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12月16日20时06分(民国九年),甘肃省固原县和海原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和中卫市海原县)发生里氏8.5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海原县县城以西哨马营和大沟门之间,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里,地震共造成28.82万人死亡,约30万人受伤,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地震撕裂了深厚的黄土层,如今依然可见
海原地震是20世纪发生在中国最大的地震,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当时世界上有96个地震台都记录到了这场地震,被称之为 “环球大震”余震维持三年时间。
1921年4月3日《新闻报》报道称,“县城半边坍陷,甘肃海原县旅京学生冯君翰英接到家函曰:“初七日黄昏地震,吾乡受害尤重,全城房屋俱被荡平,人民死伤十之八九,吾家花涯湾山庄,全行覆没,山崩土裂,山河更变……吾家四十余口,除父与汝祖母外,俱归浩劫。房屋倒尽,什物无存。全县死伤人民共计六万余人……”
报纸报道的速度如此之慢,是因为地震发生后,当时北京报纸,连震中地址都搞不清,另外,官方组织的求援是非常缓慢的,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文献显示,1921年1月20日,甘肃省省长张广建曾以“十万火急”致函大总统,请求支援,但致函的时间已是地震过后一月余。
地震留下了美丽的震湖
显而易见地,在当时的背景下,震区群众只有展开自救。由于在媒体工作的原因,再加上老家在甘肃靖远县,笔者对这段历史非常关注,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时,曾经采访过一位经历这此次大震的老人,她告诉我:“地震发生后,有些村子一下子就没人了,幸存下来的人们相互寻找,见面了就相互拥抱,然后大哭不止。”老人现在早已离世,但她的话我依然深深记得,她还说:“那才叫个亲呢,人啊,生命啊,到了那个时候只有那样,是没法儿控制的。”
另外,我们还采访到过这样一件事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靖远县五合乡(今五合镇)北八乡的南部山区,人们修梯田时,挖出了两具紧抱在一起的尸骨,还有一口空了的菜缸,一下子就想到了当年的那场地震——地震发生时是12月,入冬不久,而当地的人们都有腌酸或咸菜过冬的习惯,从理论上讲,那个时候的菜缸应该是基本满的,经历几十年,多少还应该有一点底儿。但是,人们发现,那口菜缸除了残留的菜渣和黄土什么也都没有了。由此,人们判定,震后,那两个人还活着,外界可能有通气的缝隙至他们被埋的窑洞空间,然而,他们已经出不去了。等他们吃光了酸菜,再没有其他吃的了,也就只能相拥而去了。
地震留下了坚强的震柳
还有,宁夏电视台曾经过一个有关那次大地震的专题片,里面有一个当事讲述的故事:大约到了第二年4月,草青的时候,人们挖开了一个被埋的地方,里面走出了两只羊,光溜溜的,身上没毛了。当事人说,那两只羊可能是被“关”在里面没吃的了,就相互吃对方身上的毛了,这样,它们才活了下来,但出来没多久,它们就死了。我曾和好友樊前锋一起分析过这事儿:我们计算,到了第二年草青的时候,到少也应该有少半年了,这么长的时间,羊靠吃羊毛是活不下来的,况且,并毛还不能消化。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羊被关的地方是羊圈,里面还有一些水源与草料,多少和外界有些通风的空隙。至于羊身上没毛,可能是因为见不到阳光的自动脱落。这么解释应该相对合理一些,而那两只羊也应该被称作当年的“羊坚强”了。
让我更为感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它在历史的长河里一直闪烁着人性的辉煌:熟悉宁夏和甘肃的人都知道,因为历史的原因,在当年震区一些村庄都有这样一个现象,即回民与汉民都是整村整村的居住,在回民的村庄里基本没有汉民,在汉民的村庄里也基本没有回民。地震发生后,据当地的一些亲历者讲,在大家的身上不约而同地失去了民族的界线,只有人和人的亲近。地震发生后,无论回民还是汉民,都会有一些失去亲人的孩子,怎么办呢?大家不分回汉,就近收养,一心都想着把孩子养活,让他们继续在这个世界上活下去。
十多年前,我在宁夏泾源县采访时,遇到过一位姓王的老人,他就是地震发生后被回民收养下来的,被收养的不至他一人,而是他们兄弟三人。老人说,那时候,他们兄弟3人,一个3岁,一个5岁,一个7岁,没爸妈了,当地一个回民人家就将他们全部收养了下来:“我妈妈(指收养他们的回民母亲)当时地震中受了伤,腿脚不行了,但她还是爬出爬进地把我们兄弟3人给拉扯大了……我们大一些的时候,每年清明,妈妈都会让我们用架子车拉上她,给我们的亲生父母和亲人去上坟,在坟前,妈妈总会告诉我们是汉人,土里埋着的就是我们亲爸妈,我们的亲人……”
说到这里,老人禁不住泪如雨下:“是我们的回民妈妈把我们养大的,她现在走了,过些年我也得走,我得去那边找她和我亲生爸妈……我们都是一家人,快快乐乐……”如今,想必这位老人已经“走”了,他和他的两个兄弟都是儿孙满堂的人。与老人情况略有不同的是,当时一些汉人的家庭,也都无条件地、非常无私地收养了一些回民的孩子,他们也都在这个世界上坚强地生存了下来。
在海原县县城西南角,有一个占地近200亩的“万人坟”,就是当时人们安葬地震遇难者留下来的。每年的十一月初七前后,都有来自陕西、甘肃、青海以及宁夏其他地方的人远道而来,这里和其他地方祭奠。其中,到“万人坟”祭奠最多时竟达千人以上。地震后,由于遇难者太多,无法一人一墓,因此有很多都是合葬墓,有的墓穴竟掩埋了7具遗体。对于这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回族人称之为“纪难日”,汉族人则叫“劫难日”。(文|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