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一个人想了解另一个国家,他会怎样做?看书、上网,阅读相关资料讯息,或者去出国旅游,亲身感受。然而,上述方法都对于一位叫西谷格的日本年轻人来说都不能满足,他的方式是直接去那个国家“卧底”,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获得不同的生活体验,而他的目标国就是中国。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人的生活,西谷格来到中国,在各行各业“卧底打工”。他曾经从事的工作五花八门,相当奇葩,比如寿司店店员、夜店牛郎、日本购物旅游团导游、山寨游乐园人偶演员、抗日神剧临时群演等等,经历那是相当丰富,一般中国人还真体验不来。西谷的“卧底”生涯持续了六年之久,而对中华饮食的感受是他的重要收获之一,可以说彻底颠覆了他来中国前对中华料理的观念,归结起来就是:在中国国内吃的中华料理与日本人印象中的中华料理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 西谷参加某部抗日剧时拍摄的照片。他扮演一位日本士兵,不过,没有一句台词。

▲ 在中国某个游乐场担任人偶演员(那身装束不会是白雪公主吧)。

▲ 在中国某牛郎夜店打工时的西谷桑。偶尔有人问他脖子上戴的项链名牌是否是Chrome Hearts(著名好莱坞奢侈品牌),其实是他在原宿买的冒牌货。更重要的是他一点也不受欢迎。
西谷桑在到中国前对中华料理满怀期待,认为在中国吃到的中华料理肯定更正宗更美味!然而,在进出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档中餐厅品尝一番后,常常与想象中的味道颇有差异,而且也吃到不少出乎意料的料理,让他好奇心倍增。为此,他根据自己的经历,总结出中国饮食的十大惊奇,每一个都能令日本人高喊:“是真的吗?!”(本文仅从日本人的角度叙述)。
惊奇一:天津没有“天津饭”! 在日本的中华料理店中,“天津饭”是必有的一道料理,米饭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蟹肉蟹黄芙蓉蛋,然后浇上厚厚的酱油味芡汁,其中再以香菇、竹笋等点缀装饰,那嫩滑香软的味道,想必没有哪个日本人会不喜欢。
从“天津饭”的名字来看,无论如何都会让人以为其诞生地在中国天津,实际上却是在日本诞生的日风中华料理。换言之,天津饭在天津甚至在中国内地基本不见踪影。西谷桑在中国到各种餐饮店就餐,一次也没有看到“天津饭”这道料理。

▲ 日本特有的中华料理“天津饭”。
关于“天津饭”的起源,《中国饮食文化研究 天津篇》一书中介绍了两种起源说,一是东京起源说,二是大阪起源说,但无论哪一种说法,出现的时间均为二战后不久由日本厨师发明的。
东京起源说认为,八重洲一家名为“来来轩”的餐馆应一位客户“尽快上菜”的要求,厨师制作了一道速成料理:将蟹肉芙蓉蛋覆盖在米饭上,浇上酱油味的糖醋酱汁。
大阪起源说认为,名为“大正轩”的餐馆的大厨从天津的“盖浇饭”获得灵感,用天津多产的螃蟹制作蟹肉芙蓉蛋,并将之放在米饭之上,“天津饭”由此而来。

▲ 天津没有“天津饭”,这是西谷的第一个“大发现”。
此外,在“天津饭”诞生的背景中也能看到这样的表述:二战结束后不久,许多日本人从中国大陆撤回日本,其中不少人经由天津返回。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天津这个地名让他们觉得很亲近。出人意表的,“天津饭”的起源背后也有很深的意义。
惊奇二:中国人不喝乌龙茶在日本人的印象中,中国茶=乌龙茶。乌龙茶是中国茶叶中最主要的品种之一。但是,西谷发现在中国,无论是餐馆还是茶馆,都很少有人喝乌龙茶,相比之下中国人更偏爱茉莉花茶、普洱茶、铁观音等。也许日本人会问,普洱茶什么的不是乌龙茶吗?有人说,铁观音也是乌龙茶的一种。不过,中国人喝的铁观音是绿茶味,与一般的乌龙茶是不同的茶。

▲ 在中国点茶水,就会给你拿上茶壶和茶杯并无限续水。意外的是,极少遇到熟悉的乌龙茶。
原本乌龙茶只在中国南部福建省和台湾省流行饮用。1895年日本入侵台湾后,乌龙茶也流入日本。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红遍大街小巷的日本二人女子偶像组合“Pink Lady(粉红淑女)”为了美容饮用乌龙茶,一时之间成为热门话题,在偶像引领的潮流下,乌龙茶迅速获得日本国民的喜爱。1981年,日本三得利公司开始出售乌龙茶饮料。

▲ 上世纪70、80年代红透日本的二人女子组合“Pink Lady”,在她们的带动下,乌龙茶风靡日本。
到了80年代中期,大街小巷的居酒屋等开始提供“乌龙高球”(一种鸡尾酒,以乌龙茶兑烈酒),之后就一直在日本人酒类饮料的榜单之上。因此,乌龙茶成为日本人熟悉的饮料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距离现在也不是那么久远。

▲ “乌龙高球”,以乌龙茶兑烈酒。
惊奇三:没有脆薄皮的煎饺日本人心目中的饺子必定是那种面皮又脆又薄的煎饺或是煎得焦黄的煎饺。西谷桑也坚信中国的饺子也必然如此。然而来到中国后,他发现中国人不咋吃煎饺,甚至可以说没有煎饺。虽说有类似煎饺的名为“锅贴”的铁锅饺子,但是皮与水饺一样厚,不脆,却有另一番风味。

▲ 日本人心目中的饺子=煎饺,饺子皮必须又脆又薄。西谷不理解,为何中国人不喜欢煎饺。
对中国人来说,饺子指的就是水饺,而且还是正儿八经的主食。饺子被视为一种“完美的食物”,通过饺子皮可以摄取碳水化合物,其中包着的馅又能同时摄取蛋白质和维生素。煮饺子剩下的饺子汤,可以伴着饺子一起吃,那感觉类似日本的荞麦汤。
这里要说一下,日本饺子的代表“王将饺子”曾经尝试在中国推广,但在2014年就撤出了中国市场。据说撤出的原因之一便是“过于拘泥煎饺”。对于习惯了口感软柔的厚皮饺子的中国人来说,或许日本的煎饺让他们在口感上感觉生硬。西谷桑表示,中日两种饺子他都喜欢。

▲ 日本著名的饺子连锁店,曾进军中国却失败而归,原因在于“过于拘泥煎饺”。
惊奇四:下班后去喝一杯的上班族——为零!日本的上班族经常在下班之后喜欢与同僚一起去喝酒,待喝到微醉之后才会归家。近年流行的千元系居酒屋、立食系酒馆正是上班族的最爱。西谷桑表示自己也经常这样做。

▲ 居酒屋是日本上班族最爱光顾的地方,西谷也不能免俗。
但是,这样的光景在中国基本看不到。中国人通常在家里用晚餐,只有聚餐的时候才会在外用餐(这一点小切本人是不同意的)。即使是聚餐,也常常不饮酒(本来没有酒的小吃店也多)。
那么,中国人在什么场合喝酒呢?明确来说,是“宴会”和“接待”的场合。在公司聚会的聚餐上,就像日本大学生的迎新联谊会上,一杯接一杯地干杯,一口一杯。来中国公干的日本上班族如洗礼一般见证了这一幕幕。有时,在酒席上中国人喜欢用掷骰子、划拳猜码等酒桌游戏来分胜负,加速饮酒的速度及刺激性,不少人因此倒在酒桌上。要么不喝,要喝就喝到底。这就是中国式饮酒。

▲ 中国人的酒席,桌面上林立的空酒瓶肯定让西谷桑感到压力山大!
惊奇五:中国的肉包超小在日本的中华街上,面点店出售的肉包子如汉堡般大小,相当有口感和劲道,也是西谷桑的心头好。

▲ 日本的肉包。按西谷的形容,一个像汉堡一样大。
由于先入为主,西谷也以为在肉包子的故乡大小自然是不在话下的。然而,当他看到中国当地出售的肉包子时,他表示所有日本人都会大跌眼镜。他目测,中国肉包子只有乒乓球大小。
肉包子营养方便,是中国人早餐餐桌上的常客。在蒸笼里摆放12~13个,大小适合,一口一个,就跟小笼包差不多。一碟不到10元(170日元),很多人还搭配豆浆一起吃。至于味道,各店各有不同。不过,当你一口咬下去,肉汁会浸入面皮之中,非常美味!不过,西谷个人还是觉得日本中华街卖的肉包子更好吃。

▲ 西谷在中国遇到的肉包,为啥这么小呢?
西谷桑的十大美食惊奇还有五个呢?别急,且听下回,内容更劲爆哟。想知道?点“在看”!
注: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号,特此声明。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关注更多美食故事,推荐本公众号历史文章:
你以为陆军马鹿的野战伙食只有“日之丸”便当?
战于对马,食在三笠: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的饮食故事
日本海军嗜食牛肉的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天皇秘话
这道菜,让日本吴与舞鹤两市从争议上升到了“战争”
为何“大和”号蛋包饭上的青豆必须是奇数?
冲绳特攻战时,“大和”号带了多少粮食?
其实,陆军马鹿的伙食没你想的那么糟
海军料理之萌芽:幕府海军拿炭炉上舰,三餐都吃腌菜!
海军兵学校学生最期待的毕业实习:吃法国大餐学礼仪!
欧罗巴美食巡旅:战火燎原化沃土,粮仓丰裕造美食:乌克兰历史与美食的对话
■ 手机用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有两个办法。
一、直接打开手机微信,点击最上方的放大镜图标,搜索公众号“牛小切士兵的餐桌”,点开之后再点击“关注”。
二、请长按下面这个二维码图片,然后点击“识别二维码”,即可进入公众号“牛小切士兵的餐桌”,之后请点击“关注”。
扫一扫
关注我们


■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牛小切士兵的餐桌”之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可以阅读更多历史文章。
苹果IOS系统用户或安卓系统用户如懒得点击打赏,也可以扫描或识别下方二维码打赏,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