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梦想
——记金永德教授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在哈工大,有这样一位老航天人,他一直活跃在航天知识科普一线,是哈工大航天馆的创始人,退休后潜心写作了《人造地球卫星与导弹》、《神州飞船》、《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三部科普讲稿,被众多高校邀请做太空专题讲座,他就是金永德教授。
01
初入工大,结缘航天
1935年,金永德出生在东北。他是朝鲜族人,在动荡中长大。1954年,金永德考入哈工大工程机械专业,通过几年的学习拿到了专业第一名。1959年,他被抽调进入新成立的导弹系,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老五系,从此开始了与航天事业的不解之缘。
建系伊始,师生们根本没见过导弹实物,甚至连模型都没见过,即便是导弹的设计图纸也要经过审批之后方能借阅。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金永德同教研室的老师们一起,为建设新专业竭心尽力。
02
不忘初心,不舍旧业
由于国家需要,导弹系的设备在1970年运往长沙,老五系的师生风流云散,金永德也被调到了六系。后来,学校决定重建导弹系,金永德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导弹系。
1980年,他被学校派往日本留学,因为掌握中英朝日俄五国语言,大阪领事馆希望他留在日本做外交工作。80年代的日本和中国的生活条件可谓天壤之别,但是他没有同意,在82年回到哈工大。
03
苦尽甘来,航天建馆
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再像当年的自己一样连导弹都看不见摸不到,他萌生了创立航天馆的想法。
开始的时候,一有时间就去航天部找自己曾经的学生、找领导,希望他们支持自己的工作;他吃了不知多少闭门羹,但是他有一股韧劲,一次不行就两次,没人接待就在门口等,只要能要来东西他觉得这都没什么。要回来的东西没地方放,他就放在办公室,放在教室,放在走廊……
后来,学校在格物楼楼下搭建了一座临时建筑,金永德征集到的展品就陈列在这座建筑里,这就是哈工大航天馆最初的馆址。
就是在这么简陋的环境下,一代又一代哈工大航天人接受了专业熏陶,最终走上了航天岗位,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
如今航天馆早已今非昔比,但我们不应该忘记那段艰难的建馆岁月。
04
心系未来,再育英才
后来金老师退休了,其他老人已经在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了,可是他没有。他去当督导专家,去其他学校做免费科普讲座,去航天馆当义务讲解员。
有一次他去听课,一个学生在课上睡觉,睡了整整一节课。金老师在下课后走到他身边,把他轻轻拍醒,对全体同学说:同学们,要珍惜时光呀!你们现在条件这么好,要多学习知识,以后要为航天做贡献,为国家做贡献啊!
05
纵使平凡守初心,许身航天报家国
金永德老师是很普通的一个哈工大人,他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在快退休的时候才被评为教授。在金永德老先生的人生中,并没有那么多波澜壮阔与大起大落,有的只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只是始终愿为国家航天事业出一份力,做一分事的初心。
他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哈工大,把全部心血都灌注到了为祖国航天建设培育接班人的伟大事业中,在我们眼中,他无愧于光荣的哈工大人这一称号。
文案 | 马洪涛
编辑 | 李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