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湖北黄石,被低估的城市?

湖北黄石,被低估的城市?

阅读量:3875530 2019-10-28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1889年12月长江上呼啸的寒风依然如往年冬天一般凛冽52岁的张之洞一路风尘仆仆马不停蹄地从广州赶往武昌彼时的中国南方还不曾修筑铁路这趟若在今日乘坐高铁只需4个多小时的路途却花了他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身处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面对一个亟待图强的国家这位刚过天命之年的朝廷重臣
临危受命赴任湖广总督
主持修建从卢沟桥通向汉口的卢汉铁路(下图为京广铁路石家庄南站编组场,当年的卢汉铁路是今天京广线中的一段,摄影师@石耀臣)

尽管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不仅造不出一钢一轨甚至没有一座用机器开采的大型矿山但张之洞的决心却十分坚定哪怕举全国之力、耗费十数年建造也要开发中国自己的铁矿建成中国自己的铁厂(引自《张文襄公公牍稿》)
▼中国铁虽不精,断无各省之铁无一处可炼之理。晋铁若万不能用,即用粤铁;粤铁如亦不精不旺,用闽铁、黔铁、楚铁、陕铁,皆通水运。岂有地球之上独中华之铁皆是弃物?
42个月后历经勘矿、选址、建厂种种波折中国近代的第一把钢铁之火终于在湖北大地上熊熊燃烧来自大冶的矿石被运至汉阳熔炼成钢一个民族的工业梦想似乎终于出现了曙光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汉阳铁厂(大冶铁矿矿山,这里曾产出上亿吨铁矿,留下的矿坑最大垂直高差达444米,注意下图左上角的建筑,图片来源@VCG)▼
然而相较作为武汉三镇之一的汉阳大冶这个名字却几乎是“名不见经传”其今天所属的湖北黄石市也不为大众所熟知(下图为黄石市位置,其中大冶是其代管的县级市,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这座城市究竟何德何能在那个救图存亡的时刻担起如此重大的责任?是巧合吗?是运气吗?
也许都不是这座城市注定的使命乃至未来的命运轨迹早在数千年前甚至上亿年前便已经悄然展开了序章
I大地的馈赠
20世纪70年代初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动工第一条地铁通车、两万吨巨轮下水中国大地上的工程建设可谓如火如荼对金属、燃料、建材等的需求更是愈发迫切但就在此时在全国六大铜矿基地之一的黄石一座大型铜矿的开采却多次戛然而止
在开采中大量古老的矿渣、铜器炼炉、竖井、巷道被考古人员发掘一座深埋地下的古铜矿遗址终于重见天日(黄石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摄影师@何戈)

虽然目前的发掘面积仅是整个遗址的冰山一角
但已发现竖井、盲井231个(古铜矿遗址的竖井复原,摄影师@陳顯耀)

平巷、斜巷共100条(古铜矿遗址的平巷复原,摄影师@陳顯耀)

矿井和巷道的四周均以木框架结构进行支护防止四周的围岩崩塌它们彼此连通、错综复杂一个古老而宏大的地下世界
就这样展现在世人眼前(铜绿山古铜矿复原图,制图@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最令人们震惊的是
遗址的年代之古老最早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而遗留下来的约40万吨炉渣中含铜量却仅有0.7%几乎堪比现代冶炼水平
这就意味着从商周、春秋、战国至西汉持续1000多年的岁月里
约10万吨高质量的粗铜源源不断地从这座矿山运往四面八方铸造出一个辉煌的青铜时代
(铜绿山附近仍在开采的铜矿,摄影师@秀晨枫)

实际上这次中国矿冶史上前所未有的发现虽是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毕竟这片土地上矿藏之丰富泥土岩石也难以掩盖其光彩这也注定着它必将吸引人类的目光(“铜绿山”一名的来历,引自清同治六年《大冶县志》)
▼每骤雨过时,有铜绿如雪花小豆点缀土石之上,故名。
随着一代代矿勘人员的努力一个矿藏王国的图景愈发清晰到了2017年
整个黄石市已发现各类矿产79种若论资源储量富铁矿全省第一铜矿全省第一金矿全省第一天青石全省第一硅灰石全省第一是名副其实的“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黄石市主要金属矿产分布,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丰富的矿产令此地3000余年来炉火不熄但这份来自大地之下的巨大宝藏
早已沉睡了更加漫长的岁月
大约2亿年前起强烈的板块运动持续塑造大地令鄂东南一带的地壳形成大量褶皱和断裂(大别山,位于鄂东南,黄石市的北面,主要部分海拔约1500米,在2亿年前的板块运动中开始抬升,图片来源@VCG)

到了距今1.46-1.26亿年前在近2000万年的时光里持续不断的地壳运动令岩浆活动尤其猛烈直至大量岩浆沿着地壳的断裂或侵入地层、或喷薄而出各类矿物元素由此不断富集最终成为形形色色的矿藏沉眠于大地之中(向左滑动查看细节,黄石矿博园中的奇石宴,全部“食材”均是各类岩石;自2017年起,黄石每年都会举办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让更多人了解“石头”背后的故事,摄影师@胡海清)


而数千年来前赴后继在此“大兴炉冶”的人们也许很难想象得到这份来自亿年前的宝藏
却在亿年后仍然影响着
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的命运
II熔铸的辉煌
①乱世崛起
时间回到1894年7月汉阳铁厂的炉火刚点燃一个月甲午中日战争的炮火便在遥远的黄海上响起这场战役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宣告失败《马关条约》中的巨额赔款让本就入不敷出的清政府愈发窘迫持续亏本经营的汉阳铁厂刹那间从民族的希望变成了沉重的负担
结果张之洞翘首以盼的卢汉铁路尚未开工铁厂却已几乎山穷水尽走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只能四处筹款、挪用、周转硬是又撑了2年但情势已然不可逆转张之洞必须交棒了(张之洞视察汉阳铁厂,图片来源@湖北省档案馆)

江苏人盛宣怀这位铁厂新任的掌舵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买办企业家他十分清楚汉阳铁厂的症结所在作为不可或缺的炼铁原料汉阳铁厂使用的焦炭超过一半均来自千里之外的唐山开平煤矿运输成本可谓极其庞大若要减少成本就必须寻找新的焦炭来源
两年后卢汉铁路终于在坎坷中开工同年开工的还有江西的萍乡煤矿待它完工后将和汉阳铁厂、大冶铁矿一起组成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以大冶之铁、萍乡之煤炼汉阳之钢(汉冶萍公司格局,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历史证明
联合企业的开办是正确的选择汉冶萍公司的形势一路向好
大量订单纷至沓来为了增加产量建设一座新铁厂迫在眉睫而这份重责大任则再次交到了大冶的肩头(汉冶萍高炉遗址,摄影师@何戈)

早在汉阳铁厂开建前盛宣怀和张之洞二人便先后勘查过大冶铁矿这里的铁矿质量之高是熔炼生铁的绝佳原料(引自张之洞1890年勘矿后的报告)
▼大冶铁矿质可得六十四分有奇,实为中西最上之矿。其铁矿露出山面者约2700万吨,在地中者尚不计。
更何况湖北省的第一条铁路铁山运道已将矿山和港口紧密相连(除铁山运道外,黄石还建有多条老铁路,有的现在仍在运行,下图便是海观山附近的一条,摄影师@何戈)

产出的生铁只需沿长江一路向西便可直通汉阳铁厂(长江黄石段,夕阳之下如同一条“黄金水道”,摄影师@汪泽栋)

然而汉冶萍公司成立后的第二年已是耄耋之年的张之洞便溘然长逝
他再也看不到继汉阳铁厂后大冶铁厂的年产铁量突飞猛进
占比高达全国30%以上于是这座城市一跃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也成为民国初期中国唯一个
同时拥有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煤炭、机械、电力的重工业基地(华新水泥厂遗址,其前身是1907年开办的湖北水泥厂,摄影师@胡海清)

他再也看不到
自己呕心沥血20年的工厂未来将为卢汉、津浦、正太陇海、沪杭甬、粤汉、株萍以及南浔、广九等多条铁路干线铸造中国自己的钢轨那个“铁道立国”的遥远梦想
如今正在实现(截至1922年底,中国大地上30%以上的钢轨都出自汉冶萍,下图为汉冶萍公司大门的复原,摄影师@何戈)▼
到了抗日战争期间从大冶厂矿、湖北水泥厂、汉阳铁厂等大型工厂中拆运的数千吨设备纷纷向西南大后方撤退工业的种子随之从这里走向全国在重庆、云南、湖南等地大量钢铁厂、铁矿、煤矿、纱厂造纸厂、水泥厂如同雨后春笋西南工业基地开始崛起
②新的使命
新中国诞生之初
中国大地上百废待兴
一首朝气蓬勃的童谣传遍大江南北
“小燕子 穿花衣 年年春天来这里”
时至今日依然代代相传
然而却极少有人知道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谣
还描述了一座城和一个时代的往事
(童谣《小燕子》的歌词起初由王路先生在黄石创作,后经作曲家王云阶修改作曲,其中第二段歌词描述了20世纪50年代轰轰烈烈的工厂建设,下为歌词全文)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燕子,告诉你,今年春天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那时黄石的钢产量已超过中南地区五省二市的总和这座仅次于武汉建市的地级市将继续承担起
一个渴望现代化的国家赋予它的使命(今天的新冶钢工厂生产线,其前身为1913年创办的大冶铁厂,后称大冶钢厂/大冶钢铁厂,图片来源@VCG)

1958年新中国成立后大冶铁矿首次投产此时距离张之洞雄心勃勃地来到湖北已经过去了近70年
历史何其相似曾经的大冶铁矿
是汉阳铁厂的粮仓如今的大冶铁矿经由同年竣工的武黄铁路再次成为武汉钢铁厂的粮仓(1953和1958年,毛主席五年内曾两次来到黄石,大冶铁矿也是其唯一视察过的铁矿山,摄影师@何戈)

但历史又何其不同在筚路蓝缕的岁月里因为技术落后、筹款困难、焦炭匮乏造出一条合格的钢轨就已然举步维艰而数十年后乱世中崛起的黄石已成为全国十大铁矿基地湖北最大的煤炭基地拥有“远东第一”的水泥工厂(请横屏观看,废弃的大冶铁矿厂房,摄影师@陳顯耀)

时至今日工业依然占据黄石GDP的半壁江山而其中83%的贡献均来自重工业堪称黄石最强大的经济引擎从风雨里一路走来的重工业巨擘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升级(黄石华能电厂,其前身是20世纪40年代建立的大冶电厂,摄影师@何戈)

这里生产的合金钢
用途极其广泛甚至神舟、天宫、嫦娥、歼十等一众大国重器中也融入了“黄石基因”(新冶钢特种钢管生产线,摄影师@邓国晖)

而随着黄石港成为长江上第9个对外开放的港口黄石的轻工业也突飞猛进大量皮革、织品、服装、酒水从这里走向世界市场而未来黄石新港的规模将更加巨大
年货物吞吐量几近武汉港的60%
(黄石新港,摄影师@何戈)

这片土地曾在数千年前以劈开的山石、燃烧的炉火烘托着华夏大地灿烂的青铜文明也曾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多事之秋开启了一个国家的钢铁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数以万计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不计其数的大国重器应运而生这是这座城市的光辉岁月而经历了这段苦难辉煌后它又将去往何方?
III山河的底色
2008、2009年
大冶市和黄石市依次被列入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和名单中的其他67个城市一样
这些曾耀眼夺目的老工业基地
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大势下逐渐离开了舞台的中心
但对黄石来说过去的光芒逐渐消散
反而成为了一种机遇
人们的目光终于不再限于工矿和厂房
而是重新投向脚下的土地
此时人们才恍然意识到
未来的答案、城市的命运
早已蕴藏在这片山河的本色中
(从黄荆山回望黄石市区,摄影师@何戈)

上亿年前的大地运动
在地表之下
孕育了广大的矿藏
而在地表之上
则创造了一片山河
(黄石地形示意,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幕阜山脉在黄石南部隆起
其数条余脉伸入黄石境内
海拔从100至800余米不等
其中
中部的大王山-龙角山余脉
平均山势最高
山间烟云朦胧
黄石第一峰南岩山也位列于此
(龙角山余脉中的群山,摄影师@何戈)

北部的白雉山-铁山余脉
森林遮天蔽日
始建于唐代的弘化禅寺
便静静隐于这里的东方山中
紧靠黄石市区的
则是黄荆山脉
其中一座“茕茕孑立”峰峦
以断崖绝壁之势
扼守在长江之畔
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人称西塞山
(西塞山,摄影师@何戈)

隆起的山脉间
则是众多地势低平的盆地
在其低洼处流水积聚
便可形成千姿百态的湖泊
其中磁湖位于黄石市区内
清晨里
青山远黛、碧波沉静
(请横屏观看,磁湖的清晨,摄影师@林刚)

夕阳下
万家灯火交相辉映
(晚霞下的磁湖,摄影师@林刚)

黄石经济开发区内
湖北省园博园坐落于大冶湖畔
1314株硅化木组成的“树化石林”
年年岁岁不改其容
(下图为黄石园博园中“树化石林”一角,两棵硅化木仿佛“执手相看”;硅化木,是地史时期的树木被快速掩埋后,因树木成分与地层中的含硅物质发生置换,但树木结构得以保留而形成的木化石,摄影师@何戈)▼
铺满100万株郁金香的花田
却岁岁年年都有不同的色彩
(黄石园博园中的郁金香田,摄影师@胡海清)▼
而在阳新县境内
富水与长江交汇处的冲湖积平原地带
网湖
成为了167种鸟类的家园或驿站
其中包括白鹳、黑鹳、小天鹅等
国家保护鸟类共30种
(以上数据来源《湖北省湖泊志(上)》,网湖是澳大利亚-中国-日本-北极鸟类迁徙路线中的重要站点,下图为网湖湿地中的群鸟,摄影师@熊勃)

它们或立于湖面、或振翅高飞
或形单影只、或成群结队
在落日余晖下
如同一幅鲜活的生命画卷
(网湖湿地,摄影师@何戈)

沿富水溯源而上
则是由人们筑坝拦水、积水成湖的
王英水库
上涨的水位漫过丘陵低山
仅剩上千个“山头”出露水面
如同湖中星罗棋布的岛屿
因而也被称为“仙岛湖”
(请横屏观看,王英水库,也称仙岛湖,共有岛屿1002个,摄影师@何戈)

水面以上数百米
人们修起巨大的凌空栈道
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仙岛湖“天空之城”玻璃观景平台,从悬崖一侧伸出49.5米,图片来源@VCG)

过去
人们总会骄傲地称黄石是
共和国的钢铁基地、工业摇篮
而如今人们却发现
这片土地上的江、山、河、湖
早已为这座城市勾勒出
一个全新的图景
(黄石市主要自然风光分布,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正所谓
人在山中、山在江中
江在城中、城在湖中
(请横屏观看,黄石城区全景,右上方的是黄石长江二桥和黄石华能电厂,它们上方的白色水域是长江,近处的蓝色湖水都是磁湖,摄影师@胡海清)▼

IV
未来的选择
然而
对于这个工业基因根深蒂固的城市
这个第二产业的产值占比
几乎从未低于50%的城市
若要寻求转变
需要的不仅是变革的勇气
还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自2009年以来
全市煤炭产量持续削减
水电站、风电场、光伏电场等
各类清洁能源开始纷纷登场
(阳新县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站,摄影师@周巍)

2013年前后
50余家重污染企业
被责令关停或搬离磁湖沿岸
100余千米污水管网完成铺设
133公顷的湖岸绿化建成
曾面临重金属污染
和水质富营养化的磁湖
终于再现了诗人笔下的场景
(宋代诗人孔武仲曾在《磁湖安流亭》中描写:“涵虚无边裹,见底皆渌净”;下图为磁湖上杭州东路和澄月路交叉口,由于分别种植了香樟和法桐,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摄影师@谷一鸣)

2015-2016年
120多家非法开设的矿山
100多家不合规范的模具钢公司
以及长江沿岸123个非法泊位码头等
全部被一一拆除
(黄石江滩公园,曾建有码头,摄影师@何戈)

与此同时
100余个硅灰石、炼焦等项目
在申报阶段便被否决
此后全市煤炭企业全部关停
原煤产量重归于0
(以上原煤产量数据源自《2018年黄石市统计年鉴》;下图为江滩上休闲的人们和对面的黄石华能电厂,目前以购进煤炭作为发电燃料,摄影师@何戈)

而超过3/4的工业投资
则纷纷进入黄石经济开发区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
三大新产业高歌猛进
和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等轻工业一起
支撑着工业产值的持续增长
(2017年,黄石劲牌公司的工业产值继大冶有色、新冶钢、华新水泥等老牌工业企业后,位居全市第四;下图为劲酒生产线,摄影师@邓国晖)

那些逐渐退出人们视野的老工厂
并没有在大拆大建中彻底走入历史
而是大多在原址上被完整地保留
黄石北部的铁山中
一个醒目的巨大“天坑”
其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
相当于1.5个故宫陷入地底
其落差之大更是高达444米
几乎可以将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
完全放入其中
(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矿坑,现已成立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摄影师@何戈)

这是大冶铁矿的东露天采场
经过数十年大规模开采
其产铁能力逐渐下滑
但它并没有被就此荒废
而是以国家矿山公园的名义
重新与世人见面
这些老矿坑、老厂房
如同一张张穿越时间的老照片
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后来的人们
那段热火朝天的岁月
(下陆钢铁厂遗址,摄影师@胡海清)

纵然机器不再轰鸣
纵然墙面锈迹斑斑
但这些沉睡在山河之间的庞然大物
早已融入了山河的底色
融入了这座城市的灵魂
(黄石市主要工业遗址分布,制图@王朝阳&陈睿婷/星球研究所)

V尾声
20世纪80年代
黄石大冶铁矿的矿山附近
一片刺槐林在初夏来临前
开出了第一树花
此后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上旬
随风摇曳的绿树白花越来越多
直至漫山遍野郁郁葱葱
这并非黄石人偏爱槐花
而是只有刺槐等少数植物
才能在此生根发芽
因为在这片土地下
是一座面积约400万平方米的废石场
相当于500多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
(黄石刺槐开花,这里也是亚洲规模第一的硬岩复垦基地,摄影师@张克俭)▼
自近代大规模开采以来
大冶铁矿共产出矿石1.4亿多吨
不仅生生将一座山头挖成“天坑”
同时排弃的废石也接近4亿吨
它们被堆积在山脚下
长年累月便形成了巨大的废石场
这些以大理岩、闪长岩为主的废石
质地坚硬、保水性差
令堆积区几乎寸草不生
人们经过近30年的复垦
才终于创造了“石山开花”的奇迹
花开花落间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
没有谁能置身事外
也没有谁能独善其身在一波浪潮来临时一个城市可以成就一个时代
待到浪潮过去
它的某些使命也终将告一段落
(时代的惊雷,总会无声地到来,下图为电光下的黄石,摄影师@何戈)

但对这座城来说
这并没有什么
过去的苦难也好、辉煌也罢
总会在奔腾的时间长河中变得云淡风轻
而在未来
如何穿越过去的苦难与辉煌
迎来下一个春天
才是一座城市真正的力量
(对于黄石来说,《小燕子》不是过往,而是生活;下图拍摄于黄石阳新县富水水库防护林,摄影师@林刚)

创作团队
编辑:李张子薇
图片:任炳旭
设计:陈睿婷
地图:王朝阳
审校:王朝阳&云舞空城
P.S. 本文的创作获得湖北东楚晚报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P.P.S. 参考文献
[1]黄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黄石市志》.中华书局.2001
[2]湖北省统计局.黄石市统计年鉴.2018
[3]刘平.张之洞传.《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
[4]盛承懋.《盛宣怀与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
[5]李先福等.《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矿地质矿产遗迹特征》.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
[6]黄石市博物馆.《铜绿山古矿冶遗址》.文物出版社.1999
[7]湖北省湖泊志编纂委员会.《湖北省湖泊志》.湖北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P.P.P.S. 星球研究所长期招聘城市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自然地理、天文生物、历史考古、建筑等各领域撰稿人,以及商务策划等,请在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  The End  ...
星球研究所
一群国家地理控,专注于探索极致世界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