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速与心率耦合性的模拟性检验——梦想小镇半马小记
10月20日上午,我参加了在余杭区举办的梦想小镇半程马拉松比赛,顺利完赛。
先说成绩(参考侯哥),净时1:15:05。国际14,国内11。

对于此次比赛,因建学等朋友组了个队,搭伙入营。一开始就是抱着拉练的目的去报名的,因为6天后才是正餐,宁波马拉松----下半年唯一的全马。
今年的秋天比往常来的晚了一点。随着温差的增大以及不争气的咽喉炎准时报到,时间来到了比赛周,也是我的减量周。
周一下班,微凉,阵风五级。在单位新刷的尚未满月的操场上跟地主一起刷M16。巡航配速335,均心154,有氧3.4,VDOT显示75,比较满意。
周三中午,暖阳,桂香。翻墙进入母校田径场,完成T3*3(实际接近I了,前两个10分钟出头,最后一个关进10分钟)。其他都是E跑。
周六休整,整理好参赛包(清宇代领),准备就绪。
对于此次半马,我设置了三个个目标,一是跑进75分,二是以配速335完赛,三是吹牛,号称顺带拿2020年杭马的入场券(前18名,此纯属玩笑玩笑)。但不管如何,完赛后都要检验巡航配速下心率的高低,以便比较全面地评估配速与心率的关联性。
周日一早,闹钟多余,打开手机,查看气温,湿度,风速。进食吐司夹蜂蜜,咖啡配葡萄糖后,搭艺祥的车去梦想小镇。
赛场边陆续见到了校友,跑友。打招呼,合影,热身,存包,等待开枪。按部就班,不慌不乱。我似乎不再那么激动与兴奋了。(我清楚记得2017年杭州半马前夜大脑的活跃与兴奋啊,基本没怎么睡着过)。此番没有太强大的动机,没有压力,只是来检验夏训效果的,仅此而已。

习惯性地往前挤,我怕堵。3秒左右过线。出发后的几百米稍微有一点点快,但我头脑很清晰,今天不是来挣成绩和名次的,是来找感觉的。马上压一压,335内的速度,尽管看到好几个熟悉的面孔和身影从我身边扬长而去,我内心仍然相当笃定。第一公里手表报数配速331,心率大概在147这样,稍微偏快,偏高了一点,昨晚我复查了周一M16的第一公里335,心率139,但我呼吸的感觉很好,可能是比赛的缘故吧,总要快几跳的。
从第2公里开始一直到第15公里结束,我都是按照既定计划行进,报数基本都在334-335之间,偶有几个333,以及一个337。也不管身边谁超了我或者我超过了谁,不理会,反正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进。

配速稳定,呼吸匀称,心率平稳,这就成功了。
出发后3公里多就是一个大折返,马路中间绿化带的那种,相向前进的跑者相互间都看得见。首先看到的是两个老黑已经折返了,后面又是一个老黑,哎,名次又要下降三名。再后面是国内领先集团了,两人,羊小军他们,紧接着是国内第二集团,5-6人吧,摩羯,阿德他们,再后面就是稀稀拉拉的个体户了,有几张老面孔,但更多的是不认识的年轻人,后生可畏。自己大概处于20多名的位置。玩笑式的前18还是可以期待的嘛。
我在观察别人的同时,其他人也在看我。当我折返后,在我后面的熟悉的跑友在叫我的名字,为我加油。刚开始我还互动几次,用嘴巴回应,回应的次数多了,影响呼吸节奏,换成用右手回应。继续有条不紊地前进。
第3,4公里,心率基本稳住了,156这样,虽然比周一(那天体感舒适)要高一些,但能接受。此时,我判断今天基本上158以内的均心了。在这个配速区间我已经练过多次,基本上除了第7,8公里心率会上浮2个数值左右,其他都是比较平稳的。
与我自己预判的一样,在巡航配速的前提下,心率基本稳定,前15公里一直在156到158,中间有跳到160的,可能是渴了或者小缓坡亦或飘表,但无碍大局。
说到补给,这也是一次演练。这种气温条件,正常情况下,半马补给两次肯定足够了,但此次,为了模拟下周的全马,我在第一个5公里就进了水站,尽管当时我一点都不渴。
说到表飘,这也是一场实战。理论上配速335就能实现第一目标,但在实际比赛中,肯定会多出距离,得333甚至332才能以75分钟完赛。一方面是手表的定位系统有误差,另一方面则是实际跑动距离会比理想距离多。此次再次体会了这两个因素对成绩的实质性影响。我清晰地记得在第一个大折返之后,在5公里路牌处手表已经多出120米了(特意对照了一下)。所以在实际比赛中,要比理想配速至少快2秒才是比较稳妥的,不然,很难卡进目标时间。另外就是行进过程中,我也特别注意切线,找最短距离。这也是此次半马要照顾的一个方面。虽然,此次我做的也不够好,我不知道是人的问题还是表的问题,以后有机会的话,我会戴多只手表试一试。

大概在10公里出头,我逐渐跟上一个熟悉的跑友,林跟腱,从百来米开始缩小差距,而我并没有加速,观察了几分钟,他整体还是比较匀速的,我决定跟他一段,有机会的话,最后3公里加速,准备拉爆他。
紧跟这位跑友的同时,不知啥时,从身后大步冲上来一个跑友,比较快,呼吸急促,应该在325以内,一下子超到我们前面去了,然后保持了一个相对固定的位置,50米左右吧,估计是变速上来的,可惜大家都不傻,我们没有跟上去,不陪他玩(据说,他后来也掉了)。
到了14公里左右,心率良好,节奏稳定,呼吸平稳,我预谋着不等到18公里才加速,会提前加速。
过15公里路牌时,显示屏显示54分5秒左右了,距离则已经多出了超过150米了。因为没有像上半年无锡马拉松时30公里处那么疲劳,需要绞尽脑汁才能计算,所以此时的脑子还是蛮好使的,轻松计算出按此节奏基本实现不了第一目标了。
此时配速大概334,心率158。我决定提速!几秒钟的念头,补给了一下,说干就干。
速度提到330左右,一下子超了一起的那位跑友。
第16公里331,心率终于上到了160。
第17公里332,心率来到了162左右。
回头看了一眼,应该被我拉了百米以上了。这两公里过渡好,已经逼近或超过了3,4位跑友,最后的4公里多得发起总攻了。
最后4公里的配速和心率数据是这样的,配速324,322,322,322。心率没有特别观察,根据呼吸来判断,基本应该在165以上了,事后查看手表,164,167,168,169。整个夏天的T跑没有白练。这个速度与心率在往年想都不敢想,但是现在,我做到了,而且还有空间。
17公里多时,遥遥地看见摩羯就在前面,寻找了参照物,120米左右,我决心撸掉他。每一公里都在逼近他,时不时寻找树枝或者阳光折射的阴影等来参照,距离在一点点缩短,最近处只有20米了。过20公里后,最后一个小缓坡,小桥吧,估计他观察到了我在逼近他,动作幅度变大了,估计咬牙坚持了,这个距离被无情地保持住了。
我知道撸不掉他了,大家也都累了,不追了,以320的配速完成了最后的300米。最后一个拐弯后,准备冲线,想起了贝克乐。

依次过线,停表,相互握手祝贺,特意拍照留念。
事后才知道他出发比我早,净时成绩只比我快1秒。真是个大玩笑。
赛后其他事项不表。领包的路上,看到身边的一个小帅哥胸前挂着第九的牌子,内心稍有波动,一闪而过。
回顾此次梦马,没有实现第一目标,尽管手表的配速是332,但距离也多出了200米;第二目标则是从一开始就执行到位的,且不能快太多(333);搭便车的第三目标也随着在15公里开始提速后顺利实现(第十四名)。
我最为关心的是配速335巡航下的心率情况,前面15公里的核心区间心率基本稳定在156-158,在开枪时气温13度,湿度92%的条件下,还是满意的,与预期比较吻合。
整场比赛下来,均心159,配速332。假如335巡航到底的话,均心会在156-157之间,与周一同等配速下16公里的均心154基本能够呼应。
梦马检验完毕,90分吧。
期待接下来的大考,甬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