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在广东,出生于哈尔滨,工作生活在长沙的老松杨,每当被人问起他是哪里人时,他都会自豪而坚定地笑道:“我是科大人!”
此话怎讲?先来一段视频,答案慢慢揭晓。
“你看,这是我出生的医院,几十年了它竟然还在!”系统工程学院院长老松杨,指着手机中一幢红色砖头砌成的房子,一脸兴奋地跟记者说起,前不久他回“哈军工”所看到的每一处与儿时记忆重叠的画面。
老松杨所说的医院,正是当年的哈军工医院,现在,它已经成为四十九所电子大厦的办公地点,而旁边紧挨着的6层黄色楼房中,曾有一间,属于他的家庭。不远处,“哈军工”老五系的几栋大楼矗立着,时隔多年,再次“相见”,他依旧如幼时嬉戏于此地一般,仰头注视着他的“宫殿”。这里,是他父亲携笔从戎的地方,也是他初心根植的地方。
老松杨工作照
生在军校,长在军校,年龄与校龄一样大的老松杨,他的“奇特”经历总是令人津津乐道:从北国冰城的“哈军工”,到湘江之畔的国防科大,从托儿所到小学、中学、大学,直至获得博士学位,他都不曾离开过这所闻名遐迩的高等军事学府,堪称“一条龙”培养。在国防科大60多年办学历程中,惟有他一人。
如今,年过半百的老松杨一手抓教学,一手搞科研,始终奋战在教学科研一线。他之所以干劲儿十足,既是工作的责任,也源于家庭的影响。
责任来自信仰,一旦内化为家族基因,必将永续传承、历久弥新。1957年,老松杨的父亲老亮,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来到了“哈军工”,开启了他40多年的执教生涯,曾获得过“全军优秀教师”称号。
老松杨的父亲老亮“父亲把教书育人当成人生最大的乐趣。他曾说,集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最最幸福的事儿!”老松杨说,父亲深受“文革”影响,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后,他便十分珍惜能够教学、科研的机会,对待学生总是高标准、高要求,让不少老航院77、78级学生记忆犹新,“好多老同志都跟我说,还算‘学霸’的他们,把人生中很多的第一次不及格都‘奉献’给了老亮教员。”
最让老松杨引以为豪的是,在学术上,老亮成功考证了我国东汉的郑玄比英国力学家胡克早1500年发明“线弹性定律”(又称“胡克定律”)。用老松杨自己的话说,老爷子是在故纸堆里发现了“金子”!
“每天除了上课、备课,父亲就是把自己埋在《资治通鉴》这些古书籍当中。”小时候,看着密密麻麻的繁体字,和父亲像“蝌蚪文”似的笔记,老松杨总是想不明白,父亲为何如此痴迷这些书籍。尽管不明所以,但父亲专注的神情、伏案的身影,却深深印在了老松杨幼小的心中,“长大后我知道了,这源于父亲对国防事业的热爱!”
老亮年轻时照片正是这份热爱,让“胡克定律”在物理界更名为“郑玄—胡克定律”,并写入我国高、中等院校的普通物理学教材中。也是这份热爱,让出生在“哈军工”,唱着军歌、听着军号长大的老松杨决定:报考国防科大。
子承父业,博士毕业后,老松杨留校任教,35岁便成了“老教授”。
2004年,刚刚晋升为教授的他,被选派到某西方国家做高级访问学者,去世界知名大学的一流实验室去交流学习。在国外,实验室教授艾伦的傲慢与偏见并没有让老松杨退缩,他不服输的气性像极了当年一股脑扎堆于古书籍中的老亮。利用国外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实验条件,凭借自身扎实的理论功底,老松杨不仅让艾伦刮目相看,其研究报告《一种基于基本语义Petri网的足球视频查询描述模型》更是被美国顶尖国际学术会议录用,并邀请他去大会作报告。但因访学期满,老松杨谢绝了这难得的机会,如期回国。
家庭是最好的课堂,长辈是最好的导师,“自来红”成为老松杨与生俱来的特质。从地方青年到合格军人,从信息系统教学到军事指挥领域的研究,一脉相承的热爱始终推动老松杨不断前行。
回国后,老松杨将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在“未来指挥所技术”,承担相关研究课题,但国外却对关键技术实行封锁。接过父亲的“钢枪”,就要续写父辈的荣光。老松杨带领团队攻关,仅用了半年时间便一举突破瓶颈技术,成功研制出“智能交互协作指控平台”,为我军作战指挥提供了新的利器。
如今,将重点转到教学工作上的老松杨,其继续教育课程,被前来学校学习的首长评价为“科大的王牌课”。从科研攻关到教学管理,无论在哪一个领域,老松杨都用心承继着军人之家的血脉荣光和老一辈“哈军工”人的优良传统,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踏踏实实为强军梦而奋斗。
作者:方娇
视频:周富敬
编辑:肖云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