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小的车票,承载着一代一代人的记忆。从纸票到IC卡,再到如今的互联互通卡,交通条件在改善,出行方式在变,车票在变,支付方式也在变。
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多次将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作为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享受更方便的出行服务。截止2019年9月,全国252个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实现了互联互通,体现了“小卡片、大民生”的朴素内涵。
交通支付的变迁
纸票时代
公共交通是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中国城市公共交通最主流的支付方式包括纸质票、月票、投币售票等。纸质车票不仅是单纯的乘车凭证,更是当地历史的小画册,时刻勾起人们的怀旧情怀。
北京巴士纸质车票
广州无轨电车车票
广州限次打孔月票
上海硬卡无限次月票
IC卡时代1994年9月,杭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开发了国内第一张接触式交通IC卡---金通卡,标志着中国城市公共交通支付进入交通IC卡时代。随后接触式IC卡被非接触式逻辑加密卡(M1卡)取代。
1997年,原建设部借助国家金卡工程开始推动公共交通领域交通卡建设。2001年,大连发行了国内第一张双界面CPU卡,标志着交通一卡通进入新时代,CPU卡成为公共交通领域支付主要手段。
异形IC卡
移动支付时代
随着互联互通时代的到来,2014年后虚拟卡、二维码等交通一卡通新形式进入公共交通领域。
截止2019年9月,全国252个地级以上城市全面实现了互联互通,交通一卡通使用范围已经从单一城市向全国互联互通转变,业务领域已经从公交、地铁向出租汽车、公共自行车、轮渡、城乡客运、市郊铁路等多种交通方式转变,支付方式已经从实体卡线下支付向移动线上支付转变,契合了人民群众的出行需要,体现了“小卡片、大民生”的朴素内涵。
NFC手机支付
二维码乘车应用
加载一卡通功能的智能手环
Q:未来的交通一卡通是怎样的?
A:伴随着声纹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交通一卡通将更趋向于无卡化和虚拟化,将从有形介质支付向无形支付迈进,用户将会更多体会到无感支付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未来,交通一卡通在基本实现全国城市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将按照“服务民生、创新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进一步在便民服务上下功夫,做强业务功能,深化服务能力,将交通一卡通应用扩大到城际铁路、农村班线、长途客运等多个交通运输领域,让人民群众享受真正的“购的便捷、用的方便、使的安心”的出行支付服务。
来源:交通运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