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传统文化:善心化人

传统文化:善心化人

阅读量:3865100 2019-10-28




传奇人物史了解传奇人物,感悟精彩人生,寻找真实自己关注
在当今的社会里,如果有人跟你说要做一个善良的人,是不是听起来感觉象是让你当傻瓜一样?所谓“人善被人欺”已经成了普遍被接受的概念了。其实这正是社会整体道德下滑,观念发生很大偏移所致。然而在一个认为“道德值多少钱”的现实社会里,你我他却时时都在其中承受着道德下滑带给我们所有人的苦痛。那么善到底有什么意义?善的力量又有多大?在今天的节目里,我们就来讲讲古人是如何与人为善的。

【善心 宽恕】
江苏嘉定人王鸣盛是乾隆甲戌年榜眼,官至内阁学士。在家闲居时,有一天,一个无赖喝醉了酒,到王鸣盛的家门口破口大骂。守门人看不下去了,费了好大劲儿才制止住他。
第二天,无赖酒醒了,他的母亲拉着他到王鸣盛家中请罪,王鸣盛根本没当回事,笑着道谢说:“昨天你是喝醉了,我不怪你,只是以后不要再喝醉酒乱骂别人,否则早晚会遇到灾祸的。”
这个人回去后,从此戒酒终身,再也没有惹出过什么麻烦。

王鸣盛
王鸣盛如果对无赖醉汉严加责罚,那样只会造成怨恨,而王鸣盛以一句真心为他好的劝慰之语,令那人从此改邪归正,这就是善心和宽恕的力量吧。善心和宽恕能真正的改变和感化人,是避免怨恨和矛盾的良方。
第二个故事。陆玉珍是钱塘人徐印香的妻子,她生性仁慈严正、有雅量。家中有两个婢女,一个叫来喜,一个叫来庆,陆玉珍对她们非常好,衣食周到,偶有疾病,总是尽量帮助医治,晚上还在灯下教她们识字读书,即使偶然有过失,陆玉珍也只是呵斥教育而已,从没有鞭挞过她们。
有一天,准备吃午饭时,婢女来喜端着汤送了进来,结果一不小心将碗摔在地上,热汤撒到了陆玉珍的手上和衣服上,来喜害怕受到责骂而哭了起来。陆玉珍平静自然的对她说:“衣服脏了不值得可惜,还可以洗干净嘛。手痛过一会儿也就好了,碗碎了更算不上什么了,况且这只是你的无心之过。”说完,仍极力的安慰来喜,一点都没有责怪的意思。
犯了过失没有遭到恼怒的责怪打骂,反而受到极力的抚慰,有几个人遇到这种事会不被感动和感恩呢?相信婢女来喜一定会自己反省和改正过失了。

【善心化人】
前面这两个故事讲的是善心和宽恕。第三个故事是这样的:清朝时,某地有个德高望重的老者,他富而好德。有一年除夕夜,他准备到正屋出席家宴,两位奴婢在前面执烛领路,走过院落中时,老者一抬头发现树上有人,于是便停住脚步,让奴婢放下蜡烛拿来点酒菜,又找了个借口将家人都打发走,然后对着树上说:“树上君子,这里已经没有外人了,赶快下来吧!”树上的人听了吓的几乎掉下来,老者说:“你不要害怕,老夫怎么忍心抓你呢?”
这人下来后,跪在地上磕头称死罪。老者一看,这人原来是邻居,于是请他过来边吃边聊,随即问他都需要些什么,邻居哭着说:“我家有老母,遇到年荒,已经过不去年了,想到老人家向来很富有,所以做了这种卑劣的事。今天老人家不追究我的罪,我哪敢有其他的奢望呢?”说着又痛哭了起来。
老者说:“我不能周济邻居,以至让你做出这种不好的事,这都是老夫的过错,现在你吃饱饭,我再给你三十两银子,过年之后,你可以做点小买卖,这样就可以度日了。不要再做这种事了,换了别人不会饶恕你的,而且这是陷你母亲于不义。一旦成为盗贼,就永远不能洗清了!”
邻居吃饱饭后,老者给了他银子,又用布包裹了些食物给他,把他送到墙下,对他说:“这些回去给你母亲吧。你仍旧从这里出去,不要让我的家人知道,我也永远不会对别人说的。”
邻居回去后改邪归正,在老母亲去世后,他出家为僧,一心苦修,成了西湖灵隐寺的方丈。老者去世后,这位邻居千里赶回来赴丧,并且自己将当年的这件事告诉了大家,将老者的善行远播。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善化人心的力量。
【善良大度 为人着想】
再讲一个善良大度,为人着想的故事。
北宋人张知常,为人善良,而且宽宏大度,凡事为人着想。
张知常在太学的时候,家里托人带给他十两金子。同宿舍的人趁张知常外出时,打开箱子,把金子拿走了。
学校的官吏召集同寝舍的人进行搜查,结果搜到了金子。张知常认为如果承认是自己的,那么此人必将受到责罚,况且其在众目睽睽之下必将深感羞耻,无地自容,于是说道:“这不是我的金子。”
同寝舍偷金子的人被张知常的善良感动了,于是趁夜晚将金子放在衣袖中还给了张知常。张知常知道他很贫困,便送了一半金子给他。
人们都说张知常送人金子,这是人们容易做到的;但找到被偷的金子却不认,这是别人所做不到的。这其实是说,张知常能够这样一心替别人着想,这是很多人所做不到的。是啊,如果没有足够大的善心,如何能完全无私的为他人着想呢?这是善的又一层境界吧。
前面的故事讲的都是与人为善,那么善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呢?其实善有善报的故事我们已经讲了太多了,今天再讲一个“一善除疾”的故事。

【一善除疾】
清朝时,无锡县东门克宝桥上住了一位老翁,因为长年患有膈症,因此邻里都称他为膈翁。
有一天,膈翁到茶馆去,偶然拾到一个包裹,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金银珠宝。膈翁心中暗想:“我都是快要死的人了,哪里用得到这些东西。”便没有拿回家,而是坐在那里守着等候失主。
过了一会儿,只见一老妇踉踉跄跄的来到这里,一边哭着一边好象在寻找什么。膈翁上前问明原因,将包裹还给了她,老妇千恩万谢的走了。
膈翁回到家中,忽然目眩恶心,随即吐出了一块硬痰,坚如牛皮。从此以后,他的膈症就痊愈了,而且后来享高寿而终,家道渐起。
膈翁因为一念之善而顽疾顿消,家道兴起,这就是人们说的“天佑善人”和“善有善报”吧!难怪中国的老人们总是训诫儿孙:“为人要多行善积德,这样才能得福报、迎吉祥。”这的确真实不虚啊!
那么要如何做善事做善良人呢?最后一个故事说的是葛繁行善积大德。
【葛繁行善积大德】
宋徽宗大观年间,有一个读书人于京城的一店铺中,看见一双靴子,好象是他父亲出殡时所穿的那双靴子。他问店主。店主说:“昨日有一做官的人经过这里,要我帮他修理靴子,稍后他会来拿。”这位读书人便站在那里等待。隔了一会儿,有位骑马的人,果然下马来拿靴,读书人一看此人正是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拿了靴子便要走,儿子在后面拼命追喊:“父亲,您怎忍心不说一句话来教我吗?”父亲回头告诉他:“你做人要像葛繁。”儿子又问:“葛繁是谁?”父亲回答:“他是镇江的太守。冥司都设了葛繁的像烧香礼拜。”说完,人便不见了。
这位读书人便前往镇江拜访葛繁,并告诉了他这件事。同时请教他平常如何修养自己?葛繁回答:“我很努力的在做善事,有时一日做四、五条,多的时候甚至一、二十条。至今做了四十年,从未间断。”
这位读书人便问他是如何行善的呢?葛繁指着坐椅中间的踏子说:“就如这踏子摆得不正,恐会妨碍别人的脚,我就把它摆正;假若别人口渴,我就顺手拿一杯水给他,这些都是利益别人的事。很小的言语及动作,都可以有利益别人的地方。从达官显贵至乞丐,都可以做善事。但是要持之以恒,才能见到好处。”
葛繁最后得以高寿坐化,子孙富贵不绝。
古语云“勿以善小而不为”,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就要常怀善心善念,才能看到可为的善行,坚持下去,你就能感受到什么是“天佑善良人”。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请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听更多精彩音频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