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北京语言大学关注我们
10月11日,北京语言大学隆重举行历史语言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视角与方法:汉语史研究新视界高端论坛”。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教授出席揭牌仪式并致辞。
在历史语言学研究中心成立仪式的致辞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 刘利
尊敬的江蓝生先生、蒋绍愚先生,各位专家: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参加“汉语史研究新视界高端论坛”,见证北京语言大学历史语言学研究中心的成立。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历史语言学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历史语言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跨越了两百多个春秋。这门学科自从建立以来,就一直在尝试解释引发语言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各种学术理论、研究方法层出叠现,如早期的“历史比较法”、“谱系树理论”,拉波夫等人的“语言变异理论”、王士元的“词汇扩散理论”,后期提出的“内部拟测法”、“语言类型学”、“方言地理学”等等。近二三十年来,历史语言学的研究又借鉴生成语法、认知功能语法的理论体系,创建了历时句法学、历史认知语言学、历时构式语法学等。这些理论基于不同的哲学背景,试图从各自的角度对语言的历史演变做出解释,如运用生成语法理论的优选论和生成音系学对音系共时规则进行分析,解释语音演变的顺序和规律;生成语法的“结构简化假说”、构式语法的“构式化”研究,则把“语法化”的研究引向更深的理论境界。因此,历史语言学的研究也就逐步由以描写为主的结构主义研究过渡到以理论导向为主的解释型研究,形成了形式和认知功能两大研究阵营。目前,在语言共时研究中颇受关注的语音、语义与句法的接口研究,也在历史语言学的研究中逐渐兴起,成为当前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在中国,历史语言学研究也有了近百年的历史。二十世纪以来,我国的历史语言学研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从王力先生、吕叔湘先生以来,经过几代学人的接续努力,中国的历史语言学研究可以说成绩斐然。如基于跨方言比较研究的中古音、上古音构拟,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广义汉藏语系的初步建立,语法化、词汇化学说的引进,语义地图、语言接触等不同研究范式的开展,基于语言类型学的演变比较和基于社会语言学视角的演变分析等等。在这近百年的研究进程中,中国的历史语言学研究经历了几次转向、转型,既保留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又在逐渐与国际语言学界对接。以汉语研究为例,历史语法学的研究,是从注重虚词功能的分析,逐渐转向对语法和语义演变规律、语法演变机制的探讨;历史词汇学的研究是把重心逐渐从疑难字词的考释向常用词的演变研究过渡,从单个字词的研究为主到词汇史与具体字词研究并重;历史语音学的研究则从注重传统书面文献材料的语音归类,逐渐过渡到综合运用韵书、韵图、押韵等文献材料与汉语方言、民族语等实际语音资料构建具体音值系统,从探讨单一语音系统的演变,过渡到从泛时、共时、历时等多个角度考察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语音层次及其性质,探求汉语语音演变的路径和规律。总体来看,学术界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的语法、词汇、语音的研究是卓有成效的,对于汉语历史的认识、对于现代汉语的形成及历史层次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可以说,我国的历史语言学研究正处在一个繁荣向上的发展时期,来自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及理论探索,在普通历史语言学的发展中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推动力。
在关注历史语言学成就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当前的历史语言学研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理论构建能力和理论创新能力跟我们对语言事实的分析、概括能力相比还不完全均衡;二是语法、词汇、语音的结合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三是对汉语方言和民族语言材利用不够,研究不够。为此,我们期待未来的中国历史语言学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更大的推进:
深入挖掘中国传统语文学中蕴涵的科学思想
王力先生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就强调,“要注意怎样把传统的中国语言学的精华很好地继承下来”。中国传统语文学研究积累了大量实证性的考据材料,其中许多规律性或理论性的总结概括,极具科学价值,如钱大昕的“古无轻唇音”、段玉裁的“同谐声者必同部”等,这些可与格林姆定律相媲美的重要发现,其学术意义十分可观。类似的科学思想还有不少,我们应当在今后的历史语言学研究中继续深入发掘。
积极探索具有理论背景的系统的历史语言学研究
中国的历史语言学研究在与国际对接的同时,不仅要对个别语言演变现象做出理论上的解释,还要更加重视由点到面的系统性研究。比如,是否可以运用历时生成句法学理论,系统地解释汉语的句法演变问题,而不只是停留在对个别结构的分析;是否应该深入探索历时构式语法或语言接触理论、语法化理论等在汉语研究中的解释力,将各个理论解释范围内的问题形成有机的系统,进一步揭示汉语的演变特点和机制。总之,根据某一理论来建构语言演变的系统,将有助于观察到隐藏在零散现象背后的理论系统问题,形成普通语言学意义上的现代学术成果。
努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语言学理论
中国的历史语言学研究中不仅具有与西方对接的理论研究,也有着自己本土发展起来的具有领先性的学术思考和方法。比如,当前汉语史研究中讨论的“语体”问题,就突破了以往“口语”与“书面语”概念的桎梏,重新看待汉语语言材料的性质。这一研究视角如果能够发展起来,进而建立“历史语体学”,就是对普通历史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贡献。此外,在汉语历史演变背景下的语音、语义、词法与句法几个界面的接口研究方面,我国学者也已进行了可贵的观察和探索,值得我们今后不断地深入推进,为国际语言学界贡献中国学者的智慧。
展望未来,历史语言学的学科发展任重而道远。北京语言大学作为我国唯一一所以“语言”命名的大学,建设和发展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历史语言学”,既是题中有应之义,也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2017年,中国语言学会历史语言学分会正式成立,堪称历史语言学学科发展中的里程碑。今天,我们成立历史语言学研究中心,可以说是这个学科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研究中心主任吴福祥教授是历史语言学领域的著名专家,无论在汉语历史句法学、词汇语义学还是民族语句法语义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很多重大成果。相信在他的主持下,研究中心一定能够充分整合、利用北京语言大学以及国内外的学术资源和研究力量,通过团队协同攻关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推出面向语言学前沿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为普通历史语言学研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祝愿历史语言学研究中心健康发展,越办越好!祝本次汉语史高端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内容来源 | 语言科学院
推送单位 | 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投稿&加入我们 | blcuxch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