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中国海军这艘检阅舰啥来头?性能堪称海军之最,300公里外锁定F22

中国海军这艘检阅舰啥来头?性能堪称海军之最,300公里外锁定F22

阅读量:3715755 2019-10-23



4月12日上午9点,中国南海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海上阅兵仪式,中国海军包括辽宁号航母在内的40多艘舰艇齐聚一堂,总吨位达到40万吨,除此之外,还有76架战机悉数到场,上万名官兵一起接受检阅,总共7个作战群的规模为中国海军史上最大,中国海军本次阅舰仪式也让世界为之瞩目。

作为此次执行检阅任务的长沙舰,是中国自行研制的052D型驱逐舰的第二艘,2012年12月28日在江南造船厂下水,2014年3月试航,2015年8月12日在海南三亚某军港正式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
作为中国海军的新锐战舰,“长沙”舰长155米,宽18米,吃水6.5米;标准排水量6000多吨,满载排水量7500吨;采用柴燃联合动力,2台QC-280型燃气涡轮发动机和2台MTU12V1163TB83柴油发动机,使该舰的最大航速达到30节,续航力为4500海里/15节。

除了舰艇本身的性能优越之外,该舰的武备可以说是目前中国现役舰艇中最为强大的。其装备的346A型有源相控阵雷达系统,警戒距离达到300公里,为中国海军擦亮了“眼睛”,不仅让普通战机无处藏身,甚至是F-22和F-35这样隐身战机,也难逃追踪。其采用的64单元导弹垂直发射系统,是中国第一种通用、冷热共用舰载垂直发射器,可以发射“海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鹰击-18”超音速反舰导弹,以及新型的反潜导弹。

1座130毫米H/PJ-38型单管主炮,这种射程达到100公里的舰炮,火力凶猛可以与1个炮兵营相媲美;而1座H/PJ-12型730近防炮系统和1座HQ-10近程舰空导弹发射装置,让该舰对空的防御能力更加密不透风;而2座3联324毫米鱼雷发射管,再加上1架卡-28反潜直升机,让那些水下的“袭击者”也望而却步。

可以说,习近平主席此次选择“长沙”舰作为检阅舰,与2009年海军建军60周年时选择舷号为116的051C型驱逐舰“石家庄”舰,其实有某种相同的意义。那就是,用最成熟、最强大的战舰,去检阅中国海军舰艇。
同时,选择“长沙”舰也能体现出中国海军由弱到强,从近海走向远海的发展历程。在新中国的历史上,这是第三艘以“长沙”命名的海军舰艇,而之前的两艘分别是1艘护卫舰和1艘051型“旅大I”级导弹驱逐舰。

最早的“长沙舰”,源于日本的二型(丁型)的海防舰。二战后,作为战争赔偿的一部分来到了中国,并作为海军主战兵力加入当时的国民党海军。其中,一艘编号为“接12”的海防舰,在1948年6月26日交教育部转交国立海事学校作为练习船。不过,1949年5月后就滞留在上海,上海解放后,为新中国接收,改名“长沙”编号216。
该舰二型海防舰标准排水量740吨,满载900吨;舰身长69.54米,宽8.62米,吃水3.05米;最高航速17.5节。原装备两门120毫米主炮,4门40毫米机炮,6门25毫米机炮,后各舰改装苏制100毫米主炮两门,37毫米副炮六门。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修修补补”继续在新中国海军服役的军舰,再也无力承担守卫中国海疆的任务。于是,中国在上世纪6、70年代开始,根据苏联转让的56型“科特林”级的部分图纸和技术资料,开始研制051型导弹驱逐舰。
到了1971年12月31日,051型驱逐舰首舰“济南”号加入中国海军之后,拉开了中国海军大规模建造“旅大”级驱逐舰的历史。其中的“长沙”舰于1970年5月26日开始建造,1973年6月28日下水,1975年12月19日完工,1975年12月31日服役于南海舰队。

该舰长132米,宽12.8米,吃水4.6米;标准排水量3250吨,满载排水量3670吨;动力系统为2台蒸汽轮机,能让这艘3000多吨的战舰最高航速达到36节,续航力为2970海里/18节。主要武备为座三联装“HY-1”导弹发射架,2座76式130毫米双管主炮,在那个时代,这样的火力可以说对于敌方的水面舰艇极具杀伤力。
不过,相对而言,该舰的防空能力就显得太过单薄,4座61式37毫米双管舰炮,4座61式25毫米双管舰炮,很难为该舰撑起防护伞。不过,无论如何“旅大”级的建造,让中国积累了研制大中型舰艇的经验,同时也让中国海军走向了“导弹化”,为中国的海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天,当第三艘“长沙”舰,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检阅舰,一同检阅了中国海军48艘战舰,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崛起。不仅预示着未来想要凭借“坚船利炮”敲开中国国门的历史早已不复存在,更在告诉某想在南海搞事情的国家,想靠几艘航母就让中国人害怕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