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传统的青街畲族婚嫁

传统的青街畲族婚嫁

阅读量:3859444 2019-10-27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平阳北港吧”,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畲族婚嫁
在漫长的岁月中,畲族的婚俗,经历了多种变迁,一直延续至今。我们就把这里昔日曾盛行的婚俗,作一些追述。

婚姻制度
畲族婚姻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在民族歧视和民族隔阂的旧社会,在受压迫受欺凌的各种现象的教训后,畲族族规不得不作出不准与汉族通婚,否则就会遭本族反对,受冷落被孤立。畲族民歌《高皇歌》唱:“女大莫去嫁下老,下老翻面便毛情”,“养女乃去嫁下老,就是除祖灭太公”。所以,畲族长期保留本民族内蓝、雷、钟、李几个姓氏互相通婚的习俗。此为约定俗成的不成文法规,载入《高皇歌》和宗谱。

“当初皇帝话当真,盘蓝雷钟好结亲”。
“你女乃大我来扌罗,我女乃大你扌罗 去”。
由于姓氏少,居住分散,又严格实行族内婚,同姓禁止结婚的规定不得不有所改变,故同姓不同房或六代以后也可以通婚。昔日,畲汉间男女青年结婚虽甚少,但还是有一些。

据2014年全乡调查,至今与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通婚的380人,解放后,随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的贯彻执行,畲汉间通婚已渐多。多是外出经商与不同民族通婚,读书后参加工作的大多与汉族结婚。民族间联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人口素质的提高,民族间融洽,大有裨益。

古代,畲族青年男女恋爱比较自由,在生产劳动和节日活动中对唱山歌,建立感情,即可成婚,不讲聘金,陪嫁中的农具、斗笠,成了勤劳创业本色的反映。“卅晚还亲”的婚俗,曾代代相传。即大年除夕晚举行婚礼,新娘新郎着盛装,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不请客受礼,邻里乡亲赶来庆贺,新郎敬烟,新娘泡茶,分赠炒豆、干薯片(新娘饼),大家欢欢喜喜,热闹一番,既隆重又节约。

随后,封建包办买卖的婚姻现象逐渐滋生,重彩礼,多嫁妆,摆阔气,讲排场。贫苦畲民往往因出不起聘金而终身不能成婚。解放后,人民政府提倡婚事新办,社会主义新风尚日益增多。
畲族婚嫁方式有女嫁男方、男嫁女方、做两头家、童养媳、姑换嫂、姑舅表婚等。一般需经相亲、订亲、娶亲几个程序,媒人从中撮合,畲族媒人以男性居多。今天我们来简单的讲讲“女嫁男方”的婚嫁流程吧!

相亲男方先由媒人往女方求婚说合,征得女方与其父母同意,便商定日期,由媒人、父母带领女儿一同去男方“看人家”,了解家庭、人口情况。男方备酒、宰鸡、捣馍糍,热情款待。女方返家时,男的送女方一份礼物(如手帕、手表)为守信,若女的收下则表示同意成婚。
订亲订亲的吉日要挑选在农历初二、十二、二十二、初六、十六、二十六等日。逢单日不娶;逢四、八、十不定亲,因“四”同“死”谐音,小定较简单,男方只备少量礼物由媒人送往女方,不举行酒宴,以后再择日进行大定,叫“双定”。现在,一般无“双定”,往往采用直接进行“定亲”。双方同意后,男方择定订亲的良辰吉日,通知女方。男方备办鱼、猪肉、红蛋、素面、衣料、手镯、戒指等,由族人挑去。女方请来舅父、姑父等嫡亲,来“吃定酒”,商财礼,写“羹帖”。羹帖格式讲究,财礼数和文字都得凑双。
结婚前女方要做一套嫁妆,有衣柜、八仙桌、茶盆、织带机等。出嫁时,衣柜箱内要放上几颗瓜果、豆类的种子,一进夫家永远落脚生根,开花结果。
娶亲各地的娶亲方式,亦各异。解放前,有步行的,也有坐轿的;现在畲族地方修通了公路、机耕路,乘车的渐多。新郎有在家门口迎接新娘,也有亲自到女方家去接新娘。
畲族人民至今还保留着古朴而丰富有情趣的婚俗,婚俗简朴。畲族是一个善于唱山歌的民族,它不仅以歌传情,以歌为媒,而且还贯穿到整个婚礼的全过程,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一种习俗。


畲族结婚时间为两天,咱们今天主要讲讲第二天迎娶之日。  
当天凌晨新娘起床,脱下女儿装,穿上新娘服,梳头、包罗帕、插银花、戴凤冠,新娘做什么,歌手配合唱什么,以山歌来戏弄新娘。梳妆后,步入中堂,向父母行跪拜礼,父母唱《请女歌》、《嫁女歌》。新娘在离开娘家前,还要在厅堂前“溜筷子”、“吃千斤饭”。新娘向长辈、嫡亲告别,向前来欢送的姐妹们分“姐妹包”。上路(或上轿)时间,视两地相隔远近而定,但须在天亮到达夫家,以免在路上碰到孕妇、送葬等意外事。上轿时,由姑嫂扶新娘上轿。轿抬起时,轿夫要三进三退,叫“退轿神”。姐妹们要一拉一送三次,新娘才能动身,叫“留风水”。新娘唱“别亲歌”。一路上,新娘不许回头看。前面两人高擎一对红灯,两人执大锣,称“打对锣”,在前面鸣锣开道;花轿前弹唱班的哨呐、琴、钵不断拌凑,三眼锍声声响,迎亲队伍热闹非常。新娘随身带着桂圆,万一遇上不测(如孕妇),则送两颗桂圆,以示吉利。

而新郎则一大早就请来理发师整容,叫“剃新郎头”。新郎穿上长袍,披上红绸布,戴上礼帽,迎接新娘到来。
送亲队伍到了男家,鸣铳放鞭炮迎接。轿停正门外,媒人取出“五谷豆”,向花轿顶上抛撒,叫“撒轿米”。撒毕,新娘赏给轿夫红包,由两名“接姑”牵扶新娘出轿,从铺好的五只红布袋上走过,走过的红布袋又依次铺上,一直走到中堂,叫“传宗接代”。进中堂后,先朝天三跪拜,然后向祖宗香案、公婆三跪拜,再踏上红布袋走进洞房。一路上撒生花生,意为“早生贵子”、“子孙满堂”。

新娘进洞房时,要递给两位传红布袋的老妇各一个红包。有的地方,先进洞房,再至中堂拜天地、祖宗,新娘有跪拜的,也有不跪拜只鞠躬作揖,只有新郎要跪拜。礼毕,兄嫂带新娘到灶前向每个灶门添火,再回到洞房。进洞房休息片刻,端上“蛋茶”,每碗两只,吃时,新娘头裹红帕,低头饮茶,不能吃蛋,饮毕,拿出“蛋茶包”放在茶盘上,表示谢意,其他陪人吃一个蛋留一个。

中午婚宴,叫娶亲酒,又称“正酒”。新娘、接姑宴席摆洞房,新娘坐大位;舅父、小舅父、外祖父、媒人宴席摆厅堂,舅父坐大位。酒至半筵,新娘、新郎由接姑陪同向众亲各席依次敬酒。
散筵后,备起福礼:落刀净肉、五德龙鸡、馍糍、斋果,请道士念咒,禀报祖先:今娶来某地某氏之女,纳入本郡某裔孙为妻,仗神祗祖公保佑,夫妻恩爱,藕入莲池,子衍昌盛。
入洞房前,请两位父母双全的宾相,各扶新娘、新郎向父母和嫡亲上辈叩拜。拜毕,宾相点燃洞房烛,引新人进房,以男左女右上床,将其双方解开衣领纽扣一对,放下布帐出房。洞烛沏夜长明,夫妻齐眉皆老。

几十年过去,越来越多的畲族人民与汉族人民喜结连理,许多习俗早已不分你我,文化的交融让两族人民更加和谐。


你53个北港(水头.腾蛟.南雁.麻步.山门.凤卧.怀溪.顺溪.闹村.青街等)朋友已经关注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平阳北港吧
新闻爆料 | 广告投放
合作微信:fuyiqianan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