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如果你遇到有人在公共场合高声外放音乐、看视频,你是如何应对的呢?
前几天,演员叶璇在微博上曝光了一名中老年男子。该男子在深夜列车上高声外放看视频,多次劝阻无效,众人只能忍受其噪声困扰。
叶璇低声劝阻多次,男子却用“神经病”来回复……
微博发出后,网友们纷纷表示支持叶璇,并表示了对生活中“外放党”们的厌恶:
可是事后,那位被叶璇曝光的“高铁外放男”,却要求叶璇赔礼道歉。他在采访中说:视频对自己影响很大,让儿女脸上无光。
当事乘客称:“这个是我的不对,她(叶璇)说得很对,因为每个公民都遵守公共秩序是很对的。当时我很生气,这一列车人都在看手机,另外在我前头第二排还有一个乘客,他放的声音一直放,放了几个小时,还比我声音大。我就说你‘神经病’吗,你这个人管得太宽了吧,火车上就是大家的(公共空间),你不说他们,为什么只说我呢……”
Professor觉得,身在公共场合,便要遵守公共秩序。那些不顾他人感受肆意外放听歌、看视频的行为,既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也是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表现。与其为了脱责而狡辩推诿,还不如大方认错而后改正,这样更能获得谅解。
每个人都对破坏社会秩序、缺乏社会公德心的行为感到厌烦,那些破坏公共秩序的人自然也不会受到大家的喜爱。
相对于有一定自制力的成人,年幼无知的孩子更容易破坏公共设施与秩序,比如玩弄超市存货箱的存货条、乱扔垃圾、插队抢座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避免自己的孩子成为下一个负面新闻的主角呢?
这就要求家长们学会如何教导孩子遵守公共秩序,培养一个有社会公德心、有教养的好孩子。
壹
开头说到了高铁,相信大家一定对近两年层出不穷的霸座事件印象深刻。
说起“霸座”事件,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
2018年8月21日,在从济南西站开往北京的高铁G334次列车上,一男子霸占别人的座位,还对前来劝阻的乘务员各种胡搅蛮缠。视频曝光后,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
没过多久,高铁又出现了“霸座女”——
该女乘客在湖南永州站上车,她强占了其他乘客的一个靠窗座位,且拒不还座。当列车员劝说该霸座女让座时,该霸座女竟然反驳说,每个座位上没贴编号!
所幸,最终这两人都得到了相应的处罚。
当然,除了上面这两个负面的例子,生活中也有不少文明乘车、正面积极的事例——
在地铁上,一位母亲怀抱着熟睡的孩子坐在座位上,为了不弄脏座位,母亲把小背包垫在孩子的脚下;
可爱的小女孩在乘坐公交时,怕手中的雪糕滴到车厢里,蹲在车载垃圾桶旁边吃雪糕,被网友称为“最可爱的小乘客”。
孩子的品行少不了家长的教育,品行端正的父母往往也能教出品行端正的孩子。所以,为了减少社会毒瘤的产生,作为父母,我们需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提供榜样的力量。
贰
美国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说过:没有自由的秩序和没有秩序的自由,同样具有破坏性。
而幼儿时期,正是秩序的敏感期。
著名学者蒙台梭利将婴幼儿的敏感期归纳为:
语言敏感期(0-6岁)
秩序敏感期(2-4岁)
感官敏感期(0-6岁)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动作敏感期(0-6岁)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书写敏感期(3.5-4.5岁)
阅读敏感期(4.5-5.5岁)
文化敏感期(6-9岁)
根据蒙台梭利的分析,2-4岁的幼儿正处于秩序敏感期,此时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孩子无所适从。
蒙台梭利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会因为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因而确定“对秩序的要求”是幼儿极为明显的一种敏感力。
下面是一个有关幼儿秩序感的小测验,父母们不妨试着比照一下孩子的行为,看看您的孩子的秩序感怎么样?
1.您的孩子是否能在坐公交车时主动排队?
2.您的孩子是否能够在排队时,不乱挤?
3.您的孩子是否能做到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4.您的孩子是否能使用物品后物归原处?
5.您的孩子是否能在玩游戏时遵守游戏规则?
6.您的孩子是否会主动看红绿灯过马路?
7.您的孩子是否能不在公共场所追逐打闹?
8.您的孩子是否会主动把垃圾扔进垃圾桶?
9.您的孩子起居饮食是否有规律?
10.您的孩子是否爱护公物?
11.您的孩子是否能在他人说话时不随意插话?
12.您的孩子是否会将玩具主动摆放整齐?
那么,在日常实践中,家长应该如何教导孩子遵守公共秩序呢?咱们来举个例子,比如一家人趁着假期外出游玩——
首先,在出发前,家长要提前和孩子做出约定。这个约定来源于家长平常对孩子的认识,因为有的孩子好动,有的说话声音大。
有了这个约定,孩子就会特别注意一些,也就是说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有一个提前的准备和认知,而不是说到了现场再去说,这就已经晚了。
再就是要尽量调动孩子的主动性,让他在这方面有所准备。
我们家长负责提醒,不要让孩子觉得好像是一种压迫,对他是命令或者是控制,否则孩子可能不愿意配合。
孩子的天性是玩,向往无拘无束,如要让孩子主动去遵守一些秩序,不妨采用游戏的方式,如:比比谁在公共场合更安静等等,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遵守秩序的主动性。
叁
下面,Professor和大家分享一些从小培养孩子公德心与秩序感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乘坐公共交通,要先下后上,文明礼让,不推搡,在车上不大声喧哗;
?游览公园,不攀折花木,不践踏草坪;
?出入室内场所如电影院、剧院、音乐厅、博物馆、美术馆等,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不乱跑不打闹;
?排队时不插队,和前人保持礼貌距离;
?爱护公共设施,如不踩踏公园或公车上的座椅,使用公共厕所保持卫生干净整洁;
?借用公共物品(如图书馆的书等),用完放回原处,码放整齐
家长朋友们可以告诉孩子,因为公共环境是大家的,每个人都应该在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顾及到他人的需求。
只有这样,我们每个人在公共环境中才能做到平等相处,我们才会营造一个有序的环境。
另外,家长们如果担心孩子出门在外时会大喊大闹,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如玩具、图书、绘画纸笔等。孩子无聊或烦躁时,可以把这些东西给到孩子,只要孩子有事可做,就会慢慢安静下来。
Professor点评:
“
孩子品德培养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
爸爸妈妈们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井然有序的家庭环境,用端正的品行影响孩子的品行,以身作则,从生活小事做起,培养一个好品德、守秩序、知礼节的好孩子。
”
点这里!快来带宝贝一起体验精彩瑞思课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