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于佰春
70多年前,东北抗日联军在苏联远东密林中进行整训并配合苏联红军解放东北,为我国抗日战争胜利作出卓越贡献。当年的抗联营地经过岁月的风雨侵蚀,营房已经塌陷,青草长满营地。但是,周保中等抗联将领坚持中国共产党党性原则,牢牢掌握部队政治方向,爱国抗日,矢志不渝所突显的崇高气节,永远铭记在青山绿水之间。
周保中
生死攸关面临抉择
九一八事变的炮声震撼了中华大地,蕴藏在广大民众心底的国恨家仇,如火山一般喷涌而出。东三省各地的军人、商贾、学生和市民等各界人士自发组成了旗号各异、人数不等的抗日武装组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他们联合起来,组成了东北抗日联军。
日军为扑灭遍地燃烧的抗日烈火,切断人民群众与东北抗联的血肉联系,疯狂并屯、封山,实行保甲连坐法。日军封山大搜捕1300余次,并屯1600多处。仅在牡丹江一地,被日寇以“通匪”罪名残杀的中国平民达1600余人。
1938年以来,日寇发动疯狂“讨伐”,东北的抗日斗争进入了最艰苦时期。这年秋天更为惨烈的是以五军一师妇女团指导员冷云为首的八名女战士在日军围追堵截下,为掩护大部队转移,在牡丹江畔演绎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八女投江”的悲壮一幕。
东北抗日联军由早期的10余万人锐减到2000余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到了生死存亡关键时刻。
就在日寇张开魔爪意欲置东北抗联于死地的时候,关乎抗联命运的重要会议在牡丹江虹云商行秘密召开了。1939年10月26日下午,东北抗联总指挥周保中首先赶到虹云商行。
周保中,白族,1902年2月生于云南大理湾桥村。曾参加北伐,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被派往苏联学习军事。九一八事变时被派往东北参加并领导抗日斗争。后被推任东北抗日联军总指挥。
到会的有抗联总政治部主任李兆麟、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兼第六军政治部主任冯仲云等核心成员,将代表硕果仅存的2000多位抗联壮士,就当前的形势和今后的方向进行紧急磋商。
会上,周保中剖析了抗联面临的严酷形势,认为应当把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做为抗联的行动准则,提出了“越界过江,到苏联远东地区野营整训”的重要意见。
几乎没有展开争论,与会同志便统一了思想:到苏联去,赢得抗联部队恢复战斗力、凝聚力的时机,将来打回东北,消灭日寇,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由于关山重重,战乱阻塞,抗联党组织和党中央失掉联系。但是,不管形势如何险恶,抗联从未放弃过寻找党中央的种种努力。周保中曾多次过江赴苏,寻找中共驻共产国际远东联络站,未果。为尽快与延安取得联系,周保中又给苏联远东军代表写信说:“我们要派代表到内地中共中央所在地去解决东北问题。或者在你的帮助下,能从伯力接到我们中共中央的直接指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寻找党中央的愿望未能实现。
高层会议已过子夜,周保中语重心长地说:“尽管暂时还不能与党中央取得联系,但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信念和奋斗目标,将会牢固主宰着东北抗联的灵魂。”
后来的战争实践表明:这次会议上,选择“越界过江、野营整训”的决策是正确的。在部队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周保中等坚强的共产党人,如同中流砥柱,挽狂澜于即倒,使抗日联军得以保存、发展并为解放东北建立卓越功勋。
伯力会晤战略转移
1940年3月的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白雪皑皑。这是在中国三江口(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合处江对面的一座苏联城市。3月19日这天上午,远东边防军司令部迎来了4位表情严峻,步履匆匆的中国客人。他们是东北抗日联军将领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和抗联十一军军长祁致中。他们将与远东会谈,议题是讨论与苏联远东军建立联系及落实野营整训问题。
淡绿色的白桦别墅被茂密的白桦林簇拥着,显得十分肃穆、圣洁。周保中以沉稳的语调向远东边区区委书记兼军区政委伊万诺夫通报了抗联面临的困难。要求苏方从马列主义和国际主义原则立场上考虑东北抗联转移到中苏边境苏联一侧建立营地,进行军事训练和阶段性休整的要求。
政治经验丰富而老练的伊万诺夫静静地倾听周保中的述说。他明白这个问题的份量,在自己内心斟酌起来......
自1936年秋季起侵华日军不断向苏联挑衅,并连续举行对苏军事演习。苏方几年来急切地想了解日军在东北的战略设施和军事情报。这项重大任务,仅靠派遣苏联谍报人员远远不够。由于相貌、语言与亚洲人迥然不同,这更妨碍苏方独立开展情报工作。为掌握日军动向,只有借助东北抗联。在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双方有着共同利益。想到这儿,伊万诺夫嘴角漾出一丝浅笑。
接下来的会议非常顺利。伊万诺夫同意东北抗联转移到苏联一侧进行休整。双方还就抗联各部队在战斗失利时或因其他原因需要临时过境时,苏方应予以接纳并提供便利事宜达成协议。周保中重申为了配合苏军对日的军事斗争,可以把所获得的日军在东北活动情报通知远东红军。
会上,伊万诺夫特意把远东军内务部部长瓦西里介绍给周保中并指定他做为苏方代表同东北抗联进行工作联系。伯力会议随即划上句号。
3月27日,夜幕深沉,周保中率随行人员回国。拂晓时分,周保中返回虎林。黎明的曙光一丝丝地显露在天边,无言地向抗联将士们传递着春的讯息,东北抗联打开了战略转移通道,迈出通向胜利的第一步。
至1940年12月,东北抗联各部队冲破日军包围圈,分批分期跨越冰封雪覆的黑龙江,进入苏联边境。
安营扎寨雅斯克区
距哈巴罗夫市75公里的雅斯克林区,依山环水,森林茂密,有天然的滑雪场和游泳区,是军事和体育训练的最佳场所。因位于黑龙江边,能与国内联系,又非常隐蔽,根据东北抗联和苏联远东边区军政领导人伯力会晤的精神,决定在此建立抗联营地。
营地没有营房。抗联战士自己动手搭建临时帐篷,解决了营房不足的问题。为了取暖,还在帐篷里安装了用汽油桶制作的大火炉子。
野营部队的后勤供应由苏军负责。在后勤供应方面,军装多用苏军替换下来的棉衣、军大衣、少量的皮大衣和毡靴、棉皮鞋等旧衣物做为补充。每个战士每天800克面包,还有少量的菜、食用油和肉类。按说,这些食品对一个成年人来讲应该是够吃的,但是,对于肚子里一点油水都没有的抗联战士,这些食品仍显不足。苏军司务长了解到中国战士以前常年啃树皮、吃草根,很少吃到粮食,从来没有吃过饱饭的情况后,深感震撼。
部队进入野营营地后,马上就投入了军训。抗联部队党委决定委托苏军军官主持部队的军事训练,冬季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户外训练中,抗联战士没有叫苦怕冷的,没有缺勤、掉队的。苏军军官见此情景,不由得翘起大拇指,连声称道:“玛拉介茨!”(俄语:好样的)钦佩抗日联军名不虚传,确实是一支勇敢坚强的抗日部队。
随着训练的深入,苏军挑选了30名年纪稍轻并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战士,重点学习无线电收发报技术,以适应必须开展的敌情侦察工作。
战士所学的军事科目都是苏军军官亲自授教的,所以,对于训练效果如何,每经过一个阶段就有远东红军司令部的军训检查团,到抗联野营驻地进行考核。抗联指战员的考核成绩全部合格,其中成绩优秀的占到四分之一。抗联军事素质通过有效的整训,有了长足的提高。
心系延安坚持自主
抗联部队由战争状态转入军训休整,在全新的环境下,什么是最重要的核心任务?周保中等领导同志对此有清醒的思想认识。党委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一项至关重要的原则,即健全部队党的核心领导组织,在苏联整训期间,东北抗联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组织路线上的独立自主和核心领导。这一点,在后来的斗争实践中受到了挑战和考验,
周保中通过各种关系,辗转弄到两本毛主席《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的油印小册子。他如获至宝,派人把书本上的毛泽东像临摹放大,印成大幅画像,发到营区的每个连队。把《新民主主义论》和《论持久战》列为野营部队政治学习的必修教材。这样,尽管还未能和延安的党中央接上组织关系,但是抗联官兵的心却和党中央息息相通。
野营部队边学习、边军训。周保中根据东北抗日前线形势,与李兆麟等同志遵照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军事战略思想,把野营部队编成若干作战小分队或侦察小组,由部队领导干部带队,定向、轮流、分批派遣回国。
随着抗联小分队的频繁回国作战,苏军情报部门的军官也经常从野营驻地个别领走抗联战士,把他们单线派回东北,独立执行侦察任务。有时,苏联军官是在半夜时分到营房直接将战士领走,而且从不事先与连长指导员通气打招呼。抗联党委发现这一问题后,周保中、李兆麟立即和苏方交涉,郑重申明:苏军需要抗联人员协助开展情报工作问题,应当事先通知野营党委,由野营党委正式通知被抽调人员的连队领导。不履行这个手续,苏军不能擅自到野营领人。这种交涉,是从平等、互助的国际主义原则立场和维护抗联部队军事管理秩序角度出发的,苏方同意了抗联党委的这一正当要求。中国东北抗联也由此体现出自己的独特属性。
编为苏军本色不变
为了进一步适应抗日斗争的形势需要,抗联党委打算组建一支从指挥体系到兵员配置更加合理的军事力量。但是,这还涉及到装备、后勤保障、隶属关系甚至涉及外交事项等诸多重大问题。所以,周保中与远东边区党委做了沟通。伊万诺夫听了中国同志想法后,认为“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会马上将抗联党委的意见,汇报最高统帅部。”伊万诺夫没有食言。高层很快就给了回复。
1942年5月,伊万诺夫作为苏方全权代表,约见抗联党委全体领导同志。伊万诺夫说:为了加强中苏两国反法西斯斗争的力量,苏联赞同中国同志关于抗联部队整编的意见。我们的建议是:在野营整训期间把抗联部队列入苏军序列,这样就有了合理、可靠的后勤供应渠道;不公开使用东北抗联的名称,而授予苏军番号,做为苏军在雅斯克的驻军,这就有了合法依据,日本政府抓不到“苏联利用中国军队从事战争活动”的口实;增派苏联军官到抗联部队中担任各级副职,他们仅负责军事训练、作战参谋、翻译联络和后勤供应等事务,部队领导权由抗联党委独立行使。
而对于抗联党委准备把野营部队整编成教导团的想法,苏方的建议是:“要改编成旅。”伊万诺夫解释说:“团的供应标准低了些。编成旅,还可以把远东地区的华侨青壮年动员进来,苏军可以把边区东方少数民族(那奈丝)赫哲族应征士兵补充到抗联中来。这样就壮大充实了你们的队伍。”
由于苏方尊重了中共抗联党委始终坚持的领导指挥权,体现了中苏两国联合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共同利益,抗联党委同意了伊万诺夫的建议。在部队编制设置上,把全旅共分编两个团,四个步兵营,一个无线电营,一个直属迫击炮连,一个直属教导大队。每营分两个连,每连分三个排。每营装备重机枪6挺,每连装备轻机枪9挺,每排装备冲锋枪15支。
1942年8月1日,是抗联战士难忘的日子。从这一天起,在保证中共抗联党委对部队的领导权、指挥权的前提下,在苏联远东雅斯克营地,东北抗联野营部队官兵身着苏联军装,佩带苏军军衔,加入了国际反法西斯战线,整编成为第88国际旅。
这天上午,苏联远东军司令员阿巴那申克大将来到了“A”营,检阅了部队。他庄重宣布:“授予抗联教导旅以苏联远东红旗军第88独立步兵旅的苏军番号。”并宣布了军官任职的命令:周保中为中校旅长,李兆麟为教导旅中校政治委员;王效明、柴世荣、金日成、许亨植为大尉营长;安吉、金策、季青和姜信泰为大尉营政委;担任上尉连长和连指导员的是崔贤、彭施鲁、王明贵、金光侠、陶玉峰、崔勇进、金京石、张广迪等。排级干部不配苏联军官,由抗联党委自己选任。战士一律授予军士军衔。
为加强部队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建设,88旅随后召开全体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88旅委员会,具体名称为:独立步兵旅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
1945年5月9日德国法西斯宣告投降。第二天,远东军情报部长、首席联络官索尔基少将在伯力边区军事委员会约见周保中,向他秘密传达了远东军司令员普鲁恰耶夫大将的意见:“在即将展开的可能是长期而残酷的苏日战争中,88旅应该逐步建立一支多达10万人的军队。”
这一建设性意见与周保中等抗联领导“尽力、尽快发展抗日武装”的想法吻合。周保中、李兆麟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部队作战和发展计划,决定:一是以现有干部为领导骨干力量,在国内地下党组织协助下,发展、建立一支6万人的部队,争取尽快达到10万人,以参加大规模的对日作战或广泛、分散地开展游击战;二是正在东北活动的各战斗小分队,将按指定地区开展游击战、重点执行战略侦察任务,以配合苏军主力作战;三是88旅主力部队将与苏军一起解放东北,在随后的战斗中扩充兵员。
就在此时,苏联最高统帅部任命在卫国战争中屡建奇功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为对日作战的远东军总司令,他将统帅远东三个方面军向中国东北和蒙古、朝鲜的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中共88国际旅党委会得到通知:苏联军队将要进军东北。7月中下旬,电波划破长空。10余处潜伏在东北三省的抗联地下电台,相继收到了周保中发来的行动指令:发动群众武装起来,准备配合苏军和88旅解放东北。决战在即,风云际会。在第88国际旅的密切配合下,苏联远东军做好了解放东北的闪击准备。
长剑出鞘摧枯拉朽
1945年8月8日,苏联发表了对日宣战宣言。
8月9日零点,苏联远东军150万兵力从蜿蜒5000公里的中苏、苏蒙、苏朝边境西三个战区同时发起总攻。此刻,第88国际旅特遣队的200多名随军翻译、向导、侦察人员和先期潜伏境内的地下抗联小分队战士们,从黑龙江流域到大小兴安岭,或在边界引领地面部队、或与苏联空军进行地空导航电讯联络。苏军的数千架飞机在我抗联侦察员电讯信号引导下,以猛烈的地毯式轰炸,准确摧垮了日本关东军所有的地面军事目标,日军经营了数十年的东北防线顷刻土崩瓦解。苏军风卷残云,长驱直入,相继攻克了牡丹江、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
兵败如山倒。日本关东军总司令山田乙三站在新京(长春)的司令部阳台上,透过泪眼朝着日本列岛举目了望:1904年,日本与沙俄在中国辽东半岛兵戎相见,引发日俄战争。获胜后,日军侵略军驻足东北三省长达40年之久,关东军扩展到百万兵员。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不到10天的功夫,就一败涂地。真是大限已到。山田乙三大将转回身去,勉强支撑着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用颤抖的手提笔签署了他军人生涯中的最后一份命令:日本关东军向苏军投降。8月19日,苏军派出军使团在歼击机群护航下,飞抵长春。山田乙三交出指挥刀,宣布自己和部属成为苏军俘虏。
8月20日深夜,进驻原伪“满州国”皇宫的苏联远东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元帅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他深知:在消灭东方法西斯的这场决战中,第88国际旅功勋卓著。
此刻,大战业已告捷,硝烟行将散去,华西列夫斯基获悉:第88国际旅派遣的上百位侦察英雄们,为获取情报,深入虎穴,不幸暴露身份,绝大多数光荣牺牲。
“第88国际旅功不可没!”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按响桌铃,机敏的副官应声而入。元帅一字一句的口授着发自内心的电文:“英雄的88旅中国战士们,感谢你们以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军事情报,为我们远东军进攻中国东北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在日本关东军戒备森严的要塞、筑垒地区和军事重地,你们所进行的潜伏、渗透、侦察活动,高度体现了中国战士的优秀品格和顽强战斗的牺牲精神。令人敬佩的中国英雄们,我代表苏联人民感谢并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8月25日,哈巴罗夫斯克,远东苏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希金中将会见周保中,传达了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决定:88旅的苏军军官暂时在野营留驻待命;中国同志随同苏军各方面军后续部队分别进入东北各个战略要点,中国指挥员将担任苏联红军驻东北各城市苏军司令部的副司令员职务;既然抗联人员要以苏军卫戍区副司令员的身份出现,就得有相应的苏军军衔,他要求周保中在8月29日前,把军官提职授衔名单报到远东苏军总司令部。
8月26日当晚,周保中回到野营部队,召集连以上干部会议,宣布了有关人事调动的命令。周保中特别强调:“要时刻牢记返回东北后寻找中共中央党组织,通过到达东北的中共党组织向党中央取得联系。一句话,我们一定要找到党。”
说完这些,周保中和全营指战员们都十分动情,大家的眼睛有些湿润了:我们就要回到祖国,多么盼望能够立刻见到党,投入伟大母亲的怀抱。
维稳建政遍地开花
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如期就绪后,苏军用飞机、火车将雅斯克营地的数百名88旅指战员全部输送到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东三省重要的中心城市和66个县、区战略要地。经分配,大中城市各派驻20余名抗联指战员,小一点的县镇只能派驻两三人。各工作组落地后,立即进入苏军卫戍司令部,以副司令员和翻译、副官等职衔开展工作。然而周保中同志考虑的是:军管不是长久之计,关键是要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保住经过浴血奋战得来的胜利果实。
为此周保中首先落实了党的组织建设,在东北各地建立起县级以上中共党的委员会。中共抗日联军的党组织遍地开花。第二步的任务是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东北解放,百废待举。但是在关内八路军主力尚未到达东北的情况下,日伪残余势力、国民党特务分子趁机作乱,打起各种名目的“维持会、民团”等旗号,各霸一方。不少土匪也趁势成立了“救国队”、“守卫队”,妄图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为了稳定战后的社会秩序,肃清日伪敌特残余势力,东北抗联决定先从大中城市入手,迅速成立人民政府,组织治安保卫工作,寻找失掉的原抗联地下党员、将社会上的进步团体和人士吸收到民主政权内、恢复正常生产、收缴武器、遏制国民党组织的渗透和影响、开展团结、教育广大群众的政治工作等等。
为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由李兆麟领衔,在哈尔滨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市民们看到这些身着苏联军服、佩带苏联军衔的中国军人风风火火的四处奔走。他们不时抓获一批批日伪汉奸,送交民主政府审判;时而召集当地的商贾绅士和工厂业主开会,号召大家正常开业,恢复生产;时而又发现他们到抗战烈士家去嘘寒问暖……有好奇的老百姓禁不住探问:“你们到底是什么人?”他们自豪而坦诚地说:“俺们就是东北抗联呐!”防奸反特的斗争也随之展开,组建民主政府的工作在哈尔滨与周边乡镇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
为有效保卫抗战胜利成果,88旅党委根据形势的发展,做出广泛动员工农群众参加抗联的决定。部队要发展,必须武装起来。枪从什么地方来呢?日伪军已奉命向苏联和国民党军队投降,所以用东北人民自卫军的名义直接收缴日伪武器有困难,这就需以苏军名义出面。由于抗联人员均出任苏军卫戍职务,就以苏军的名义收缴,日伪军只好乖乖交枪。
在哈尔滨的松花江北工作的抗联人员张祥,当时出任苏军巴彦卫戍司令部的少尉副司令。虽然军衔只有一道杠一个星,但由于他是苏军卫戍区副司令员,所以,他一到巴彦便决定开仓放粮,救济穷人,建立人民民主政府,维护政权稳定,扩大抗联在群众中的影响,此举在社会上引起轰动效应。他到巴彦中学去动员学生参加东北人民自卫军的时候,有100多个学生站起来要跟他走。张祥一看人已经有了,便以副司令的名义下令收缴了伪警察大队的100多支步枪,将入伍的学生武装起来。几天后,这支部队便发展到了3个营,共1500多人。其他周边县区均照此办理,东北人民自卫军迅速壮大起来,在哈尔滨形成了一支在中共抗联党委领导下的有群众基础、有人民民主政府支持、有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的人民武装力量。哈尔滨的政权建设使得日伪敌特和国民党分子那儿如坐针毡,他们制定了针对李兆麟的暗杀计划,派出潜伏在中苏友好协会中的女特务孙格凌下毒暗杀了李兆麟。为纪念这位在抗日斗争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的民族英雄,哈尔滨把松江公园命名为兆麟公园。
江河入海汇入洪流
打回祖国后,迅速与党中央取得直接联系,回到党的怀抱,是东北抗日联军将士的夙愿。1945年9月8日,周保中率88旅指挥部到达长春,第一件事就是立即向驻东北苏军总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提出要求,希望他提供飞机,派员到延安向中央汇报工作。华西列夫斯基当即表示赞同,并决定由长春派飞机到沈阳接冯仲云去延安汇报东北抗联的政治军事工作情况。
1945年10月20日,是东北抗联指战员终生难忘的日子。中共中央代表、东北局书记彭真在沈阳接见了东北抗日联军党委领导同志。随后,周保中等人向中共中央东北局彭真等10余领导同志具体、详尽地汇报了东北抗联坚持14年抗日斗争情况和在境外野营训练及配合苏军光复东北的进展情况,并把东北抗联党委会的组织关系及党员基本情况和档案党费正式移交东北局。
听了东北抗联的情况汇报后,彭真感慨万分地说:“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20多年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是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红军出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就是东北抗联的14年苦斗。”
194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将由抗联队伍发展而来的东北人民自卫军和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一起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周保中为副司令员。至此,东北抗日联军终于完成了它的全部历史使命,将自己汇入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洪流之中,为创造和建设新中国开始了新的战斗。1949年5月,中共中央给东北局的电文中再次指出抗联斗争是光荣的,称“此种光荣历史应受到党的承认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