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建国初期,国内百废待兴,我们的重心也一直放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上,对外一直秉持和平共处的原则,然而,邻国印度却在上世纪50年代屡次在中印边境挑起事端。
比如,1951年,印方趁中国抗美援朝之际,抢占了中印边境东段“麦克马洪线”以南的9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接着又占领了边境中段部分中国领土。得知消息后,毛主席出于对中印传统友谊和根本利益的考虑,对印方的寻衅滋事一直保持着克制和忍让态度。但是,印度当局对此置若罔闻,短暂的沉寂之后,又开始了新一轮蚕食中国领土的行动。
面对印度方面的“步步紧逼”,中央经过研究讨论后,还是决定尽量避免中印边界冲突,1959年的中央会议上,有参会避免冲突的一些建议,比如如不许打第一枪,不许还击等等。
主席听完后,一脸严肃,思索了一会儿后回复:“我们有些同志打了几十年的仗,可还不懂得这样一个起码的道理,两军的边防战士一天到晚鼻子对着鼻子站在那里,手里都拿着枪,一扣扳机,子弹就会打死人,冲突怎么能避免呢?”之后,会议决定:实行隔离政策,双方各自后撤20公里,如印方不干,我单方后撤。
然而,即便是我们单方面命令军队后撤20公里后的两年内,印度军队不仅没有丝毫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向中国境内进攻。
是可忍孰不可忍!1962年10月的又一次讨论印度问题的中央会议上,参会的领导人们决定进行对印自卫反击战,会议上毛主席问到选定的负责指挥的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得赢打不赢?”张国华回答说:“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打得赢。”会议后不久,毛主席顾虑我军与印军无作战经验,又一次单独召见了张国华。
一惯喜欢碰硬的毛泽东听说尼赫鲁扬言中国不敢打他,就把张国华叫到一张巨大的军用地图前,指着地图上标出的印度据点。突然挥起手臂,高声说。“扫了它!”
总参谋长罗瑞卿问张国华:“你有没有把握打赢?”张国华回答:“有!”“根据呢?”张国华说:“我们面对的敌人,是印度的王牌军,但比不上蒋介石的主力。他们未到过高山,我们却常住高山;他们训练也赶不上我们......”
听完张国华的报告后,毛泽东和在场的邓小平、罗瑞卿等人都欣慰地笑了。正是毛主席高亢的“扫了它”三个字,表明了我们“以战止战”的决心!很快,一场以我军泰山压顶式对印自卫反击战开始了,没用多久,我军就以全胜收军,这场反击战打出来我军的气势,也为中印边境争取了数十年的和平。到此,本文结束,大家怎么看?
推荐阅读邓去江西前,提出想多带一个女人,不是卓琳,汪东兴听后两字回应
他是云南白药创始人,一生拯救无数人,最后却因不交秘方病逝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