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喜欢童话的里芬施塔尔,青年时期以《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叱咤风云:
“纳粹余孽”的战后岁月无比艰难,然而,幸福的童年和对艺术与美的追求一直温暖、激励着她,在非洲、在水下,百岁高龄依然继续感受、捕捉力量和美。
里芬施塔尔回顾自己的传奇人生:
我总是在生活中寻求那些独特、与众不同而又不可思议和神幻莫测的东西。
1931年6月,里芬施塔尔变卖首饰、抵押房产,节衣缩食拍摄《蓝光》,没想到在意大利边境遇到了麻烦,按照海关规定,剧组要为摄影器材和胶片交纳关税和押金,但里芬施塔尔根本就没有这笔钱。自编自导自演的梦想眼看就要实现,却不得不放弃!
里芬施塔尔万分沮丧,她实在不甘心,抱着死马当做活马医的心态给墨索里尼发了一封求助的电报,居然很快就收到了放行的回复,连意大利海关官员都觉得不可思议,眼睁睁地看着剧组过了边境。
1932年3月24日,《蓝光》在柏林乌发电影院首映,轰动影坛,“让很久以来没有生气的影院又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场面”:
影片获得梦幻般的成功,里芬施塔尔收到很多影迷的来信,甚至卓别林等美国电影精英也发来贺电。
画家出身的希特勒有一定的艺术功底,《蓝光》的构图和对人物的描画,引发他的强烈共鸣:
希特勒非常喜欢《蓝光》“海边之舞”的片段,或许是巧合,他与里芬施塔尔的第一次会面也是在海边,俩人自此成为密友,但他们不是情人。
希特勒希望里芬施塔尔能为纳粹拍片,里芬施塔尔表示对政治丝毫不感兴趣,她也不会加入纳粹组织:“如果我是犹太人,您就不会同我见面。我怎么能为一个有种族偏见的人工作?”
她对《我的奋斗》的恶评,以及不愿加入纳粹的表态,后来被希特勒当众讲述,里芬施塔尔吓得够呛,听众认为元首是在表达他和德国、乃至世界最优秀的女导演的特殊的友谊,纷纷上前与她拥抱。
1934年希特勒向里芬施塔尔献花:
1935年,里芬施塔尔拍摄了《意志的胜利》,气吞万里如虎:
小时候央视播放“火炬游行”的片段,看得我目瞪口呆:
里芬施塔尔将暴力美学推向高峰,一部电影居然能够如此反动和伟大:我们反对纳粹,但照样陷入影片摄人心魄的强大气流。
名导卡普拉认为:
《意志的胜利》不费一枪一弹,但作为摧毁抵抗意志的心理学武器而言,它是致命的。
《意志的胜利》大获成功,但在体育经典《奥林匹亚》(1938)之后,很多人感到奇怪:如日中天的里芬施塔尔为何突然停止拍片?
波兰噩梦
1939年9月1日,纳粹入侵波兰。
里芬施塔尔本来想做战地护士,同事建议她组建一个电影小组拍摄战争纪录片。当红大导演主动请缨,德军高层自然乐见其成。
里芬施塔尔回忆,她和同事来到前线,几个波兰平民正在挖坑,准备埋葬被波兰人打死的5名德军,在场的士兵群情激愤,一名军官下令释放挖坑的波兰平民。
军官走后,士兵开始疯狂践踏试图爬出坑外的波兰人。
全副武装的德军暴打手无寸铁的平民,与《意识的力量》渲染的力量和美反差强烈——
里芬施塔尔怒吼:“难道你们没听到军官刚才说的话吗?你们还配做德国军人吗?!”
士兵破口大骂:
给她一个嘴巴子,让他妈的滚蛋!
杀了这个婊子!
枪口迅速对准了里芬施塔尔,把她吓坏了,有人拍下了当时的场面:
同事赶紧将里芬施塔尔拉到一边,枪声响了,德军在混乱中射杀了30多个波兰平民。
里芬施塔尔跑到赖歇瑙上将那里告状,请求停止拍摄工作。
回到柏林后,她向希特勒汇报了屠杀平民的事件,希特勒的反应和赖歇瑙一样,认为这是德军的耻辱,承诺惩办罪犯,但没有下文。
《意志的胜利》之雄奇壮丽,战争之肮脏、卑劣、残酷,里芬施塔尔开始怀疑铁血之美,她再未去过前线,也拒绝拍摄任何关于纳粹或战争的影片。《低地》(1954)的拍摄很不顺利,战后过了十年才最终完成。
从柏林出发的钢铁遭到了百倍的回敬,几乎被炸成一片废墟,里芬施塔尔的住所附近发现上百枚燃烧弹……
作为电影届百年难遇的才女,里芬施塔尔的人生和艺术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