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孟良崮战役前,华野送给敌一个“大捷”,才换得全歼74师的胜利!

孟良崮战役前,华野送给敌一个“大捷”,才换得全歼74师的胜利!

阅读量:3859299 2019-10-27


1947年4月下旬,华东野战军为了大量歼敌,竭尽全力分散敌人的兵力,却难见效果。即使西线的两个纵队在泰安歼灭敌整72师,再出击兖州、宁阳等地,还是未能分散敌兵力,不能造成大量歼敌的良好战机。华野参谋长陈士榘回忆:“我们的思想情绪有些急躁,急于寻找机会歼灭敌人。”
为此,5月初,陈毅、粟裕商定:在西线派两个纵队,继续南进,攻占费县等地,从西面威胁敌翼侧和后方;在东线派七纵出击苏北,从东面威胁敌翼侧和后方,以求“调动”敌人回援。
他们确定这个方案后,正准备下达各部队执行。不料,5月4日,中央军委来电,指示说:
“只要有耐心,总有歼敌机会。你们的后方移至胶东、渤海、胶济线以南广大地区均可诱敌深入,让敌人占领莱芜、沂水、莒县,陷入极端困境,然后歼击,并不为迟。唯(一)要有极大的耐心,(二)要掌握最大兵力,(三)不要过早惊动敌人后方。因此,一、六两纵队是否暂缓南下为宜,因过早南下,敌可能惊退,尔后难以歼灭。但一切由你们决定。”
陈毅等人原想向东、西、南三个方向调动敌人,中央指示是放敌人北进,以调动敌人。陈毅、粟裕等人研究后,认为中央指示的北进敌人是愿意的。因为敌人认为北进就是“胜利”。于是决定把这个表面“胜利”送给敌人,以此换取一个歼敌的机会。
5月6日,中央军委再次来电:“目前形势,敌方要急,我方并不急。”并强调:“第一不要性急,第二不要分兵,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
陈士榘后来说:“电报指出了我们当时急于求成的急躁情绪,缺少耐心的缺点。”
随后,陈毅、粟裕、谭震林和陈士榘研究决定了以下措施及部署:
一、第一步先放敌人进入蒙阴、新泰、莱芜一线,寻机歼敌;如再无歼敌机会,第二步再把敌人放到淄博一线。
二、二、七两个纵队,暂不南下。
三、已插入费县敌后方的六纵,暂不撤回,依据战场形势的变化,或北上歼敌,或保障主力一起转入敌后。要求他们不暴露目标,不发起积极进攻,不要引起敌人注意。
四、到5月12日,几个主力纵队再后退—步,配置在莒县、沂水、黄山铺等地。
陈毅、粟裕等认为,华野九个纵队后撤一步,配置在这些地区,如有歼灭敌人战机,则适时集中;如无歼敌机会,则继续后撤;如需转入敌后,六纵则为主力行动创造条件。这个部署,能够应付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上报之后,中央军委十分满意。
于是,华野各部队后撤一步,放弃了一些地方,让国民党军占领。谁知蒋介石立即在南京叫嚣“空前大捷”、“战果辉煌”。
蒋介石大吹“大捷”,可急坏了一个人。
他就是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
汤恩伯认为华野主力后撤,是无力作战,求胜心切,于5月11日一反常态,改变原来稳扎稳打的部署,不等其他兵团进入预定位置,下令其下属的第74师、第25师从垛庄、桃墟地区向坦埠前进,并限令74师于12日攻占坦埠,令83师向马牧池方向进攻,掩护第74师的右翼,65师担任蒙阴防守。
这样,汤恩伯第一兵团几个一线部队,全面向北推进,位置突出,与华野主力形成单独作战的姿态。
张灵甫率领的74师,在内战爆发后一直是打头阵,本来就对顾祝同稳扎稳打、齐头并进的战法不以为然,这次为了抢得头功,行动最积极,率部跑到汤恩伯兵团的最前头,处于突出地位,且与其友邻部队之间出现较大的间隙。而沂蒙山区的地形,又有利于华野对其分割包围。于是,华野九个纵队突然一起围过来,以一部切断它的后路,然后,打援的打援,围歼的围歼,区区三天时间,就把张灵甫3万多人歼灭得一干二净,取得了著名的孟良崮大捷。
蒋介石闻讯张灵甫全师被歼灭,气得半夜都睡不着。而对华野部队来说,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第一王牌军,上下一派兴高采烈!陈毅高兴地赋诗《孟良崮战役》,云: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
信号点点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
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我军个个是英豪,反动王牌那得逃。
暴戾蒋朝嗟命蹇,凄凉美帝愿心劳。
华东战场看神变,陕北军机运妙韬。
更喜雨来催麦熟,成功之日乐陶陶。”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