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种时刻
让你根本分不清楚理想与现实
绘画常常被称为一体两面
如果用“冷”概括物象
那么“热”就是抽象
传达到现实 直击内心
在西方,抽象绘画既不是他们目前艺术的中心,也不是主流,更不是“唯一的怪胎”。西方的现代艺术的进程,像一个醉汉一样起步,跌跌撞撞,越走越快,方向不明。

两种抽象的法则,一个叫内在的情感,另一个叫内在的结构。目标不同,使用的绘画语言却是一个类型——抽象的。但大艺术家们为了表达他们内心的东西,各自用了不同的方式处理绘画语言。
艺术本身并不崇高
艺术品是否出自艺术家之手也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
艺术家选择了它便有着“点石成金”的效用
使得寻常对象可以摆脱物的功能
而一跃而为艺术品
毕加索(Don José Ruizy Blasco)

《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

《三乐师》

《吉他》
每一种尝试都引来它的对立面,每一个成功都是过眼云烟,没有一个艺术家可以成为众人仿效的楷模,没有一种风格可以称霸画坛。
保罗克利(Paul Klee )

《几何》

《老人像》

《鱼的循环》
克利是一个既浪漫又神秘的人。他把绘画或者创作活动,看作是不可思议的体验,在这个体验过程中,艺术家在得到启发的时刻,把内心的幻象和对外部世界的体验结合起来。
胡安·米罗(Joan Miró)

《哈里昆的狂欢》

《加泰隆风景》

《星座》
胡安.米罗的艺术代表了超现实主义的另一种风格,其作品主题来源于记忆和梦境,带有怪异和幽默的特征,包括扭曲的形体和古怪的几何结构。他企图要毁灭理性和逻辑的主宰,把无意识和非逻辑心灵的冲力从中解放出来,且探测不可见领域和视觉世界的奥秘。
伊夫·克莱因

《蓝色》系列作品

《蓝色》系列作品

《蓝色》系列作品
克莱因相信,只有最单纯的色彩才能唤起最强烈的心灵感受力。一些艺术家使用各种色彩以求获得艺术生命力,而他宁愿回归单纯。他的蓝色获得了一个专门说法,叫做International Klein blue,简称IKB,颜料的配方权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
蒙德里安

《构图》

《风车》

《红.黑.蓝》
蒙德里安虽然热衷于立体主义原则,但他已经超规越矩,既不需要主题,也不追求三维视觉的深度感。他超越了立体派,画树木或房屋几乎全是用线来构成,形象痕迹消失,留下的只是线条的迷宫,是把骨架显示出来的一种高度分析的作品。
德.库宁

《粉红色天使》

《女人与自行车》

《谁的名字写在水上》
在德.库宁的创作生涯中,人体成为其绘画创作的主体,加以风景及书写的符号来发展他的抽象世界。他将欧洲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风格融于自己大而有力的绘画行为之中。即使是极端的绘画作品也具有艺术美感,试图唤醒人们心中一种与所有生命事物的内在关联感。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拼贴画

《泉》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艺术流派的一种。它是一种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的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他们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表达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艺术可以是非艺术”
“艺术可以不美”
取消艺术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从而将传统艺术的一切彻底否定掉
抽象艺术的颠覆作用就在于此
我的艺术一点也不是抽象的
况且抽象艺术并不存在,
而且也不可能存在
艺术总是现实的表现。
—— 毕加索
当我们触摸艺术
就像在一个回声里
心灵的别的区域进入共鸣
每一张画
都是理想与现实碰撞的产物
END
编辑:w c x

长 按 二 维 码 识 别 关 注
为 了 艺 术 为 了 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