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头条号“ 魔都私家地理”
我在无锡,做过一个梦。
那年我10岁。第一次离开家,第一次住宾馆。
宾馆床小,半夜我一翻身,就从床上落下。在地上,一时间有些迷惘。晚饭菜色的甜香,似乎还在口鼻间回荡,而暗夜中透出的轮廓,又明明白白地告诉我,这不是家。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又要到哪里去?
我大概在地上呆了10秒钟。然后起身,满足地躺到床上,继续入睡。这不是家里的摆设,也不是家里的枕被,陌生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刺激感。
继续入睡后,我做了一个梦。
我梦见一个归隐山林的骨骼清奇者,在路边摆摊。他的眼神警惕,他的眉宇微皱。
他穿什么衣服,他卖的是什么?我没有注意到。
但是,他一笑起来,很甜,很洒脱。
一、
我愿意到无锡。
我的感觉,到了无锡,似乎才有真正的宁静——
无锡话很好听。置身这种吴语环境中,你会更乐意当一个倾听者,而不是倾诉者。
无锡的菜很甜,无锡的糖像不要钱。吃了无锡菜,糖分刺激大脑,释放脑肽啡。这种物质,可以让人调节心情。
无锡的景很委婉。这种委婉,像中国书画中的留白。无锡的空白,不需要你去理解,只需要你释放想象力。
无锡人漂亮。无锡的小哥多是暖男,无锡的妹子公认甜美。
论休憩,论归隐,我觉得无锡是第一流的。这种感觉,既不是成都的闲散,也不是苏州的慵懒。
无锡最大的特色在于,她不说教,也不布道。她没有改变来者的任何冲动,当然,几千年来的吴越文化,也使无锡很难被外力改变。
无锡的性格也大致是如此。
唐代有一个旅行家,叫陆羽。
陆羽旅行的目的,在于品尝泉水。后来,他撰写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人称“茶圣”。
陆羽把全国的泉水,分了座次。无锡惠山的泉水,为“天下第二泉”。庐山谷帘泉为“天下第一泉”。
虽然后人屡次质疑陆羽的判断,认为无论如何,惠山泉不应该在谷帘泉之下。但无锡人也就笑眯眯的,接受了“天下第二泉”的称号。他们没有争辩,反而把一些人看来“无法容忍”的第二,当成了景点。如今你去无锡,“天下第二泉”是一个必游景点。这五个大字刻在石壁上,也体现着无锡的心态。
第二也很好啊。
甘于“第二”,这是无锡的归隐,却不是归隐的无锡。
二、
不论成败,不论得失,无锡,都会给你留出一个空间。
一个初夏的下午,我骑着单车,穿过小巷,来到张闻天旧居。
在中共历史上,张闻天从党的总负责人,做到政治局委员,做到驻外大使,做到政治局候补委员,做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遵义会议前,张闻天和王稼祥,坚定站在毛泽东一边。遵义会议上,博古做报告后,张闻天做反报告。会后,推选毛泽东为常委,从实际上确定了毛泽东的地位。随后不久,张闻天接替博古,成为总负责人。
在延安,张闻天反对毛泽东娶江青。杨尚昆回忆说,张闻天给毛泽东写了信,信上说这个人桃色新闻太多。毛泽东看了信把桌子一拍:“老子就要同她结婚,谁管得了,后天就结!”
张闻天是一个书生。
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给毛主席写信,说“有失有得”,批评“小资产阶级狂热性”。毛泽东憋了三天,雷霆震怒。会议转向之时,张闻天依旧支持彭德怀的观点,从此政治处境进一步恶化。
从1972年起,张闻天多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回北京治病。1974年,又写信要求回上海养老。1975年,他又写信要求去苏州或无锡居住。这次终于得到了批准。
张闻天在无锡,大概待了一年不到的时间。他的这个旧居,是他一生中最后居住的地方。旧居蜷缩在居民区内。楼上楼下,5个房间,前面一个小院。作为居住,该是够了。作为张闻天的住所,格局又小得很了。比起张闻天身后的荣光,更是一种对比。
然而,就是在这个故居里,我看到了张闻天在无锡游玩的照片。他去了太湖,去了惠山,照片上,满脸笑容。
我想,对张闻天来说,无锡大概是最好的归宿了吧。
当张闻天对一切都不在意,人生所有的辉煌都已过去时,无锡接纳了他,并给了他最后的关怀。
张闻天去世时,骨灰盒上写的是“张普”,刘英的花圈上写的是“献给老张同志”。
三、
谈到无锡的归隐文化,我们当然要提到范蠡。
范蠡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复国之后,功成身退,在七月初七这一天,携西施泛舟归隐。
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传说。无锡的地名之中,有许多与范蠡有关。蠡湖、蠡桥、蠡园、骂蠡港桥。老百姓还会说一句话:“种竹养鱼千倍利,感谢西施和范蠡。”
我一直觉得,无锡市井,对范蠡太好。说他居庙堂之高,是军事奇才,助主复仇;成功后,懂得急流勇退;到江湖上,又能聚散巨额财富,号陶朱公;末了,还将西施许配给他。
这个故事真正动人的地方在于,西施并不是亡国祸水。她成了一个真正的女人。她和心爱的男人一起,告别喧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是的,这个故事,2500年来一直感动着无锡。无锡,就是用自己的胸膛,包容了一切战火之外的人性。哪怕在民间传说之中,也乐于给男女主角,安排一个更好的归宿。
这是一个超越了成败和得失的故事。
自然,我们还要说到东林书院。这是一个从庙堂到江湖的经典故事,是另一种的归隐。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而真正使它焕发出耀眼光芒的的,还是明朝东林学者顾宪成在这里倡导“读书、讲学、爱国”!
顾宪成一生,宦海浮沉。1587年,上疏申辩时触怒皇帝被贬。17年后,又因举荐皇帝讨厌的人,而被罢官。罢官之后,顾宪成回家,修建东林书院,宣扬“读书爱国”的主张,声名鹊起。随后皇帝要重新启用他,顾宪成婉拒。
在江南,有许多类似“退思园”那样的园林,供归隐的官员消磨意志、吞吐人生。但是,却很少看到东林书院这样的机构,在另一个层级上,发挥人的政治主张,讥讽朝政,针砭时弊,并真正做到了朝野震动、全国向往。
顾宪成讲学时,是什么样的呢?“昼则书声琅琅如也,夕则膏火辉辉如也,过者停舟叹羡,即行旅皆欲出于其途。”
不但如此,顾宪成还将无锡作为起点,不断前往苏州、常州、宜兴等地讲学。在一次次的讲学中,将自己的政治主张,推广开去。他在东林书院中撰写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成就了自己的千秋功名。
顾宪成在皇帝的震怒中,失去了人生的舞台。而在不经意间,他又得到了更重要的舞台。
无锡,包容了一个伤痕累累的顾宪成。而顾宪成又在无锡,用“事事关心”的主张,强调“实学”、“实用”、“实益”,重重冲撞了传统道德“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是的,这也是无锡。得失随花落,无锡既提供了休憩的场所,也提供了反弹的空间。
四、
无锡不仅仅是一个后花园而已。2500年来,无锡这座城市,始终焕发着很强的原创力。
前几天,我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写一点东西。一名同事问:“你听的是《二泉映月》?”
我一愣,因为音乐是随机播放的。接下来,他开始不厌其烦地解释,《二泉映月》的乐器标准是什么,应该如何欣赏,末了还加了一句:“这个版本不是阿炳的版本,真实的版本音质比这个要差,但更沧桑,很可以一听。”
事后我才了解到,这个在办公室默默无闻,做事偶然出一点小差错的90后大男孩,曾获得全国吹笛子比赛第三名。
我去找了阿炳的原版来听,发觉虽然音质差,但曲声之间,仍能体会出皓月当空下的喜怒哀乐。
如果说,007电影所体现出的,是一种“优雅的暴力”。那么,阿炳的胡琴声,透出的就是“温柔的凄苦”,“宁静的愤怒”。
阿炳是无锡人,在无锡道观洞虚宫雷尊殿当道士。他的音乐天赋出众,却又放任自流瞎了双眼。后来,他自创的二胡曲流传出去,被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听到,从此这一首《二泉映月》才名动天下。
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到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当时参加录音的还有祝世匡老先生。
祝世匡曾在无锡报发表过《乐曲定名经过》一文,他在文中写道——录音后,杨先生问阿炳这支曲子的曲名时,阿炳说:“这支曲子是没有名字的,信手拉来,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杨先生又问:“你常在什么地方拉?”阿炳回答说:“我经常在街头拉,也在惠山泉庭上拉。”杨先生脱口而出:“那就叫《二泉》吧!”阿炳说:“《二泉》不像个完整的曲名,粤曲里有首《三潭印月》,是不是可以称它为《二泉印月》呢?”杨先生说:“印字是抄袭而来,不够好,我们无锡有个映山河,就叫它《二泉映月》吧。”阿炳点头同意,于是《二泉映月》的曲名就这样定了下来。
除了作品本身的质量,我比较感兴趣的,是《二泉映月》这样被小泽征尔称为“要跪下来听”的名曲,为什么会在无锡产生,又为什么能保留下来。
无锡人是懂音乐的。阿炳弹琵琶,他们不满意,要听阿炳的二胡。《二泉映月》从初创到成型,当中有着不断修正的过程,阿炳吸收了很多听众的意见。
无锡人是宽容的。像阿炳这样,曾经生活放荡不羁,又是身处社会底层的人,也能在生活过程中,找到种种温暖。阿炳音乐中的力量,很多来自于这种宁静。
最重要的,就是无锡这个城市,是见过世面的。阿炳出生于无锡,而又没有被当成“无锡的阿炳”。在《二泉映月》的流传过程中,既没有地方主义的桎梏,也没有文化上的不自信。无锡人就像一个目送孩子上学去的家长,有不舍,更多的是期望。
无锡,是世界的无锡。
五、
关于无锡的世界性,我还有一些话想说。
上世纪80年代,一批外国客人坐船来到上海游览。接待方询问,上海之行后,是要去苏州,还是无锡?结果100多人的团中,只有23人想去无锡。
此事震动了无锡。无锡与苏州之间的比较,千百年来,一直是微妙的话题。但必须要承认,在一段时间内,苏州的海外名声,超过了无锡。
无锡人的应对,让人拍手叫绝。无锡旅游局邀请作曲家中山大三郎到无锡访问,并向他邀歌。中山大三郎被无锡美景打动,快速写就了一首歌。
就是这首由尾形大作演唱的歌,成为日本当年度最畅销的歌曲,并且在整个80年代,轰动日本。日本50岁以上的老人,对这首歌的旋律,都很熟悉,甚至都会哼上一两句。
这首歌的名字,叫《无锡旅情》(很遗憾,QQ音乐并未得到这首歌的版权,但大家可以搜索互联网听歌)。
它的歌词如下——
在那陌生的异国他乡,
想起了你啊忍不住落泪。
请忘掉我吧,去追求幸福,
我已经迈上了中国的旅程。
从上海过苏州,坐上火车,驰向太湖畔。
水乡无锡,小船悠悠行,来到运河边。
愚蠢的分别真让我后悔,
那样的爱恋,那样的热烈,
我赌上生命才换来的爱。
你流泪的侧影,依稀闪现,
古老的城市啊,就在眼前,
古老的帆船,行驶在太湖上,
远处的小岛,就是那三山。
从那鹿顶山上,遥看太湖景,
我心中感到无限宽广。
对不起,再一次,从新开始。
这一回啊,再不离开你。
你瞧,仅仅用了一首歌。无锡就和亚洲游客,开始了30年的“蜜月期”。去年,无锡市公布了一份数据:30年来,无锡累计接待日本游客超过200万人次。
近几年,我常到无锡,到无锡的梵宫、灵山大佛和南长街走走。个人观点,无锡这座城市的发展,或许不如许多“明星城市”般耀眼,但无锡所体现出的“世界性”,却是苏州、常州等地无法比拟的,甚至相比南京,无锡都让我感觉超前。
2008年无锡梵宫建成。气势恢宏的建筑,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让人惊叹。
2015年,拈花湾小镇开放,禅心不歇,确实清净。
无锡的南长街,与附近一些城市的老街相比,灯光的搭配不那么俗艳,客流的安排不那么对冲,店家的设置不那么商业。
更重要的是,南长街在热闹之余,也安排了许多寂静的角落,许多休憩的场所。这样的选择,显然是更加人性化的。
我是去过几十次欧洲的。无锡南长街,是我愿意一去再去,坐下来喝一杯小酒的地方。
六、
祖籍湖南、上海出生,我对无锡的认识,当然还很浅。
但是,我为无锡的打抱不平,相信可以引起一些共鸣。
这是一座千年古城,鼋头渚还在,惠山还在,城市中的旧精魂,当然也还在。从GDP来看,无锡目前稳居全国第13位,在江苏省仅次于苏州和南京,很有希望在今年超过青岛。
然而,在一家全国性的媒体发布的“全国准一线城市”名单中,无锡却被全国GDP排名第19的东莞挤掉,仅为列为“二线城市”。
在国内各种城市发展论坛上,“无锡的困境”,常常是一些“专家”讨论的重点。
无锡几任领导的政坛故事,在坊间多有流传。
对于这一切,无锡并没有多说什么。在无锡的历史上,这样的起落,是很多的,也是不稀奇的。
但就我所见,无锡的厚重,处处可见。无锡的改变,也十分明显。而且,这样的改变,因为并不急迫,并不刻意,所以也就更加自然,更加宁静,更有力量。
前天,刚去了一趟无锡。路过三凤桥肉庄,一时兴起,进去一观。未曾想天降暴雨,被困店内。灵机一动,我就走了几步,去附近的秦邦宪(博古)故居。
这是我的二次游了,秦邦宪故居人依旧不多,游客服务处依旧只有4、5本介绍博古的书籍出售,但总体而言,也算是维持稳当了。我一边逛,一边记下脑海里冒出的10个字——
博古何其难,知今更不易。
暴雨初歇。我走出门,依旧是被雨水洒透的马路,依旧是泛着水光的砖墙。无锡的街头,依旧如此。
一下子,我又想到了10个字——
喧嚣是短命,淡泊即表里!
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版权说明:如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四大少收费读者群正在开启第三期会员招募
(会员权益期限:2019年7月-2020年8月1日),
年费400元,现在就加入。
每个月一期主题分享,
,,,
因为你懂的原因,
,,,
四大少在收费读者群和你一起交流
,,,
非分享日的自由交流更精彩
入收费群请加微信:wk284878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