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波马不是马
声明: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探讨。
出差路上,听着车厢里的乘客调侃着福州的电动车话题,顿时有一种冲动,将脑海里关于这个话题的千言万语写下来。
2015年初,泰国清迈街头骑摩托车出行的市民(Leica Minilux/ Ilford胶片拍摄)。
在福州,电动车存量巨大、不少骑车人不守规矩是不争的事实。据官方数据,福州主城区登记注册的电动车有210万辆,而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不到400万,这个比例令人咂舌。许多拥有汽车的福州市民,一样也拥有电动车。要让这么庞大数量的电动车都挤在福州那狭窄、坑坑洼洼且时不时被违停的汽车堵路的非机动车道上,还真是很让人着急和为难。
在福建省福州市,一辆汽车停在非机动车道上。
既然道路设计不太友好、路况险象环生,为啥福州市民还是那么钟爱电动车?
福州地处东南沿海,气候宜人,城区面积不大。十多年前,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和摩托车。那时候考取摩托车驾照很简单,花个200块钱和两个半天时间就能正儿八经考下摩托车驾照,通过其他渠道直接购买代办的现象也有存在。不少市民家里既有摩托车,又有自行车。近处骑自行车,远处骑摩托车,大家交通守法意识相对单薄,大抵就是目前电动车这么个状况,但还是要略好一些——尽管当时没有摄像头,但如果因为违法被警察蜀黍逮住,罚一次200,对比起那时候福州城区不到2000的房价,违法的代价还是不小的。
这是2018年初在福州市拍摄的因违法被暂扣的电动自行车(含超标车)。
再往后,福州对摩托车以“违法现象较多、对路面干扰较大、影响机动车车速和通行效率”等理由进行限制管控,直至最终市区“禁摩”。与此同时,福州的主城区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电动自行车逐渐风靡。因电动自行车属非机动车,不需要考驾照、无需年检、不用买强制保险、违法无法按机动车标准进行处罚,违法成本低,大家将其买来当自行车骑,很自然地,电动自行车很快就填补了摩托车的空白,迅速普及。
这是2018年初在福州市拍摄的因违法被暂扣的电动自行车(含超标车)。
然而,管理者也发现了,电动自行车由于标准、法规的不完善,以及作为非机动车缺乏有效制约惩戒,很难管理。改装、超速、逆行、闯红灯、违法带人等现象屡禁不止,仅靠路面执法已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投入人力物力甚多,收效不大,一放就乱,矛盾重重。
难管,自然又想到了多年前对待摩托车的老办法。只不过,电动车的数量,远远超过当年的摩托车。而且由于汽车的无限制发展,城市变得越来越拥堵,哪怕是有汽车的家庭,也会更倾向用电动车进行短距离通勤或接送子女。尽管骑行的路途多艰,但又有什么办法?摩托车不能骑,汽车堵半天(公交车也是汽车),最能控制路途时间的,也只有电动车了。
福州交警整治电动车违法行为,一线民警也很辛苦,但靠人力执法,稍放松就会反弹。
社会治理宜疏不易堵,电动自行车的畸形发展,一定程度上和早些年“禁摩”政策有关联。一种出行方式被“堵住”,注定要有另一种方式来排解出行需求。不管是摩托车还是电动车,东西本来并没有对与错。这就和不能因为菜刀能做坏事,就把菜刀禁了一个道理。没有任何数据能够支撑,造成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就是某一种交通工具。汽车司机不守规矩造成的悲剧并不在少数,但也不会有谁会想着把汽车禁了。
上图为山东济南举行的复古骑行活动。
不管承认不承认,近些年来,一些城市对早些年“一禁了之”的摩托车态度发生了微妙转变。北京、西安、太原、济南、青岛、重庆等城市,或按区域限制摩托通行、或放开市区上牌、或采取相对宽容的态度。今年以来,上海、山东济南、陕西西安、福建莆田、福建将乐等地已经分别举行了和摩托车相关的文化活动,将当地旅游资源和逐渐兴起的摩旅生活新方式结合起来,效果很好,越来越多尊规守法的骑士在不断转变管理者对摩托的认识。
上海举行的复古机车骑行。
与此同时,国内摩托车企业在不利的国内市场环境中转型升级,生产了一批符合欧美环保排放和质量标准的摩托车。很多人也许不知道,重庆的摩托车企业已经代工了宝马摩托的部分整车和发动机。昔日以代步功能为主的摩托车,逐渐向更高层次、更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再看我国台湾、他国如土耳其、越南、泰国、巴西、甚至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的大城市,摩托车成为城市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但风景线的背后,却是比汽车更严格、更具挑战的驾考机制,更严格的执法和惩罚力度,更人性化的配套设置。
上面两张图为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商场地下停车场内的摩托车停车位。国外对摩托车的管理,不仅是路面上的违法管控,还包括停车位的设置引导等(感谢在土驻外的阿绘大师供图)。
上图为台湾摩托车驾考中的直角转弯项目。“直角转弯”“二段式左转”“变换车道”等项目是最新增加的驾考项目,一出错就扣32分。台湾摩托车路考满分100分,70分及格。
并不是说,我们要倡导摩托出行,而是可否用“疏”的方式,让那些合法合规生产的交通工具,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都成为城市出行的一种选择,包括汽车、摩托、电动自行车、自行车以及公共交通。让那些不想选择汽车、或者没有能力选择汽车出行的群体,在电动自行车之外有多一种选择。这和发展公共交通、鼓励绿色出行并不矛盾。试想,如果公共交通的发展程度达到舒适性和便利性的统一,如果不是特别的情况,谁不会愿意多乘坐几次公共交通呢?自然的选择才是最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好比当下时髦的平衡车,且不论上路的合法性,但也少有人选择它成为通勤工具。
再先进的城市,也不可能一尘不染。一个城市的文明,除了体现在光鲜的外表,更体现在兼容并包的内在精神和多元化的选择。电动车的用户涵盖了各个群体,其中不可忽视的是为城市建设流血流汗的普通劳动者。他们的交通需求,并不是仅仅依靠完善公共交通就能解决的。个性化的出行方式和共性化的公共交通并存才是一种良好的城市交通状态。
今年7月,一名小男孩在福建莆田举行的千人机车骑行活动上出发(仅在封闭道路由父亲跟在一旁骑行了一小段)。
与其说是管车,不如说是管人。所有自觉和素质,都是建立在完善的、法治化的管理基础之上。大胆设想一下,在驾照考试不断严格规范的今天,依托不断发展的人脸、车牌识别技术,完善交通法规建设和强制保险机制,利用年检、征信系统等方式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有效惩戒,有条件地逐步解除对摩托车的禁令,规范地将电动车与机动车一视同仁一并纳入交通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管理,进一步完善鼓励公交出行的政策,多元化的出行选择,必将更好展现一个城市兼容并包的气度和风貌。
至于“摩托车、电动车有碍观瞻,拉低城市格调”的说法,我想可能还是源于某种不自信吧。(完)
PS:无独有偶,在即将收笔之时,查阅到广西南宁市区按区域禁摩十年以来,拥堵指数不断上升,电动车数量更是上升到300万辆。看来气候宜人的南方,人们的确钟爱两轮出行。
相关链接:
禁摩不合法的法律依据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