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来源: 沈听雪的历史文集
北宁铁路(简称北宁路、北宁线),西起北平,东至沈阳,大部分路段沿渤海湾蜿蜒伸展,横贯狭长的辽西走廊,全程800多公里。沿线有天津、塘沽、秦皇岛、榆关(山海关)、锦西、锦州、沈阳等重要城镇,是连通华北、东北两个地区的交通命脉。在这条路段上,锦州扼守辽西走廊北端,连山望海,成为联结东北与关内的咽喉重镇,是东北国民党军退入关内的陆上必经通道。
由于锦州具有如此的重要战略地位,因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仅在明末清初的40余年间,这里就曾发生过90多次争夺厮杀,是努尔哈赤、皇太极、孙承宗、袁崇焕、多尔衮等一代豪杰的表演舞台,最终以著名的松锦大战明军主力部队被歼、锦州陷落而告终。历史进入1948年后,国共内战已形白热化,首先在东北演变成为战略决战。
为了保持华北与东北的陆上联系,国民党军统帅部成立了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任命原陆军副总司令兼胶东兵团司令范汉杰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统一指挥卢浚泉第六兵团所属的第54军、第93军、新5军、新8军,共14个师约15万人,防守义县至山海关一线。另外,傅作义的华北“剿总”所属第13军、第62军共6个师部署于承德、唐山至昌黎一线,与范汉杰部相衔接,互为呼应。
范汉杰上任后,即将部队摆开,以6个师守锦州,1个师守义县,1个师守高桥,3个师守锦西、葫芦岛、兴城,3个师守山海关、绥中,形成了以锦州为中心,锦西、义县为外围,兴城、绥中为连接据点的防御体系。其中锦州的地位最为关键,该城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国民党军又历经两年时间多次施工作业,修筑了环城十余里的土城墙和大量水泥工事、地堡群、火力点、独立支撑点,城外围密布外壕、铁丝网、鹿砦和地雷区,构成了点点相连、以点制面的全纵深防御体系。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于1948年8月到锦州视察时,也对锦州的城防工事非常满意,多有赞叹。由此,锦州的城防工事号称是“铜墙铁壁般的坚固”。
在当时的东北战场态势下,卫立煌认为,长春孤悬于解放军的包围之中,沈阳国军又不能眼看着共军的圈套去北上救援,其前途实在堪忧。而锦州东邻沈阳,西接北平,一旦有事两边都可以出兵救援,海上也有进出通道,地利充分。加上锦州城防坚固,解放军的炮火未见有多么强大,攻坚能力不足,一年前打个四平都那么困难,现在想攻锦州更是难上加难。范汉杰也认为,锦州地处辽西纵深,东西均有强大兵团呼应,解放军如想来攻,就需要远道南下,将侧翼敞开给沈阳国军重兵集团,后勤补给不易,又顿兵于锦州坚城之下,实在是一步险棋,其断不敢走。十有八九,解放军还是要先打长春,徐图沈阳,锦州没有多大危险。
然而,无论是卫立煌、还是范汉杰,都没有想到,毛泽东会有那么大的气魄,敢于驱动东北野战军主力置后方于不顾而将重拳砸向锦州。蒋介石倒是根据各种情报判断解放军有可能南下北宁线实施大动作,提前就警告过范汉杰,要他早做准备。然而范汉杰沉浸于乐观之中,并没有把蒋介石的警告太当回事,甚至还把夫人也接来锦州,准备长住下去。
1948年9月10日,按照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发布的作战命令,东野各路纵队开始行动,分别向北宁线、彰武、新立屯等地区调动集结。在东北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铁路网比较密集,占到了那个年代全国铁路里程的一半左右。因而,靠铁路长途输送人员和物资成为了东北战场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然而当时连接北满和南满的两条铁路线屡遭战火破坏,又遭到了当年夏季的洪水冲毁,导致多个路段不通,来往困难。
根据东北野战军司令部的命令,东野下辖的铁道纵队2.6万余名官兵和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已于8月下旬紧急出动,在苏联方面派来的工程机械和技术人员帮助下,昼夜施工苦干,及时修复了受损的铁路线路。东北铁路总局局长吕正操也全力调集火车机车和车皮,并从各铁路局抽调大批司机、调度、站务人员到沿线各站值勤,精心组织,隐蔽企图,将部队和作战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前线,保障了这次解放战争中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铁路运输之顺利进行。仅在9天之内,就秘密输送了64次军列10万大军,事后令国民党军情报机关瞠目结舌。
与此同时,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和东北军区后勤部将生产、采购、筹措来的大批作战物资通过各个环节向前转运,并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拥军支前,赶着大车,推着小车,扛着担架随部队前进,将火车转运来的物资又从车站人拉肩扛运到了前线。据统计,在辽沈战役发起前,后勤部门和各地政府共筹划和运输粮食7000万斤、油料11000多吨、子弹1000万发、手榴弹15万枚、炮弹20万发、炸药5万斤,以及棉衣、棉帽、棉鞋等冬装近百万套。参战民工达到160万人、担架1.3万余副、大车3.6万余辆。在铁道部队、铁路运输人员和广大支前群众的密切支援下,巨量物资及时供应前线,从而保障了这次战略决战能够最终取得胜利。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后来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那么,同样可以说,辽沈战役的胜利,是广大铁道官兵和人民群众用火车拉和小车推共同创造出来的。
为了尽量隐蔽战役企图,根据东北野战军领导人林彪、罗荣桓的指示,东野参谋长刘亚楼精心制定了一系列的保密欺敌措施:一、以部分兵力大造声势,公开佯动。放出口号要“练好兵,打长春”,摆出攻打长春的态势,迷惑敌人,隐蔽东野主力南下作战的行动企图;二、隐蔽下达部队的行动命令。所有行动命令均由司令部派参谋人员到有关部队口头传达,秘密组织实施;三、无线电台全面佯动。师以上的无线电台在部队开始行动后一周内,仍留原驻地,照常和野司电台保持联络。在南下部队开进过程中,除原在锦州、沈阳附近活动的部队外,一段时间内暂不和野司联络;四、为迷惑敌机白天的空中侦察,部队夜行晓宿,一旦遇有空情,立即原地向后转,以示北进之态;五、输送车辆只利用夜间运输,白天则空车回返,伪装企图,麻痹敌人。
在大军南下过程中,上述保密欺敌措施起到了很大作用。部队上了棚厢火车,车门加锁,贴上封条,晚上运输,白天隐蔽。外边人不知道运得是什么,官兵们不知道要去往哪里,连铁路员工都不知内情。部队战前的动员会全部取消,连级别很高的干部也未事先接到前往目的地的通知,只能靠最后上级派人口头传达命令。师以上电台先期原地未动,信号照常,国民党军的侦听机构长时间被蒙在鼓里。如此一来,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大军机动的秘密。
不过, 这样大规模的铁路机动和人员、物资运输,再隐蔽企图也是无法做到完全保密的。正如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杨立青判断的那样,国民党军有空军优势,必然侦察到辽西铁路运输的异常繁忙景象。尤其是白天也不掩饰大量人员活动,这与以往是迥然不同的。搞保密欺敌,也是同时间赛跑,并无全然把握。然而,这次天助解放军,卫立煌、范汉杰等人出于战略保守导致的惯性错觉,令他们没有重视空军提供的情报。就这样,林彪指挥完成了战略调动,紧接着一记重拳就砸了下来。
▼
阅读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