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5G+智慧海洋 | 青岛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发布(附方案全文)

5G+智慧海洋 | 青岛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发布(附方案全文)

阅读量:3811084 2019-10-26


青岛市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
(征求意见稿)
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是实现万物互联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5G既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关键支撑。青岛市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关期,为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岛重要讲话,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抢抓5G发展的关键机遇,加快实现“两个强国”建设同频共振、相互促进,依托5G精品网络,以5G产业集群为主力军,以5G产业赋能为主攻方向,攻坚“网用产研”四大目标、十大工程,聚力构建全国领先兼具青岛特色的“5G+”融合创新生态圈。
——网络建设目标。到2020年,全市建成5G基站4000个,实现城区重点区域5G信号连续覆盖。到2022年,全市共建成5G基站2.8万个,实现重点城镇5G全覆盖,提升用户网络感知体验,打造针对各类业务场景的差异化定制网络与智能服务能力。
——融合应用目标。到2020年,“5G+”应用产业赋能初显成效,重点打造10个针对增强移动宽带场景、可规模商用的应用示范,探索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与海量机器类通信场景、具备商用落地潜力的应用示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标杆。到2022年,针对5G上述三类业务场景形成100项切实可行的应用示范,加速各行各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产业发展目标。到2020年,5G生态圈初步形成,招引、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拳头产品,有关金融服务、知识产权、孵化培育、验证测评、交流合作等产业发展平台初具规模。到2022年,聚集100家具备产业潜力的强链补链企业,实现5G相关产业收入达到千亿规模。
——技术创新目标。到2020年,产学研合作的科技创新环境基本完善,跨行业协同的创新平台初具规模,构建一批联合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研主体,争创国家级创新载体。到2022年,掌握一批关键信息技术,创新一批特色应用技术,完成关键技术的成果转化,成为全国5G信息技术和应用技术的创新高地。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统筹谋划,构筑精品网络
推进5G网络有序建设。依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能力创新的指导原则,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加强与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的协同,加快5G网络试点和规模组网,分节奏分场景扩大试点范围。2019-2020年,聚焦密集城区场景,推动数字化室分系统建设,构建覆盖CBD、商圈、高校、政府、医院、大型场馆、交通枢纽等高价值口碑场景的5G精品网。2021年,聚焦一般城区场景,提升数字化室分系统建设规模,扩大5G覆盖率。2022年,聚焦城区深度覆盖,农村按需覆盖,通过站点加密、杆/微站补盲,加速5G无缝覆盖。推动网络切片、边缘计算、公网频谱局域专用等技术在5G网络中的应用部署,为多元化的用户需求提供差异化定制网络与智能服务,加快网络即服务创新能力建设。
加强5G基站统筹规划。深化集约建设、坚持共建共享,加强对铁塔、机房等基站配套设施、重要建筑物内室内分布系统与杆路、管道等传输资源建设的需求统筹。鼓励开放合作,支持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楼宇、交通枢纽、大型场馆等公共场所为5G站址、机房、电源、管道和天面等提供配建空间。整合利用路灯杆、信号杆、监控杆、电力杆(塔)、公交站台等市政设施,推进一杆多用,深入挖掘5G站址资源潜力。加强物业企业对住宅小区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工作的协同配合,支持5G基站建设与维护。强化政策支持,优化5G基站的光缆配套建设审批流程,降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单位用电成本,加快全市5G网络建设。
(二)融合跨界应用,赋能千行百业
1. 5G+工业互联网
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积极探索研发设计、视觉检测、视频监控、智慧物流、巡检运维等重点工业应用场景的创新应用,全面实现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重点推进5G+虚拟现实在研发设计场景应用,实现多方远程虚拟协同设计,解决异地研发痛点;加快基于5G网络的视觉检测场景应用,实现高清视频实时传输,结合机器视觉技术,提升制品差错缺陷检测、重点工序工艺控制等生产环节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开展5G网络下的视频监控场景应用,支撑4K/8K超高清监控视频传输,同步连接人工智能实时行为分析平台,实现智能感知视频监控;推动5G、IoT在智慧物流场景应用,打造厂区物流车辆及港口集装箱自动引导车的精准定位、自主寻迹及实时控制,实现车辆及设备的全流程可视化监管、集群调度和无延迟的远程操作;加强5G与智能终端及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融合,打造在巡检运维场景应用,通过机器人、无人机等设备,实现危险作业区智能设备自动巡检,提高对生产环境的监管效率,利用5G技术与虚拟现实及专家系统结合,实现对维修人员的远程实时指导,大幅缩短复杂设备维修时间。
2. 5G+数字文创
打造5G云化虚拟现实创新模式,推动VR应用实现网联式、规模性和差异化。面向虚拟现实带宽与时延双敏感的业务特性,借助5G网络实现端云协同的网联式发展,重点以云化架构为引领,基于虚拟现实终端无绳化发展,实现业务内容上云、渲染上云,打造贯通采集、传输、播放全流程的云控VR内容平台,加强Cloud VR技术的实施落地,降低优质VR内容的获取难度和硬件成本,保护VR内容版权,持续提升用户沉浸体验层次;探索虚拟现实“走出展厅”的规模化应用,重点选择合适的影院、网吧、商业区等客流密集场所,打造低成本、易复制的5G云VR在线下体验店,重点依托运营商和内容聚合方,加速推动云VR进入社区、家庭,实现规模化应用普及;加快各类虚拟现实整机设备、感知交互设备、内容采集制作设备、开发工具软件、行业解决方案、内容和应用分发平台的产业化进程,丰富虚拟现实产品的有效供给,推动5G云化虚拟现实在游戏、社交、旅游、体育等领域的特色应用,打造差异化应用示范案例。
打通5G在超高清视频采、编、播全业务流程中的融合应用,挖掘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重点推进5G上行传输与数字电影摄像机、广播级电子新闻采集摄像机、广播级电子现场制作讯道摄像机以及4K/8K转播车的融合创新,开展影视剧、综艺节目的现场录制以及围绕新闻纪实、体育赛事等重大活动的现场直播应用,打造视频信号无损回传新技术;加快推动云媒体视频制作平台创新,实现端云协作的非线性编辑、编解码、云端存储以及云端渲染等应用,挖掘视频制作新模式;支持开展5G下行传输与电视机与机顶盒、短焦激光电视、商业广告LED大屏、剧院大屏等播放呈现终端的融合应用,支持建设集中播控与内容聚合平台,推动基于5G的视频播出新业态。
3. 5G+智慧海洋
依托重点港口、电信运营商、网络设备商等相关企业,重点开展智慧港口建设,积极推进自动化码头大型设备的5G连接模块应用,借助5G高可靠低时延特性实现集装箱抓取及运输的全自动化作业,减少光缆、卷盘机构等附属设备束缚,从而提升作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支持围绕超高清视频、巡检无人机、物联网设备打造包含安防、监控、管理等功能的港口大数据平台,开展雾天、雨雪等特殊气象条件下船舶安全引航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船舶进出港口的安全水平;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试点,依托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以及高校等产学研机构,建立基于5G网络、水下全景超高清摄像系统、无人船、智能浮标的智能化实时监测管控系统,初步构建海水溶解氧、叶绿素、PH值、氨氮含量等关键指标监测能力,对海洋牧场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实现 “可视、可测、可控”;加快海上综合试验场规划建设,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基于5G的海上远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通过5G为综合试验场提供实时监控、故障预警以及远程调试的网络支撑,赋能海洋监测及观测设备研发、海洋科学研究以及生态资源开发,构建高水平的海洋设备综合试验检测平台;支持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的数字化建设,依托本地船舶重点基地及电信运营商,探索远程运维、快速巡检、深度交互等场景下虚拟/增强现实、超高清等的创新应用,提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及生产管理水平,增强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竞争力。
4. 5G+智能网联汽车
加快提升5G和C-V2X车载通信产品的新车装配率和后装产品渗透率,鼓励开展基于5G和C-V2X的高级辅助驾驶、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及应用,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的5G应用,提升车辆联网率;支持建设封闭测试场、半开放体验区和公共开放道路的车联网示范区,开放交通信号灯、交通指示牌、路边灯杆等公共道路设施的升级改造,推进路侧单元和边缘计算设备的安装,打造5G、C-V2X和边缘计算融合的车联网基础网络和计算环境;重点开展信息服务类、安全效率类以及车路协同类应用示范,开展基于5G的紧急救援、共享出行、4K/8K多媒体、OTA升级、驾驶员状态监测、车队综合管理等信息服务类应用,推动基于C-V2X的路口碰撞预警、红绿灯协同控制、大范围协同调度、违章预警、匝道合流辅助等安全与效率类应用,围绕港口、物流园区、景区、机场等特定区域,开展车辆编队行驶、低速慢行无人接驳车、无人环卫车、无人物流配送车、5G平行驾驶等固定工况的车路协同应用示范。
5. 5G+医养健康
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企业、医疗服务企业和网络运营商等合作开展5G与医养健康领域的创新探索,推动医院走向互联、互通、共享、移动、协同、智能。支持开展5G在医疗监测与护理中的融合应用,推进可穿戴或便携医疗设备联网,实现患者定位、移动输液、移动护理、移动智能心电诊断、跌倒检测、无线监护、机器人导医、机器人康复治疗、远程慢性病管理等服务,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连续在线监测和智能评估,打造医养健康和慢病管理的综合解决方案;重点推动5G在医疗诊断与指导中的应用,结合5G的高速率大带宽实现对超高清图像和音视频的实时传输,促进移动查房、移动射线诊断、无线手术室、远程急救、医疗服务车健康检查、移动诊疗、远程胶囊内镜等应用场景的落地,提升医疗服务效率;鼓励企业研发基于5G的远程医疗操控设备,大幅提升远程操控的灵敏度和精准度,实现远程机器人手术、机器人超声、虚拟现实会诊、远程急救等应用,打破地域限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重点支持基于医疗视频和影像的云端AI智能实时辅助诊断应用,搭建本地医疗信息与云平台之间的5G传输通道,实现实时辅助诊断、移动智能超声检查、机器人助残等功能,为患者提供智能高效的医疗服务。
6. 5G+智慧农业
根据“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利用5G技术加快推广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的深入融合,打造“智慧农业”应用先导城市。加快推动智慧农田建设,鼓励国内先进的智慧农业物联网产业园与本地企业开展合作,通过在农田生产区安装传感器,结合窄带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农田温湿度、土壤酸碱度、光照强度和作物生长态势等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送,实现可变速率、精准耕作、智能灌溉、智能温室等多元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程度;积极推广智慧农机试点,加快农机装备的数字化改造,促进信息化技术与农机装备、生产作业、管理服务全链条有机融合,依托5G网络扩大植保无人机和田间机器人等新型智能农机的活动范围,实现巡田、大面积农作物护养等作业活动,推动农业领域内的“机器换人”,加快“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发展,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建设智慧农业大脑,依托区市农业大数据中心和相关农业服务云平台,将农业大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到分析平台,形成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的智能决策,驱动耕种方法优化,实现农产品质量追溯,提升农业智慧化水平。
7. 5G+智慧电网
打造5G智能电网典型应用场景,推动电网向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经济、绿色的方向发展。鼓励供电侧和用电侧企业围绕控制和采集两类作业场景打造5G智能电网应用场景,支撑大规模配电网自动化、低压集抄、精准负荷控制、分布式能源接入、用户双向互动等业务快速发展,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供电可靠性;加快构建基于5G技术的安全可信、接入灵活、双向实时互动的电网通信网络,满足控制类业务毫秒级低时延传输需求及采集类业务海量终端数据连接需求,提供适用于电力行业特点的实时、稳定、可靠、高效的无线通信系统支撑。
8. 5G+智慧家居
支持本地家电企业及运营商开展5G+智能家居的产品研发及应用推广,推动5G成为智能家庭网关接入新方式,打造灵活便捷、标准统一的智能家电互联接口,重点发展4K/8K超高清电视、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厨电、智能热水器、家庭安防摄像头、智能门锁、智能空调、智能试衣镜、电子画屏等家电产品与5G的融合应用,借助5G及云服务实现家电智能控制、安防监控识别、基于大屏的远程视频通话、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家庭购物等创新应用;支持房地产商在前端地产开发阶段整合5G+智能家居业务,打造与智慧楼宇、智慧小区相结合的综合应用场景;鼓励开展5G+智能家居创新应用体验,支持在商业中心、机场、高铁站等区域建设5G+智能家居线下体验店,加速智慧客厅、智慧厨房、智慧卧室、智慧阳台、智慧浴室、虚拟家装、超高清视频等创新应用体验落地,加大5G+智能家居的消费宣传。
9. 5G+轨道交通 
依托本地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骨干企业,积极开展5G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用探索。加快推动基于5G的轨道交通数据传输,实现车地之间的大带宽数据通信,通过车载业务数据和沿线高清视频的高速实时回传,实现对列车运行的实时监控、车辆定位和故障预警等功能,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推动5G和物联网技术相结合,实现对轨道交通中的机电系统状态、工务系统状态等数据的采集和回传,完成轨道交通的智能运维,提高维护效率和安全水平;积极开展乘车5G服务等应用场景落地,实现实时查询车辆到/发站信息、查询车站拥挤情况、定位轨道交通商业网点等服务功能,提升面向乘客的乘车服务能力。
(三)聚焦生态思维,激发产业活力
1. 加强产业集聚
做大做强5G产业链,积极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主导作用,在射频器件、光器件与光模块、通信模组、基站设备、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培育和招引一批专、精、特、新型企业。重点打造行业领军企业,支持专利合作、并购重组、孵化培育等措施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壮大企业实力,鼓励加强本地配套力度,带动集群发展,激发产业活力。充分发挥各类技术研发实验室的先导作用,支持核心器件、整机设备与应用解决方案厂商间构建多方联动、资源共享、协同创新的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机制,打破各领域间彼此封闭独立的发展框架,推动实现各类创新要素在产学研用间的聚焦、流动与增值。鼓励电子信息企业积极进入5G产业生态圈,面向信息安全保障、网络切片定制、边缘计算服务、小基站等新兴产业环节,发展丰富一批面向新兴业态与跨界创新的市场主体。优化区域布局,依托“东园西谷北城”、中德生态园等重大载体,结合“四区多园一带”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布局,准确定位区域发展重点,强化产业链生态配套与区域协同。
2. 优化支撑环境
构建测试评价环境,汇聚国家权威第三方机构、行业龙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产学研资源,重点围绕终端设备、网络质量、应用服务等关键环节,为企业提供测试评价服务,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出优化迭代建议,填补产业链空缺。适时发布测试报告,立足青岛、辐射全国,形成产业风向标,引领产业的良性循环和优质发展。提供方案集成验证环境,面向5G应用需求,集聚终端器件、运营商、应用服务商等企业资源,开展场景需求识别、技术选型判定、解决方案定制、示范宣传推广等服务,寻找5G技术与行业应用需求契合点,放大5G行业赋能价值,激发传统行业转型创新活力。改善企业孵化环境,完善财政引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市场化投入机制,适时设立青岛5G融合创新发展基金,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骨干企业、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建设运作一批精细化、专业化的5G众创空间、创新型孵化器、加速器等小微企业培育机构,丰富创新创业载体。打造开放合作交流环境,举办一系列专业性强、影响力大的5G论坛峰会及产业赛事,向世界发出青岛声音,集中推广本地5G创新产品、应用成果、扶持政策和配套环境,营造良好发展氛围。组建青岛5G业界创新共治理事会,加强与国家、地方产业联盟互动合作,围绕关键技术、产业生态、应用落地等方面,形成定期沟通和工作推进机制,助推5G产业加速成熟。
(四)深化融合创新,加快技术突破
强化5G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强5G无线和网络技术突破,重点围绕集中式无线电接入网络、网络切片、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积极推动5G与“云、大、物、智、边、安”—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的双向赋能,强化5G带动作用,重点支持云边端协同、海量数据的多接入采集、低功耗广域网连接、云化新型网络架构、固移融合的多接入边缘计算等领域的研发;强化信息技术在5G中的创新作用,重点支持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运维、网络控制和网络切片等重点领域,加强信息安全的基础保障,开展接入安全、切片安全、应用安全、接口安全以及用户隐私保护的研发及应用。
推动5G应用技术跨界融合。鼓励5G技术研发机构与应用需求方的深入合作,支持5G应用企业参与5G应用技术的研发及验证环节,厘清5G规模应用的技术瓶颈,形成应用落地攻坚路线图;充分发挥增强移动宽带、高可靠低时延与海量机器类通信的技术特性与差异化应用场景需求的融合创新能力,以云化架构为引领,重点支持多接入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技术创新,聚力跨跃5G创新应用由“展厅观摩”向“产业落地”演进过程中的技术裂谷;鼓励众多传统企业加入5G应用技术创新链,加快构建5G应用商业闭环,以应用需求为牵引,加快推动技术成果的产业转化,形成技术创新与应用变现的良性互动,建立健康可持续的普惠5G发展模式。
三、重点工程
(一)5G精品网络工程
依据密集城区、一般城区、郊区农村的次序稳步推进5G网络覆盖,精准锁定建设场景,针对高流量高价值区域、口碑场景以及工业生产等垂直行业应用识别5G价值站址,推进5G网络在重点企业、科研机构、特色园区、大型场馆、商务楼宇、党政机关等场所的重点部署。加强《关于2019年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的落地实施,切实推进5G基站的共建共享工作,优化相关数据统计与信息报送机制。将5G基站站址、机房及管线、电力等配套需求同国土用地、城乡住房、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良好衔接,滚动更新公路、桥梁、绿地、杆塔等社会资源开放清单,深化基础电信企业与市政、电力、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间的开放合作。降低基站运维成本,组织推进具备条件的5G基站转供电改直供电工程,对符合条件的5G基站实施电力直接交易。加速网络即服务创新能力建设,通过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实现灵活、动态的网络资源分配,提升5G精品网络体验,满足各类业务场景的差异化网络需求。
(二)5G产业集群工程
依托骨干企业与特色园区,加强5G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围绕本地重点企业,大力发展大尺寸砷化镓外延材料、高纯半绝缘碳化硅衬底、基带芯片、5G中高频器件、射频微系统、高速光模块、功率电子等核心产品,推动宏基站、刀片式基站、微基站、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天线阵、WDM和OTN高速大容量光传输设备、高端光纤光缆、测试测量仪表等关键设备研发及产业化进程,持续提升本地化配套水平。结合本地产业现有基础,对我市5G产业生态圈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强链、补链工作,聚焦5G中高频器件、基站设备、计算存储芯片、信息安全等产业发展薄弱环节,开展5G产业培育“挂图作战”,从技术水平、产业带动、市场前景等多个维度评估细化招引目标,绘制5G产业精准招引地图,有针对性招引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骨干企业,加快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三)5G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工程
依托本地5G产业链关键主体,建设5G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技术研发、测试评价和集成验证服务,共同推动5G产业成熟与业务发展。依托本地重点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组建5G融合创新中心,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围绕5G通信关键核心技术、5G与相关信息技术和应用技术的融合创新,总结亟需突破的技术断点,研究制定技术创新突破路线图,搭建公共开放的技术研发环境,开展联合技术研发,争取设立5G相关技术研发专项,积极承接国家及山东省的相关技术研发及应用专项,积极对接全球及国内的顶级科研机构,建立定期的技术交流、人才交流、科研设备共建共享等交流合作机制;重点推进围绕终端设备、网络环境、云平台的测试评价服务,搭建行业领先、国内一流的软硬件测试评价环境,为生态圈企业提供串联端管云的功能、性能和兼容性等测试评价能力;重点面向应用创新构建覆盖场景需求、技术选型、方案集成、宣传推广的5G集成验证平台,围绕本地企业开展供需对接服务,明确各类业务场景对网络性能和功能需求特征,形成场景需求库,通过分析5G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特性与场景需求契合点,提供网络技术优化应用策略,形成技术选型库,集聚关键器件、通信模组、网络设备和整机终端等厂商资源,打造“5G+”融合创新解决方案,通过选取工业互联网、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车联网等领域较为成熟应用案例,集中进行展示推广,放大5G行业赋能价值。
(四)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依托本地产业代表,聚焦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等工业重点领域,选择有条件的产业园区、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等区域,利用5G赋能工业全环节,助力传统制造业生产制造管理能力全面加速跃升。积极开展工业5G应用试点示范,推动技术规模化应用及示范基地间协同合作,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全面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促进设备、产线、车间、工厂向5G无线化方向发展,实现工厂网络及要素扁平化灵活管理。促进5G在研发、生产、物流、经营、服务全生命周期的创新应用,实现工业企业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运营商、设备商、终端商等产业链各方建立协同合作机制,推动5G网络工业信息安全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与产品研发、保障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安全可靠。开展工业5G应用成熟度评估,发布《工业互联网5G应用成熟度评估指南》,培育一批园区、企业工业5G应用标杆。积极发展面向行业与特定场景的工业5G解决方案,开展供应商分级分类管理,发布工业互联网5G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完善供需对接,推动5G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及工业互联网的协同发展。
(五)5G数字文创应用示范工程
开展5G虚拟现实创新应用示范工程,依托本地骨干企业,联合国家智库,积极打造云VR进小区、进商圈、进工厂等应用示范。选择有条件的产业园区、旅游园区、住宅小区、机场、校园、商圈等区域,聚焦重点活动直播、热门视频点播、教育与游戏领域,搭建面向大众的5G云VR内容聚合与运营平台,实现VR内容的直播转码、点播生产与云端渲染,支持并发用户数不少于100个,针对弱交互型VR业务着力发展8K-12K视频全景分辨率、90帧/秒以上帧率、100度以上视场角的VR直播及点播视频类应用,针对强交互型VR业务着力发展2K-4K单目分辨率、90帧/秒以上帧率、100度以上视场角的VR游戏娱乐类应用;在运营商营业厅、影院、网吧等适当商业场所,部署高质量、易推广的5G云VR线下体验店;探索5G云VR在制造业研发设计、检测维护、操作培训、远程协作等环节的应用,推进在医疗教学训练、手术导航、心理辅导、康复护理、居家养老、在线诊疗等环节的应用,开展在电子商务、家装设计、商业展示等领域应用。开展5G超高清内容生产应用示范工程,依托本地运营商、内容制作商与广告传媒商,围绕青岛啤酒节、马拉松比赛、军事宣传、演唱会等重大活动开展现场直播,实现5G+4K/8K现场节目录制及信号实时回传,丰富直播内容;依托本地影视文化产业园区,建立5G影视拍摄制作环境、云媒体制作平台和聚合平台,实现前端拍摄、云端制作以及内容聚合,打造5G超高清内容生产创新示范。
(六)5G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示范工程
依托本地汽车生产企业重点提升乘用车和商用车的5G和C-V2X联网率,推动基于5G和C-V2X的T-Box、车机、智能行车记录仪等产品的新车装配和后装应用;支持整车厂和运营商共同开展封闭测试区、半开放体验区、公共开放道路等车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开放路边灯杆、交通信号灯、交通指示牌等公共道路资源,支持5G和C-V2X的路侧单元及边缘计算设备安装,面向智能化和网联化开展车联网测试验证及应用体验;依托本地科研院所、基础电信运营商以及国内信息通信设备厂商联合研发智能化、网联化的创新汽车电子产品,研发5G、C-V2X和边缘计算融合应用的关键技术及产品,支持建设车联网云控基础平台、高精度地图数据平台、车联网信息安全平台等基础云平台;围绕青岛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开展车辆编队行驶、无人配送车、无人叉车、自动堆垛车、AGV运输、特种车辆5G平行驾驶等应用,打造物流干线运输、末端配送等特种工况下的5G+车联网应用示范。
(七)5G智能电网应用示范工程
依托本地骨干企业,积极把握世界一流配电网建设试点城市机遇,围绕控制和采集两类作业场景开展5G智能电网应用示范。在控制场景侧,提升配电调控精细化程度,借助网络切片服务等级协议(SLA)保障能力,实现设备组内每台终端均可作为中心逻辑单元实现毫秒级电网跳闸、快速隔离配网线路故障区段、定位故障隔离以及非故障区域供电恢复等功能,最大限度减少故障停电时间和范围;提高负荷响应速率,鼓励企业将监测控制对象下沉到工厂内非连续生产电源、电动汽车充电桩、非生产性空调负荷等柔性用电领域,实现对用电负荷的全面化、精细化感知及控制,及时解决电网故障初期频率快速跌落、主干通道潮流越限等问题;实现分布式能源调控,引导能源供应侧利用5G海量连接能力,将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大规模分布式能源接入配电网,推动电网系统从单电源单向辐射网络向多电源双向流动网络转变,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功率调节、实时动态监测、孤岛检测、调度与协调控制等。在采集场景侧,提升信息采集效率,加快智能电表广泛应用,拓展用电信息采集广度、深度和频次,满足智能用电个性化需求,实现远程抄表、负荷监测、线损分析、阶梯电价计费、用户双向互动营销、分布式能源计量等功能;丰富信息采集手段,借助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输电线监测无人机、配电房高清视频监控等手段,以可控视频回传代替人工巡检,实现远程控制运维,提高信息采集准确性和效率;拓展电网监测对象,借助传感器、摄像头等信息采集设备,构建覆盖配电变压器、环网柜、分支箱、充电桩、分布式能源等设备在内的配电网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体系,完善防盗预警管理系统,保障配网安全稳定运行。
(八)5G智慧港口应用示范工程
依托青岛港及本地电信运营商、重点科技企业,完成青岛港5G网络覆盖,推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大型设备5G连接控制,完成包括自动岸桥吊车、集装箱自动导引车(AGV)、轨道吊在内设备的控制系统改造,借助5G高可靠、低时延特性实现集装箱抓取及运输的全自动化作业或远程集中控制,并减少光缆、卷盘机构、复合电缆等附属装置造成的束缚,降低运行能耗及维护成本;支持港口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5G网络实现联网机械设备、超高清摄像头、巡检无人机的多路、多维数据回传,实现生产状态的实时感知,并对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传统集装箱码头及散杂货码头全区域实现实时监控及异常事件预警;完成锚地、航道等部分近海区域的5G覆盖,依托本地科研院所以及重点企业,推动5G在船舶引航上的创新应用,如借助海事无人机、红外视频增强系统、超高清摄像头等智能设备完成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的更新升级,提升能见度较低的雾天、雨雪等特殊气象条件下船舶进出港口的安全性;鼓励港口部分场景下的无人驾驶卡车测试应用,特别是在车路协同、拖车引导系统、运输全流程数据回传等方面进行试验探索。
(九)5G无人机应用示范工程
依托本地骨干企业,聚焦飞行控制和视频回传业务特性,打造5G+智能网联无人机应用试点示范,推动低空数字化经济发展。飞行控制应用方面,在物流领域,围绕重点商圈、港口及物流园区,采用窄波束对准、协作传输、不同带宽分频接入等方式,减少城区楼宇间、小区内信号干扰,开展简单场景下小批量投递任务试点,验证飞行状态上报、RTK高精度定位信息下发和毫秒级(<20ms)端到端控制能力;农林植保领域,针对蔬菜、花生、果树等重点农产品,在即墨、胶州、平度、莱西四市推广无人机农药种子喷洒、巡逻监视、病虫监察等应用场景,降低农药使用量和人力消耗,实现农业绿色智慧发展。视频回传应用方面,安防巡检领域,借助基站侧多天线的垂直波束能力来增强信号,解决偏远地区覆盖问题,加快无人机在电力巡检、森林防火、海事救援、刑侦反恐等领域普及,借助5G基站侧边缘计算能力实现视频、图像、控制信息的本地卸载及处理,为指挥人员决策快速提供依据;无人测绘领域,推广无人机在工程测量、资源探勘、海洋测绘、地图制图等领域应用,利用倾斜摄影技术获取高清晰度立体影像数据,形成毫秒级实时构建实景矢量地图能力,提升测绘效率和精准度;文化娱乐领域,围绕体育赛事、演艺活动、会议展览等商业活动开展5G无人机拍摄试点,满足虚拟现实和4K/8K超高清视频影像实时直播业务需求,不断提升用户观看体验。
(十)5G远程诊疗示范工程
依托我市医院及省内外知名医院,联合智慧医院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开展5G远程医疗服务试点示范,结合虚拟现实、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多种远程医疗解决方案。重点开发基于视频与图像交互的医疗诊断与指导类应用,如远程会诊、诊断以及医疗指导及示教等;积极推进基于视频与力反馈的远程操控类应用,如远程机器人超声检查、远程机器人内窥镜检查和远程机器人手术等;加快发展基于医疗设备数据无线采集的医疗监测与护理类应用,如无线监护、无线输液、移动护理和患者实时位置采集与监测等。利用5G技术赋能远程医疗,打破地域限制,连接其他省市的优质医疗资源,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前沿的医疗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调
依托我市5G网络建设和应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5G建设和应用相关工作,研究制定支持政策和配套措施,协调解决推进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各区市根据自身特点,统筹推进本区域5G网络建设、应用场景打造和产业集聚发展等工作。鼓励本地重要企业及5G生态发展联盟等社会组织在标准制定、技术攻关、行业应用等方面发挥协同作用,推进全市各项5G工作实施。
(二)保障网络建设
各相关部门应将5G网络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在合法合规前提下,为5G网络建设提供积极的要素保障,特别是在规划落地、基站设置、传输和管道工程建设、环保评测、电力引接、用电费用减免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率先开放政府机关及下属企事业单位的办公大楼和其他公共建筑等相关资源支持5G及通信网配套设施建设。整合利用路灯杆、信号杆、监控杆、电力杆(塔)等社会杆塔资源,推进“一杆多用”,加强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建设。
(三)加大财税扶持
设立5G产业发展基金,鼓励各类创投基金共同投资5G 关键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基础网络建设、应用示范推广、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重大项目。推动5G基站及配套设施建设向民营企业和民营资本开放,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合作共建。出台5G产业链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产业链重点企业及中小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速应用部署。
(四)加强宣传引导
各区市要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主动回应群众关心的电磁环境问题,开展宣传教育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工作。电信运营企业、铁塔公司委托有资质单位开展电磁辐射环境监测,确保符合电磁环境控制限值,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5G基站的监测报告,保障公众知情权,营造全社会广泛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加大对基础通信设施的保护力度。
(五)扩大交流合作
积极举办5G相关峰会论坛、创新大赛、项目对接、创业培训等相关活动,打造5G创新创业新生态。强化国际合作,引入国际性的前沿技术研究机构及创业团队落户青岛,提升我市5G产业国际影响力。总结青岛市5G创新应用示范的实践经验,选取我市与5G结合点较强的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智慧海洋等特色应用领域形成案例集,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打造全国领先的5G应用产业氛围及品牌。
(六)创新人才政策
充分利用“百万人才集聚工程”“创新创业激励工程”“全民招才引智工程”等现有人才计划,研究制定针对5G人才的培养招引计划。通过提升在居留、住房、医疗、托老、配偶工作、子女入学、政府荣誉表彰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吸引5G高层次人才入驻青岛。鼓励本地有能力的企业和高校引进高技术人才及高创新能力团队,支持产学研深度联动,培养具有竞争力的 5G产业技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
来源: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联系电话:  010-62389230 
技术支持:  7*24小时联系电话18732941732 / 13718010982     
————————————————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