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守护根文化

守护根文化

阅读量:3697004 2019-10-23


       “在我们的国土上有一种文明,它不是帝王御制的结晶,也不受宫廷呵护宠幸,一旦被外界过渡加载(无论正面负面)都会干预她的纯净;她是乡土血脉、人文儿女的真性情,也是主流视线之外的另一种文明!——我们俗话叫它《民间》。”
                                                                               ——陈哲《土风计划》
         第一次读到这段话,还是在上大学时期。猛然觉得心头一震,那种强烈的共鸣感,莫可名状。
         高中时期,因制作一个模型礼物与家里的老屋结了缘。自那之后,每到放学回家,我总会站在院子里,仔细地观望他。 生我养我的地方,十几年了却从未那么关注过他,忽然间就觉得他就像家里的老伙计,默默地为我们遮风避雨,静静地看着家族变迁,荫护着孩提的我们嬉戏成长........
        时间长了,我们就像忘年交的朋友,他也好像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话匣子。最开始他对我讲述门窗的比例、梁檩的分布,后来他对我讲述他身体上的印记“你看这木门上密布的针眼,那是你小时候和伙伴们玩射箭时扎的;那边土墙上露出的洞,是你小时候藏玻璃球时掏的......”在他的讲述中,好多记忆早已模糊的东西,忽然又在眼前一一浮现出来,那时的自己多么天真烂漫,多么淘气顽皮。在神游太虚中,岁月里不曾刻意记取的零碎画面像电影似得不断闪现,让人在时空交错间感受平凡生活的温情.......
         求学要去远方了,在与老屋的告别中,他又告诉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种唐诗中的语句只有在他们这一脉传承几千年的建筑环境及相应生活环境下才能体悟其中的美好,以后的孩子是无法靠想象去体会的。告别就像永别,我明白他的意思,时代发展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他们所代表的传统终究要走到尽头。只是这种传统中,美好的东西不该一起被遗弃,人文生活的温情应该永存。
       之后天南地北的奔波中,我总会格外地关注各地的老村古镇,它们各自代表着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而又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乡土文化,也可以说是根文化。它们曾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了足以傲视天下的华夏文明。我们不该总仰视故宫大殿的雄壮,而轻贱乡野茅屋的鄙陋。
        然而乡土文化的守护与营养汲取, 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课题。往往不是被忽视就是被摧残。经济浪潮本就像一头盲目无知的猛兽,肆意地以开发为名把乡土文化撕咬的面目全非。一座老屋被拆了,又一座仿古建筑立起来了;一根柱子露出了本色,一刷子油漆又把它粉饰一新。根文化在热热闹闹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实则离我们越来越远。
       每当有所触动,我总会想起与老屋的对话,守护乡土文化,其实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故园。老屋告诉给我的,我应该告诉给更多人。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