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云南天文台与哈工大(深圳)合作 | 新观测有助理解日冕加热难题

云南天文台与哈工大(深圳)合作 | 新观测有助理解日冕加热难题

阅读量:3687481 2019-10-22



点击题目下方今日哈工大,关注哈工大的重要信息
本文来源:今日哈工大(todayHIT)
科技日报昆明10月21日电 (记者赵汉斌 通讯员陈艳)记者21日从中科院云南天文台获悉,研究人员通过云南天文台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发现太阳大气中的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现象对太阳大气等离子体具有加热效应。国际著名期刊《天体物理学快报》近日发表了这一最新观测成果。

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现象发生于具有不同速度流体界面之间,在许多天体物理学实验室和空间等离子体中都有发现,它可让具有不同物理属性的等离子体成分发生混合,并将大尺度等离子体运动结构的动能转化到小尺度结构中。
云南天文台副研究员申远灯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教授袁丁等人合作,使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的高分辨观测数据,成功探测到发生于2017年9月9日一次爆发活动中的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现象。研究确定了三个相邻层的等离子体以不同的速度流动,并检测了其界面处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明确地跟踪一个典型的涡旋并测量了它的运动。研究发现,其中的一次发生于冷等离子体流与热等离子体流界面上,而且探测到在这一现象过程中局地等离子体被迅速加热到日冕等离子体温度。
在以往的研究中,这种多热能交换过程很容易被忽视,因为冷等离子体成分通常在仅对高温等离子体发射敏感的极紫外通道中不可见。此次发现表明,嵌入的冷层可能与热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成为不可见的物质。研究人员推测,这个过程可能发生在各种长度尺度上,并且可能有助于等离子体加热。
由于小尺度爆发活动普遍发生于太阳大气中,研究人员根据该观测事实进一步推测,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现象应该普遍发生于不同尺度的太阳等离子体活动中,这对理解太阳物理中的日冕加热难题具有重要作用。

上面一排为云南天文台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H-alpha观测图像,中间一排为太阳动力学天文台193埃观测图像,下面一排为温度在1250000开的微分辐射量图像,颜色越红的地方温度越高。
论文链接: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3847/2041-8213/ab4bcd


袁丁,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教授,哈工大物理系理学学士,瑞典皇家理工大学核能工程硕士,英国华威大学博士。先后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维也纳总部,英国华威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工作。主要研究空间与太阳物理,等离子体的工业与核聚变应用。
2017年9月,袁丁在国际权威杂志《天文物理学》(影响因子5.5)上发表的学术论文“First Imaging observation of standing slow waves in coronal fan loop”(日冕扇形环结构中首次成像观测慢模驻波),被美国天文学会(AAS)刊物研究亮点网站(AAS Nova)选为研究亮点,以“Featured Image: Waves in a Coronal Fan”(亮点图片:扇形结构中的波)为题刊发了专题报道。
照片来源:
http://www.sohu.com/a/310471621_100087514
论文图片来源:云南天文台
http://www.ynao.ac.cn/xwzx/zhxw/201910/t20191021_5410000.html
来源:科技日报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9-10/22/content_433132.htm?div=-1
今日哈工大官方微信
(todayHIT)
 
哈工大最实用、最重要的信息,都从这里出发!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网站最新消息,点阅读原文获取
↓↓↓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