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咏-陆游
钝似窗间十月蝇,淡如世外一孤僧。
心劳抚字虽亡补,笔判虚空却粗能。
厌见文书衔客袖,但思蔬水曲吾肱。
何时却宿云门寺,静听霜钟对佛灯。
《云门一孤僧》为弘扬云门文化而作-一个孤僧的守候
作者:于夫
他,一个人,一座寺庙。
他,一个人,悠悠的迈着脚步。
这是整个寺庙前前后后所能见到的唯一僧人。
这座小小五云桥背后,栖息着的云门古寺,在这里,安安静静的晨昏中,已经默默地与他相守了十年。
他就是云门古刹中如今唯一的僧者——清慧法师。
幽幽秦望山,潺潺若耶溪,在古老的越国山水深处,隐藏着的这座千年古刹,承载着人类历史何其厚重的往事与传奇。晋安帝、梁武帝、唐太宗、吴越王、宋太祖、宋太宗、宋高宗、清顺治、康熙、乾隆等数十位帝王,曾赐名题匾或立碑建塔,而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一个重要路段,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勃、孟浩然、王维、苏东坡、范仲淹、徐渭、陆游、董其昌、陈洪绶等等文人墨客,都曾醉心于此,留下千古诗篇或翰墨书画。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唐代权臣、史学家孙逖(695~761)这首《宿云门寺阁》,即景生情,留下了古老云门香阁的一夕风景;
绝顶高峰路不分,岚烟长锁绿苔纹。
猕猴推落临岩石,打破下方遮日云。
唐朝诗人萧翼不仅赚走了辩才法师手中的《兰亭序》真迹,而且对这座云蒸霞蔚,香雾缭绕的山寺印心如画,眷恋有加。
而今,这座曾经规模宏大、香火鼎盛的寺庙,早已盛容难觅,静静的隐身于周边普通民居之中,鸡犬之声时常入耳,周边耕种着生长良好的农田,一派荒凉后沉淀下来的另一番祥和静谧。
寺中,传为王献之洗笔之所“洗砚池”犹在,明代董其昌书写的《募修云门寺疏》碑,也仍静静立在那里,伴随着疏落于寺院中的残石断础,半壁莲痕,无声地传递着她曾经逝去的绝世风华。
守着这座残寺,抱着那段厚重而沧桑的历史,成了清慧生活必然的组成部分。
他,在这里感受沧桑,感受风雨流年。
他,在这里感受繁盛,感受历史的辉煌。
一位位帝王的恩典,一个个文人墨客的翰墨情怀,历代高僧大德的修行证悟之所,而今,都沉淀于秦望山下这座隐逸的小小古刹,浸润着他一个人绵长的岁月。
他,总是微微地笑着,将这份文化转化为温暖的慈颜。
他,总是悠然的走着,将这段历史走成一种旷世的从容。
正是这份恬淡的心境与情怀,正是这份承载太厚而愈加纯净的心态,迎来了周边无数善男信女的尊慕。
香客来了。
在家修行的居士来了。
募修者来了。
心存善念的企业家来了。
翰墨情缘的书画家来了。
香客来了。
在家修行的居士来了。
募修者来了。
心存善念的企业家来了。
翰墨情缘的书画家来了。
他们抱着各种心态,来接受一份禅的洗礼。感悟一种修行的快乐。
为了来者心身安泰,怡神悦性,他和支持者在寺中开辟了禅茶清室,栖一处悠然。
袅袅茶气,悠悠佛香;
他已决心长年在此修行,以一个人的温馨,渗透云门古寺未来的风风雨雨。以一个人的守候,
一点点擦亮沉淀于这座千年古刹的历史残痕。
(另加)唐宋时僧侣万人的云门寺,如今只剩清慧法师一个人,我呼吁更多的朋友关心支持云门寺,清慧法师一个人坚守那么多年真的太不容易了,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越州雲門古刹
中国二王書法聖地
【王獻之故居 王羲之蘭亭序珍藏地】
【智永禪師千字文誕生地 秦李斯會稽刻石誕生地】
浙東佛都?古越會稽秦望山文化聖地
『夢回魏晉?駐足唐宋?靜觀未來』
江南绍兴,古越会稽,诗画山水,若耶溪畔,诗书云门、禅境天衣,嘉祥祖庭,始皇登秦望而望于南海。
浙东唐诗之路-秦望山、云门寺、若耶溪、天衣寺。一條有著中國歷代文人雅士精神世界嚮往和追尋的聖途!
听禅,喫茶,赏书,闻香,静修佛学
恣意文墨,广结善缘!
共同领悟传统文化!
敬请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号: sxymgs
地址:浙江绍兴秦望山云门古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