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也忘不了1918年的冬天,那是我和印度第一次见面的日子。从此,这一年的经历决定了我这一生的命运和走向。那年我从北京出发去印度,北京的冬天已经凌冽刺骨,高悬的太阳像是冷藏室在不断挥发寒气,那年的印度,并没有北京这般冷得彻骨,高耸的喜马拉雅山保护着它的孩子免受寒冷侵袭。我多想以这样的口吻继续写下去,就像一个八旬老妪在向她的孙辈们讲筚路蓝缕的创业史,可是事实是我是去年才去的印度,也才刚从印度回来一个半月,而这一个半月的分别,像是已经离开了一个世纪那么久远。昔日种种,竟然像是上辈子那么遥远。我永远也忘不了到达印度的第二天清晨,我血脉贲张,心情激动,早早起床,在新德里火车站附近那脏兮兮的街道上溜达着,好奇地窥探着这个国家,我看到牛群悠闲地在堆满了垃圾的昏暗的天空下,和天空里盘旋着的乌鸦构成一幅奇异的生态景观图;我永远也忘不了在酒店楼下买一个烧饼和一杯茶要三十卢比(约合人民币三元)的惊愕,还以为伙计在骗我,于是跟人家抱怨你们的物价太贵了,不要欺负我们是外国人。那时候以为一元人民币的购买力是等价于一元印度卢比的,那印度人民每天吃点像样的饭菜岂不是就要几百卢比?后来每想起这件事就嘲笑自己的愚蠢。也忘不了刚开始的一个星期每次坐突突车都会和司机东扯西拉,想从他们嘴里听到这个国家点点滴滴的思想,结果一个星期之后生活如鱼得水了,上车之后腿一伸拿出手机就开始玩,这是现在想起来做的不好的一点。我想念印度便宜又新鲜的牛奶、酸奶,种类繁多又大又甜又便宜的印度芒果,街头一两块人民币就可以买到的各种鲜榨果汁——纯天然无添加,我羡慕印度人超强的幸福感,敬佩他们对生与死的超脱态度……没有去印度之前,心里面很惶恐不安,害怕自己不能适应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万万没料到的是,从印度回来,我反而有点适应不了现代文明的生活。生活的便利化让我再也不用担心出门没有零钱而偶尔被突突车司机骗点小钱,高效的银行办事效率再也不用浪费时间等待慢吞吞的办事人员看他们脸色行事,街头再也没有随便拉着我叫我“姐姐”乞讨的小男孩小女孩了,等红灯的间隙也不会有人身手灵活地穿梭在车道敲着车窗兜售一些零零碎碎的小物品,然后在汽车开动的时候鬼魅一般迅捷地消失在车道上,也不会看到“落霞与牛群齐飞”的奇异景象了,也不用再被一只baby momkey吓到躲在房间里任它在厨房里大摇大摆作威作福享用我们的食物了。然而事实是,就是这样一个国家,这个被人诟病“脏乱差”、人们换着法儿骗游客、政府办事效率低下、宗教文化复杂难以捉摸,街边食物不敢轻易尝试、修一条路要修三代人的时间的这个印度,却让我时刻魂牵梦绕。我忘不了这,我忘不了那,连做梦都希望能飞回去。我忘不了的事一桩桩一件件,在印度发生的种种可以写成又一部《格萨尔王传》。怎么可以有一个国家,贫富差距可以大到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孟买里可以坐落着亚洲最大的贫民窟;这样一个国家在人民基本温饱都才勉强解决的情况下,却拥有着丰富的精神文化财富、虔诚的宗教徒、放弃一切云游四方的苦修者;这样一个保守传统依然不怎么习惯女性露背露腿的国家里,千年前就已经有了高度露骨的性爱描写的性学经典——《爱经》!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呀,不可思议,难以捉摸,神秘莫测!吸引了多少西方年轻人来这里寻找精神层面的东西,来一探这个东方古国的究竟。而我也三生有幸,探了一些究竟,算是冰山一角,九牛一毛吧。虽然在印度待了九个月,简单的事情也就罢了,习以为常也就见怪不怪了,可是有些东西还是习惯性地代入了中国式的思维,让我当时现在将来都愧怍于自己的心,作为一个富了起来的国家的人民,去到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我似乎忘了低下自己的头去设身处地的为他人思考,也缺乏一颗赤诚的心去深刻地理解另一个民族的文化。
口说无凭,还是佐以实证吧。
去北安恰尔邦徒步,早上四点起来赶车,车没找到,天空开始下雨,背包又重,一时间难以找到雨衣,在黑暗的天空下我开始有点暴躁了。在一个茶馆里休憩,老板的茶里有一只蚊子,我给他看,他说这肯定是后来才飞进去的,不是他的责任,我一气之下在他面前洒了那杯茶,然后回到座位上坐着,后来他又给我端了一杯茶。我的朋友说,在印度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你是无法控制这些生物的飞行的,这不是茶店老板的错误,也许在中国,这样的责任是老板的,但在印度,我们不会在意这些小事。朋友没有责怪我的意思,只是在告诉我印度人的想法,我当时听完这番话,内心已经认识到错误了,但直到离开都没有勇气去向老板道歉,现在我很后悔,他会因为我而对中国人印象不好吗,那我岂不是成了罪人?如果今生再有机会去到那个山脚小镇,我一定会低下头承认错误。另有一次,我们在印度版的休息站(一些简单的饭馆)吃饭。朋友和我分别叫了不同的东西,他的豆子汤完全糊了,味道很重,可是他依然吃着,我说在中国这样的菜,饭馆是不会让它见天日的。他说,印度不像中国那么有钱,很多农村依然很穷,所以我们不会轻易浪费食物,我们珍惜食物。我也知道这些情况,但是我已经习惯了不会吃糊到不可以下咽的饭菜。可是这些话在他嘴里说出来却像针一样扎了我很多下。我常常反思,避免自己代入大国优越感去居高临下地看人看物,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显露过大国优越感,我知道我有民族自豪感,但我想出国后,民族自豪感和大国优越感是一个很难把控的东西,常常只是一念成佛成魔的事。那天的对话后来反复想起,可能这些优越感是不经意间体现出来的,连自己都难以觉察到。如果这些算是一些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连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优越感,那我不知道接下来要说的这个故事该算是文化碰撞还是该归为高级别的不经意的或是经意的优越感。当时我们走在阿姆利则金庙外面的那条商业街上,有位母亲抱着孩子过来向我们要钱,朋友正要给,可是我拽着他走了。然后我开始给他讲中华民族勤奋发家致富的道理,我说你要是给她钱那么这对旁边那些虽然贫穷但依然努力工作的人多不公平,那人人都伸手要钱岂不是更容易?这个国家谁来工作?她要真想工作,难道养不活自己吗,她身体健全,尚处于良好的劳动力状态,又没缺胳膊少腿……然后他说,你说的对呀,我同意,可是问题是印度人口太多了,教育普及度没有中国高,在这里要找到工作真的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容易。就是这么短短的几句话,我当时沉默了,我的所有大道理在那一瞬间都轰塌了。我一直秉持这个信念,在印度几乎没有做过任何施舍。高中时看过一篇文章,深深地影响我对施舍的看法:一位老妪摆摊卖一些小物件,她旁边是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穿得破破烂烂蹲在那里要钱,路过的人给那个小伙子钱,旁边的老妪吆喝着卖她的东西却没有人驻足,这是多么不公平的事,努力工作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不用付出劳动就可以捡馅饼。我把这一套想法也带到了印度,我忘了印度的国情和我们不同,再者印度文化里有施舍的传统。后来朋友苦拉着一个脸,他说心里感觉很不好因为这是他们的传统。就是这个吃糊豆汤的家伙,人狠话不多,但每次语出惊人,总能带给我新的思考方式和认识印度的角度。印度,真有趣!
去过了吗?
去了。
还想去吗?
千千万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