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五水共治】拱墅治水“老廉颇”登上《新华每日电讯》

【五水共治】拱墅治水“老廉颇”登上《新华每日电讯》

阅读量:3685900 2019-10-22


治水达人
     2019年10月18日,杭州市拱墅区民间河长汪孙聚事迹刊登在《新华每日电讯》7版综合新闻,在题为《让良好的生态成为最惠普的民生福祉》的报道中,汪孙聚作为浙江推进“五水共治”的攻坚代表首先被提及。84岁高龄,用键盘敲出40万字巡河日志......汪老究竟有多大的魅力可以感动中央新华社?下面让小编带大家重新认识这位治水“老廉颇”。
     清晨起床,把自己和老伴拾掇好,随便吃两口早饭,汪孙聚就出门走到德胜河边。
    沿河堤缓缓往南走,穿过浙江工业大学,再从上塘路绕回德胜小区,大概半小时左右。回到家,汪孙聚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用键盘敲下巡河日记。
    这样的习惯,作为杭州拱墅的民间河长,汪孙聚已坚持了近5年,如今他已经82岁了,而巡河日记也已积攒了40余万字。
巡河不仅是职责 也是兴趣爱好
     早在成为民间河长之前,汪孙聚就爱在河边走走。工作时,汪孙聚几乎跑遍了全国,等到退休的时候,他反倒觉得还是家门口的风景最好。2012年,汪孙聚看着杭州的河道越来越漂亮,秀丽的上塘河与胜利河环绕村麓,曾做过20多年秘书的他,忍不住把这点点滴滴落在了笔头,写出了德胜十景。“其中胜水揽月、塘河解颜,都是和河道相关。”德胜十景并非空穴来风,每个名字后都有故事可讲,譬如胜水揽月,就因胜利河中的一弯月影得名。这些真情实意、流畅生动的文字,从圈内朋友传至社区街道,后来人人都知道了,德胜小区里有这么一位爱河、护河,还写得一手好文章的达人。

40万字巡河日记 记录点滴变化
    “以前到河边走走,就当散步。但当了民间河长就不同了,有压力了。”汪孙聚说,自己发现有什么不足,会留心记下;看到有不好的行为,会劝阻;河水、游步道以及绿化带有改变,会欣喜。
     这些点点滴滴,都被汪孙聚记在日记里。
     2013年11月20日:到6点半晚饭吃好,赶快到胜利河边去看一看,因时过晚,一片黑暗,只有水闸处有灯……在居民区附近的河畔,是居民休闲的地方,怎么不亮灯呢?
     2014年5月14日:在游步道上看到保洁女工冒雨在捡垃圾,我对她说:“下雨时,你可以休息一下了。”她说:“不休息,下雨天也要捡垃圾,保持道路清洁。”
     2015年1月23日:9点半,先到胜利河看看。我问一位在河畔散步的老人:“你在这里走走,比在西湖边走,有什么不同?”他回答得很妙:“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是天堂的中心,这里是天堂的一角。”
.......
      翻翻如今已有40余万字的巡河日记,其中不乏如此妙趣横生的细节,也有不少颇具启发的建议。为此,汪老自学了五笔打字,以一个星期为周期,将文档送至文印店打印出来。“自己留下两三份,一份送至社区,另一份送至街道,让城管工作人员也能看到,有问题及时纠正。”

自有一套巡河标准 民间河长永不卸任
      担任民间河长这么多年,汪孙聚每次巡河,都会认认真真挂上牌子,而他心中有一套自己的巡河标准。河边垂钓,对河道水质影响不大,汪孙聚一般不会去管,有时候还会和垂钓者们聊聊天,“只要水好,鱼繁殖起来很快的,钓个三、四条不会有影响。但如果发现有人电鱼,就绝不能姑息了。碰上这样的人,汪孙聚首先会上前劝阻,如果不听,就和街道社区汇报,求助城管力量予以解决。
      在汪老的努力下,胜利河水质一年比一年好,管理也日渐规范。民间河长身上的担子就越来越轻,巡河日记也越写越短。“这是好事啊!”汪孙聚认真地说道,“这意味着以前发现的问题都被逐个破解,我现在都是有新情况,再落笔写一写。”
      84岁的汪孙聚,依旧耳清目明,依旧每日到胜利河边走走看看。有人问他,什么时候会卸任民间河长?“民间河长永不卸任的呀!”汪孙聚笑道,“只要我能走动,就会一直守护家门口的这条河。”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如今的杭城,水景交融,风景如画,这座城市正在以最好的姿态回馈着治水人的付出和努力,诠释着杭城别样的“景美人更美”。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