着建筑转了一圈离开院落,结果那位男士追出来在问姐妹们要钱,这让我很意外。除了小院的主建筑,外围的建筑都是一个形制,和我们去的第二个神庙基本一样。网上说这里有圣水池和圣井,我们并没有看到。也许是网上信息有误,也许是我们的灵气还达不到看到祂们的程度。

穆克泰西瓦尔神庙

穆克泰西瓦尔神庙
拉贾拉尼神庙需要买300卢比的门票才可以进去,它坐落在一片开阔的绿地里,显得十分典雅。拉贾拉尼神庙建于11世纪,整座神庙是用红黄色砂岩建成,这座神庙的门廊(迦格莫罕)曾经塌陷,后于1903年重建,神塔华丽,神庙的雕刻优雅可爱。这里的建筑和第二个神庙的主建筑一样,两个建筑连在一起,前面的矮后面的高,墙面上全部雕刻各种像。我逐个观察,主要雕刻有各种姿势的女性形象,有的嬉戏,有的怀抱孩子,有的在照镜子等。由于神庙由红黄色砂岩建成,具有更多喜气和活力,我们在现场看到一对新人在拍婚纱照。据资料记载“在塔的入口门道拐角处的突出部,雕刻着著名的“八方守护神”。从左手开始顺时针方向,他们依次是:因陀罗(东方,吠陀诸神之王)、阿耆尼(东南,吠陀火神)、阎魔(南方,死神)、旎隶迪(西南,苦难神)、伐楼拿(西方,吠陀海神)、伐由(西北,风神)、库柏拉(北方,财富之神,在这里是心愿树)和伊沙拿(东北方,湿婆的化身之一)”。但是在现场没有能够看到,也许在1903年重建时这些雕刻丢失了。我试图进到里面,顶部已经变成了鸟的栖居地,随时可能会落下鸟粪。我赶忙退出来,四下环视,周围面积很大,远超过前面的三个神庙,但建筑却是最少,只有这一座,除了拍婚纱照的没有别的信徒。就这样一个神庙却是唯一要门票的神庙,我看得出同行的三位姐妹和我一样也有一点费解,看不出它好在哪里,今天我想可能就是好在它的黄红颜色,好在它的细腻雕刻,好在它的空旷。

拉贾拉尼神庙

拉贾拉尼神庙
告别印度教神庙,我们按计划去了位于达亚河边的山丘顶部的帱里。据说就是在这里,阿育王完成了从征服者到佛教徒的转变,把佛教定为国教。我们现在去帱里看到的白色佛教和平塔建于70年代初期,和平塔的造型很特别,整体呈圆形,四面开脸,没侧都有一尊佛像,或坐或卧或立。每面墙体上部5支火炬一样的小柱,顶部的设计有点像中国的斗,就像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形状,斗下面有四个珠子,斗上面有5个像是落地遮阳伞一样的小品。塔的外围墙上矗立着黄色的狮子雕塑,塔身外墙上也雕刻着各种图案,包括黄色的小型佛像。但是比起前面的几个神庙的雕刻显得粗糙了许多,而且墙表面已经出现了不少裂纹,近看颜色已经不是纯白,和维多利亚纪念馆或泰姬陵完全不是一个等级。资料说:“在这座小山脚下,可以看到石刻阿育王诏书和公元前260年用一块巨大岩石雕凿出来的大象的前部。”我们向塔身后面走去,看到有另外一个呈白色的柱形建筑,周围都是礼拜的信徒,看他们的举止我很难判断他们是不是佛教徒。如果是,那就说明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的宗教礼仪已经完全不同了。但是没有看到山脚在哪里,那块刻阿育王诏书的石头在哪里。在新德里有一个阿育王柱,已经残缺,柱子上刻得敇文却是清晰可见,不知这里的石头上的文字是否也清晰可见。这里的视野非常好,满眼都是绿色。我没有查到这个山丘海拔多高,但是布巴内什瓦尔尽收眼底。

帱里

帱里的视野
朝拜了庙宇,我们计划看一下拥有如此多神庙的布巴内什瓦尔市中心是什么样的,它的政府办公楼什么样,它的公共建筑什么样,它的民居是什么样。汽车向市中心驶去,沿途看到了悠闲悠哉的牛,看到水果摊,我们停下了车子。阿B是我认识多年的好姐妹,服装设计师,穿衣打扮很有品味。她总能发现周围的特殊性作为她拍照的点,她也总能把几件似乎不搭的衣服穿得很搭很潮。停车后,她倒跑一段去拍牛,卖水果的小伙子看到我们很兴奋,只顾自拍,结果搞混了钱数,看他越算越迷糊,我们只好不和他计较了。
上车继续前行我突然看到一个博物馆的建筑,博物馆是一个城市的历史缩影,要了解一个城市的捷径就看它的博物馆。饭店就在市中心,周围的建筑和街道以至于公共设施都不是特别舒服。午饭过后,司机把我们带到市中心的博物馆,结果不开门。从栅栏门看进去几乎看不到建筑,从栅栏门外围看依然看不到我们的城市中博物馆的气势。想想上海的博物馆、福州的博物馆、厦门的博物馆、南京的博物馆等等,个顶个的有气势。离开博物馆,我请求司机带我们去省政府看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要求。到了省政府门口,不办公,两个大门紧闭,门卫荷枪看守,即使在门口向里拍个照都不允许,因为有监控。我们没有看到里边的建筑,但是如果里边的建筑很高大,不让进去也完全可以在路边看到。所以这里的人们和加尔各答的人们一样,把最好的建筑给了庙宇,把简陋留给自己,无怨无悔,他们的精神应该是富有的。

市中心民居和街道

奥里萨博物馆

奥里萨省政府
由于时间还比较富余,司机师傅就把我们带到了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肯达基里石窟。有点像延庆区的古崖居群,但规模没有延庆的大,时间比延庆的早。岩石上雕凿出许多洞穴,形成一层层古老的居室,供耆那教的苦修者居住。所有的洞窟都不大,顺着岩石的走势开凿而成。洞窟之间雕刻着动物、人和神的形象,显示出那个时期就有了这样的艺术形式和强烈活泼的民间情趣。正面残留的三根柱子看上去是这里的主建筑,正对面是一层一层的台阶,主建筑顶部依然有当年建筑的遗迹,不难想象当时这里的规模。站在顶部,视野比在帱里的视野还宽阔,一望无际。石窟不是神庙,但是攀爬在这里依然觉得这里充满灵气。特别是对面山上白色的建筑传出一声一声的诵经声,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更是不敢有半点怠慢。

肯达基里石窟

肯达基里石窟

肯达基里石窟

肯达基里石窟

四姐妹在肯达基里石窟
太阳已经落山了,我们开始返回酒店,整个布巴内什瓦尔的神庙、佛庙、石窟以及民居官建都在我的脑海翻腾,似乎要比出一个高低,谁最有灵性。这时科纳拉克太阳神庙跳了出来,我突然想起了前一天下午朝拜的太阳神庙,它位于孟加拉湾广阔的沙原上,建于13世纪,是那个时代令人叹为观止的精湛艺术品。泰戈尔说“人的语言比不过石头的语言”。印度学家和艺术史家E·B·哈维尔在提到科纳拉克太阳神庙时描述道:“即使是气势恢宏的古希腊时代的埃尔金大理石雕,在优美的动感和立体感方面也无法超越这些印度的阿基里斯;而与那些雄伟壮观的马匹所显示出的巨大力量与勃勃生机相比,韦罗基奥在威尼斯的那些名作便不值一提。” 从这些名家的嘴里就可以知道太阳神庙也是很有灵性。
太阳神庙的建造者是恒伽国王那罗僧诃。整座庙宇被设计成豪华壮观的战车形状,车身下设有24只装饰极其精美的巨轮,由7匹强健的骏马驾驭,令人联想到这座庙宇就是一辆太阳神的战车。骏马代表戒律、力量和发展。轮子代表24小时。这是建筑设计的平面意象,比如北京的恭王府的平面意象是“福”。“七”在西方文化中应用较多,比如一周七天就是西方文化,东方文化也设计“七”匹骏马,应该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太阳神庙耗费了12年的税收,动用了1,200名建筑师和能工巧匠。使用了3种石料:红土石、肯多利石和黑绿泥石。红土石用于地基,肯多利石用于庙墙和其上的雕像,而黑绿泥石用于门侧柱和太阳神像。雕像种类繁多,有行进中的军队和器乐伴奏的舞会场面,有众神、鸟兽、花卉图案等各种雕塑,还有表现性爱的雕刻。太阳神雕像位于三个侧面:狮面象身兽、大象和马匹。圣殿上有一个曲线窗花格的尖顶,现已缺损,还有一座门廊。金字塔形的顶部和引人注目的细部的是羯陵伽建筑风格。门廊前部是一座雕刻装饰的舞厅,主殿已成废墟,但舞厅和观众厅还是完整无损。
理论上的了解很重要,但实际的了解更重要。神庙院落的整个空间非常大,建筑只占空间的一半。建筑背光看呈深色带黑,侧光看呈深色带黄,正光看呈红黄色让我想起了布拉格老城广场的提恩大教堂,在斜阳下金光闪闪。主建筑左侧是一大片草坪,右侧是空旷的大平台上的两头大象,后部是独立的一处矮建筑,同样是精雕细刻。关于战车的形状我想应该是俯视才能看出来,我围着走一圈,只能看到车轮、墙壁的各种雕刻。太阳神庙的柱子都是大约两米见方的立柱,立柱上的每一毫米都不是光面,都有花纹或各种图象。这要比在木头上画彩绘或米开朗基罗在屋顶画《创世纪》不知难多少倍。看到这样的建筑不仅是赞叹,而是震撼。这里凝聚的不仅是建筑师和工匠们的汗水、智慧,而是他们的灵魂。我抚摸着一个个雕刻,在问“你是谁的孩子?”“你身上流淌着谁的血?”“谁赋予了你如此灵动的生命?”“谁让你在此等我?”集合的时间到了,我还是依依不舍,我没有看够,我没有摸够,我没有问够。可能正是因为如此,我才坚决地要在次日继续走进布巴内什瓦尔的神庙。
我很难说哪个神庙的灵性更大,只能说布巴内什瓦尔的灵性最大,奥里萨的灵性最大。

太阳神庙

太阳神庙太阳神庙

太阳神庙
以下是我有感而发的两首小诗:
布巴内什瓦尔,一座精灵城
 
一座城拥有7000座庙
神意栖居早已不是梦
2000年的风雨洗礼
淘尽千古庙宇
500座成为庙界英雄
布巴内什瓦尔人
在此都幻化为精灵
 
我放弃看海的日程
情愿与精灵同行
在黑色粗糙的湿婆庙中感受旷达
在白色纤細的佛教庙中体验清新
在林立的建筑群中抚摸岁月的苍老
在殘破的古遗居中寻找时间的节韵
 
神职人嘴唇蠕动貌似很忠心
商贩们双目痴迷好像很虔誠
政府大楼简朴无华不与神庙爭高低
民居食屋甘居低矮拜倒在高大的神庙脚下
大大小小的庙宇便是精灵们的家
 
我站在夕阳中
经文在山顶庙宇唱诵
一声接一声如浪潮波涌
无民在刻意听,却字字入心
无官在奉旨禁,任随风飘送
这里的动物植物也沐浴经文
或站,或蹲,或躺
都如一尊神安靜从容
布巴內什瓦尓城
不会放弃渡脱任何一个生命
包括远道而来的朝圣者
成为精灵
 
致科纳拉克太阳神庙
太阳神苏利耶流浪到13世纪才有了家
每晚回科纳拉克,清晨再从这里出发
他驾着一辆战车载着时光
七匹俊马,24个车轮
一天一个小轮回,七日一个大轮回
载着梵天,毗湿奴,湿婆
创造了众生再保护
毁灭了万物再创造
游戏神生
1452只大像簇拥着战车
是走了1452年才走到科纳拉克
还是经历了1452难才走到科纳拉克
科纳拉克成了集结地
印度所有的狂欢都在此堆积
印度舞的种子播于舞厅
印度性的神秘在此敞开
一切都裸露在太阳之下
太阳神庙的文化不徒虚夸
 
800年后我来朝拜
马非马,象非象,轮非轮
每年的舞蹈节跳不出那时的舞韵
每年的诗论坛论不出那时的诗风
我绕行三周献上敬意
白色的阿克花环表达了我的纯真
爱你!敬你!科纳拉克太阳神庙
爱你的苍桑,爱你的炽诚
敬你的彪悍,敬你的放情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