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老板“抢”大师,工艺界是不是堕落到极点?

老板“抢”大师,工艺界是不是堕落到极点?

阅读量:3691896 2019-10-23


请关注巧哥新号"巧哥有话讲"(hqj7815),请同时关注(hqj15678)
文/洪巧俊
2016年12月19日,巧哥在自媒体发了《一次性批发280名“国大师”究竟为了什么?》,引热议。
有行内人士留言,里面有几个他熟悉的国大师,都是靠别人作品去参评。
还有人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老板才能成大师。
于是巧哥评:“有钱就大师,大师无造诣。”
我了解一位被评为“国大师”的人,称他于艺术大师那是对艺术的亵渎与污辱。
他并不懂得艺术,根本就没心思与时间创作,只是附庸风雅,其作品是别人创作的,只不过署上自己的名字或盖上自己的印。
当然他也有特点,那就是钱多。严格地说他是个商人,一个老板。
老板不是不可以喜欢艺术,投资艺术,收藏作品,可以当收藏家,但不能沽名钓誉当艺术家。
一个不会艺术创作的人,评工艺大师岂不让人耻笑?你有钱还有王健林有钱?人家花千万元买艺术作品,只听说王健林是个企业家,没听说过王健林是国家级艺术大师。
可以说,当老板成大师,艺术里就充满着铜臭味。
一个老板长期忙于生意,哪里有时间静下心来创作?
更不要说创作精品,用钱雇人代作或买作品去评奖、评大师,这种弄虚作假,不是堕落又是什么?
巧哥还要讲的就是:当官员成大师,艺术就变成了傀儡。
趋权附势的艺术只是短暂的。当年南昌到处是的字胡长清的字,有民谣为证:“东也湖,西也湖,洪城(南昌)上下古月胡;南长清,北长清,大街小巷胡长清”。
其实并不是胡长清的“一字值千金”,而是他手中的权力值千金。
当这位堂堂的副省长成了阶下囚后,南昌刮起了“铲字风”,原来身价不菲的“书法作品”也在一夜之间一文不值。
曾被评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许爱民,在景德镇瓷都当市委书记时,作品供不应求。
有业内人士说,“书记的瓷器不是谁都卖的,你要想做个工程或者到这里来投资,就可以先买书记几件作品嘛!”
有贪官落马后,作品不但没人买,有的之前买的也悄悄销毁,有艺术价值还能销毁?很显然,买的不是艺术。
新京报曾刊登了《有多少“文艺腐败”还没被发现?》的评论,说文艺圈腐败,以书画界为甚。一类是官员跨界染指书画圈,搞得乌烟瘴气。
另一类是书画家充当腐败急先锋,大搞钱权交易,或攀附官员,借机自抬身价,兜售伪劣作品。
书法界的堕落腐败有目共睹,我也写了几篇评论猛批书法界的弊端。
一些人为了加入中国书协,而是巧立名目,虚张声势,字如鬼画符,有的除了他自己在写什么,其他人都是云里雾里。字虽然写得丑八怪,但字毕竟还是他们真实的表现。
但工艺界评大师,有的作品是花大价钱买来署名的,弄虚作假,不择手段,这就比书法界还要堕落与腐败。
经常有收藏着向我咨询,我告诫他们:一是官员大师、书画家的作品大多不可收藏,二是老板大师、老板书画家的作品少收藏,三是要警惕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这样说是官员本身就忙,整天忙得焦头烂额,创作也是挤出的时间来,如此疲惫不堪创作的作品能出优秀作品吗?
创作要心静,还要耐得住寂寞,当今为官者有几人能耐得住寂寞?
重要的是官员的作品价位高,不是他的作品值这么多钱,而是他的权力值这么多钱。
“八项规定”,已让官员作品一落千丈,如今反腐进入了艺术圈、工艺界,官员的作品可能要走向冰点。
再说老板大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有钱就任性,只要你有足够的钱,就可任性地跑来大师“帽子”。
有的老板经商半辈子,从来不创作作品,突然有一天心血来潮,要当大师,于是请来老师,教他速成,或者干脆花钱固人创作,署上自己的名字。然后送去展览、评奖,甚至拿去拍卖。
拍卖就是忽悠,价格拍得高,原来是他自己一手操作的。老板因为有钱,就不断操作和忽悠,有的攀附官员,抬高自身的身价。这些人不死,为了顾及面子,会死撑昂贵的价格,而一旦经济萧条,就成泡沫,人死了,作品就更不值钱。
为啥?因为他根本就不是一个艺术家,只是个老板。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就是他懂艺术,铜臭味太浓,也难创作出好作品来。
当今一些有关部门见钱眼开,弄虚作假,真的传承人被拒之门外,伪的传承人粉墨登场。
比如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自己是半路出嫁的,父辈根本就不是干这项的,申报是却说父辈传承的工艺。有的张冠李戴,不是这项工艺的老字号,却说是。
所以说,要收藏一位艺术家的作品,首先要对他了解,别被他的头衔、奖牌所迷惑。艺术家的身价最终还是用作品来说话。
要收藏就要收藏知根知底的艺术家作品,看看他是不是童子功,从小做起,有没有艺术家的天赋,视野是不是开阔,文化素养高不高……这些收藏者都必须了解。尤其是这个艺术家是否耐得寂寞。
试问时大彬、吴昌硕、“珠山八友”们有职称与大师头衔了吗?他们的作品能流传下来,且价值连城,那是作品有收藏价值。
冯伦说,你看路遥当年写作,桌边这儿搁一碗白水,那儿搁一个馒头,最后写出来《人生》,很深刻。但是深圳、香港为什么不深刻呢?因为再多的痛苦晚上去酒吧、夜总会一泡就没了,深刻不了。
艺术创作又何不是如此。
          写于2016年12月21日
 
 
乡村女教师杜睿琪利用女人的智慧和优势,从一名乡村教师,成长为县委书记。权力的博弈中,她失去了什么,又收获了什么?《上位》为您揭示一群草根升迁背后的辛酸故事。看这几亿阅读量的精彩小说,请点击下面的“阅读原文”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