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大国脊梁 | 誓要“为国家争口气”的他,主持研制的国产预警机创造了9个世界第一!

大国脊梁 | 誓要“为国家争口气”的他,主持研制的国产预警机创造了9个世界第一!

阅读量:3711587 2019-10-23



2019年10月1日,国庆70周年阅兵式上,仰望天空,一架雄鹰般的预警机在数架拉着绚丽彩带的歼击机的拱卫下,米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是中国预警机空警-2000又一次飞越天安门的高光时刻!
2019年国庆阅兵图片
10年前,60周年国庆的阅兵仪式上,预警机空警-2000和空警-200飞过天安门广场时,引起了观众阵阵高呼,那一刻,一位老人也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这位将半生心血都倾注在雷达、预警机事业的老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雷达工程、预警机专家王小谟,领航的空警-2000以及空警-200就是由他主导研制的。
 王小谟
作为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小谟为我国雷达和预警机事业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了表彰他在国防事业上的卓越贡献,国家先后授予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次、一等奖2次,并授予其科技界最高荣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一生只做一件事”
出生在1938年的王小谟是上海市人,从小喜欢京剧和无线电。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至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 由此和雷达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1954年高二年级时的王小谟
对无线电有浓厚兴趣的王小谟高中就可以自己动手组装收音机,到了大学更是如鱼得水,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其一生的事业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1年,大学毕业以后的他被分配到国防部第10研究院南京第14所,从这里王小谟开始了他的雷达研究之路。
彼时正是雷达发展的浪潮,他为能够为国家雷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开心。在工作的过程中,王小谟渐渐意识和体悟到雷达和预警机为国家站岗放哨的重要意义,对雷达和预警机的喜欢也化为了一种坚实的责任。
 
王小谟1961年参军
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雷达是两坐标式,只能提供空中目标的距离和方位数据,而无法提供高度数据。为了完善我国的雷达体系,当时还是一名雷达行业“新兵”的王小谟受任研究三坐标这一国际最前沿的雷达技术。
他独自埋头研究苏联专家留下的厚厚的资料,历时一年有余,这期间,困难重重,因为这些资料只是最基本的内容,实践起来还是极其困难。不服输的王小谟第二年又和四位同事深入其中,终于努力换来了回报,他们解决了测量高度难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世界上首个脉内扫频方案,而这个创造性的举动比当时雷达技术先进国的英国还早一年。
王小谟深深意识到:“我们中国人并不落后,别人能想到的方案,我们中国人也能想到,甚至能比他们提前想到。”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研究被迫中断,王小谟被安排在机房管理计算机。在遗憾研究成果无法被应用的同时,王小谟决定调整心态,沉淀自己,开始自学计算机。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经过两年的学习,王小谟熟练掌握了计算机,为之后的三坐标雷达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0年代末,国家决定继续三坐标雷达的研究,王小谟和技术骨干们不惧艰苦的条件,来到贵州深山里,夜以继日地研制,在经历了十三年的砥砺前行之后,八十年代,三坐标雷达终于诞生在这个孤立的山沟里,被称作“山沟沟里飞出的金凤凰”。
王小谟与同事调试383雷达
这部雷达成为我国第一部完整的、性能全面自动化三坐标雷达,是新一代雷达基石并发展成为一个新的雷达装备系列,使我国的雷达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世纪80年代,我国国土防空体系面临低空突防威胁,针对这一威胁,同时也为了完善国土防空体系,王小谟带领团队钻入到低空雷达的技术难题中。
带着神圣的责任和使命感,他和他的团队以超常的速度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中低空兼顾的微波雷达。
王小谟
这部微波雷达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能,在与美英法俄等国的雷达装备竞技中,取得了综合性能排名第二,电子对抗性能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成为国际上优秀低空雷达之一,受到了国际雷达界的高度评价,也使得我国在低空雷达方面不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为了表彰他所作的这一贡献,1995年,他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荣誉。
“一定要争口气”,研制中国首部预警机
作为现代空中作战体系的核心,有着“空中司令部”之称的预警机可以实现远程预警和空中指挥引导,由于其系统十分复杂,过去世界上也只有美、俄、以色列等几个少数国家有研制能力。
1990年海湾战争后,我国启动了预警机对外合作项目,希望通过对外合作解决预警机装备急需。1992年,我国和以色列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发一架发展型预警机,王小谟负责系统总体设计,担任中方总设计师。
王小谟和年轻的副总师曹晨研究预警机方案
合作期间,王小谟首次提出采用大圆盘、背负式、三面有源相控阵新型预警机方案,这在世界上是史无前例的。
与此同时,他带领和组织国内研发团队同步开展研制工作,积极锻炼和培养技术队伍,事实证明,他的这一策略是无比正确的。2000年,以色列迫于压力终止合作,之前掌握的预警机设计方法和主要关键技术为后来我国自行研制预警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预警机空警-2000
经过这一事件,王小谟提议“立足自主,研制国产预警机”,获得了中央领导的认可和支持。在“一定要争口气”的信念引导下,他带领团队用了一年时间就做好了地面样机,次年样机便实现成功试飞,这一年是2004年。
从1999年立项到2004年首飞成功,仅仅5年时间,中国便成功研制出了自己的预警机空警-2000和空警-200,而西方研制这一成果花了几十年的时间。
这5年,年近古稀的王小谟和他的团队实行的是“711”工作制,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超过11小时。
这艰辛换来的成果也是相当瞩目的:国产两型预警机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成为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
王小谟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王小谟并肩工作了20多年的同事王福如说, “王小谟一直都是一位勇于创新又敢于实践的科学工作者。”
是的,一直敢为天下先的他两次创新性地提出了世界首创的方案,三次成功主持研制我国首部三坐标雷达、首部中低空兼顾的微波雷达和首部国产预警机,在创新的道路上,王小谟从未停歇。
“干一行,爱一行”,王小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年少立志,虽历经磨难,仍不忘初心。
他说,“我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研制雷达,然后负责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应用到预警机上,把设计变为现实。”
是的,人一生只需要做一件事足矣,王小谟把他的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使我国雷达和预警机事业步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工作中的王小谟
如今,81岁的王小谟仍然不曾停下奋斗的脚步,他正以育人的方式继续回报祖国。
“如果不想被其他国家超越,我们的技术只能不断更新。倘若自己跑不动了,就让下一代接着完成——还是那句老话,为国家争口气!”
王小谟(1938.11.11-)
雷达专家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最高奖获得者
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参考文献:
1.《著名雷达工程专家王小谟:“要想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必须从基础做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鹰眼扫描护长空》,经济日报
3.《2011年度人物提名人名单》,腾讯科技
4.《中国人的故事:他研制的国产预警机为何性能全球领先?》,中国青年网
5.《【70年,我陪你】王小谟:我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光明日报
6.《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王小谟》,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
7.本文图片来源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国电科网站、新华网等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