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跨学科圆桌论坛在宁波冰厂跟文化讲堂举行。国家文物局原司长孟宪民、中国水利遗产保护与研究学术委员会主任谭徐明等专家及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文保、文学、新闻等领域的资深人士一起,聚焦专家组大运河(宁波段)水系及水利遗产考察的情况,就遗产特征及当代价值的展开深入探讨。
大运河(宁波段)西自余姚入境,向东经斗门、余姚城区、丈亭、 慈城、宁波城区至镇海甬江口入海,是自然河道与人工河道有机连接的双系统航道。运河沿线经过宁波市的海曙、鄞州、江北、江东、镇海、北仑等区和余姚市。
据初步调查统计,大运河(宁波段)水利工程遗产共计 107 处;与大运河史地相关的其他文化遗存共计 568 处;运河生态与景观环境3项,运河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 100 余项。2014 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宁波段共有“两段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即浙东运河上虞-余姚段中的余姚段、浙东运河宁波段, 以及宁波三江口的庆安会馆。
论坛期间,孟宪民、谭徐明等专家指出,从考察情况看浙东运河是通江达海的纽带,集中了从春秋到唐宋及近现代的开创性工程,宁波当地可继续做好考古挖掘工作,可能会让宁波历史再往前推。
河南大学教授王瑞芳,中国水科院水利史研究所高工万金红等专家认为,大运河(宁波段)在遗产保护的系统推进、活化利用、多部门联合协调、吸引青年人等方面有待加强,下一步可在保护水利遗产与现代遗存关系处理、加大群众参与力度、重视规划引领和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
中国水科院水利史研究所所长助理、高工李云鹏作“浙东运河水利遗产特征与价值”的主题报告。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院教授左玉河等考察组专家及邬向东等宁波本土专家,论述了如何通过提升学科基础工作方法、掌握研读文献、实地调研、综合提炼及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工作,来进一步挖掘浙东运河的故事、内涵,擦亮这张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片。
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五周年,大运河(宁波段)共有“两段一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即浙东运河上虞-余姚段中的余姚段、 浙东运河宁波段,以及宁波三江口(含庆安会馆)。从10月23日到25日,经过两天半实地考察后。专家们考察发现,大运河(宁波段)的水质这些年正在变得越来越好,这是“五水共治”等工程的成效;宁波的文保部门工作做得很细致,在每一处大运河遗产区和缓冲区的边界都树立了界桩,而且每个界桩都有编号和GPS定位,每一处大运河(宁波段)国保单位标志碑上还有二维码,扫一扫就可以看到相关介绍。
据悉,本次活动由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中心、宁波市水文化研究会主办,也是“大运河(宁波段)水系与水利遗产”之运河文化讲堂第二讲活动。
记者:陈冲
通讯员:杨晓维 周珍亦
来源:江南游报融媒体
编辑: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